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1-03-15田金泽
田金泽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的影响下,高中各学科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如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并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相关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学为切入点,探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影响与应用途径,为相关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切合教育发展形势的高中数学课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9-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48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依靠灌输讲解以及习题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要求,但是忽视了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不能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相应的进步。同时,在机械式学习模式下,学生逐渐对高中数学知识丧失兴趣,不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师落实相关的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相应资源的不断扩充,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拥有了更多的教学设计方式,为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信息技术可将数学知识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重点以及课程知识脉络,为教师争取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而提升整体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将高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在其中渗透各类数学研究思想,构建贴合高中教育发展形势的数学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深化高中数学课程的教育意义。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丰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个性心理,同时由于学生的课业压力较重,导致学生极易对知识内容相对枯燥的课程丧失兴趣,进而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丰富的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学生受自身数学学习基础或性格的影响,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耐心,在课堂中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配合度较低,削弱了实际教学效果。针对类似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并通过有效的方式结合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情境中思考相应的问题,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课堂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思考空间,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探究活动结合起来,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教师在学习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教师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通过巡视旁听,总结学生针对同一数学问题产生的不同看法,在学生完成课堂探究后,运用多媒体将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展示,并结合课堂内容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堂知识,让学生主动意识到多媒体所展示的各类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课堂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体会。通过建立学习情境、信息技术展示、课堂探究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梳理知识脉络,明确知识重点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为对课程内容知识重难点分布以及整体知识脉络理解不清晰,错失了课堂知识重点学习的时机,削弱了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为此,教师应发挥自身职能,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后及时梳理课堂知识并建立完善的知识学习网络,以达到学生对知识重难点有效学习的目的,为其扫除学习障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发布的微课视频资源进行课前预习,根据学习任务清单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课前学习,并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直奔主题,通过收集学生的问题,迅速掌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解答,为学生展示正确的学习思路。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以及教师课上答疑,对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并在课前任务清单以及教师答疑的启发下,建立完善的数学学习网络,在整体上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3]。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布置课后任务,进一步强化学生总结归纳课程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并将其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当天所学知识,在提升学生总结归纳课堂内容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工具,拓宽了其自主学习途径,为教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抓住课堂教学时机,开展探究活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主要起到组织与引导作用。而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碰撞与交流是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活动方式。同时,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趋势下,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工作,削弱了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为此,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将课堂探究活动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抓住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印象较深的课堂时机,开展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教师指定的主题进行探讨[4]。在探讨过程中,教師应及时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在探究活动结束时,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统计不同观点的人数,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探究主题的思考情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穿插结合,教师在规避过于频繁应用信息技术造成学生学习疲劳之余,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课堂观察—自主分析—探究交流”的完整学习过程,并引领学生在该学习过程中及时思考其他学生的发言内容,拓展自身的学习视野,弥补思考过程中的不足,达到拓展逻辑思维水平和学习思维角度的教学目的。
(四)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信息工具
为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信息工具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针对图形变换或空间几何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开展教学活动。几何画板具有较强的移动性与形象性,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图形图像变换的形式,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以更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尤其是针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注意放缓绘制演示过程,让学生在清晰的图形图像关系中,准确理解课程内容。
而针对函数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Excel进行教学。Excel在数据整合处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是信息时代下学生学习发展需要掌握的信息工具。因此,教师可将Excel作为生活实际问题与数学函数知识之间的桥梁,通过演示Excel工具在生活問题中的运用,为学生建立全面的学习认知,同时,通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深化数学教学的意义,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课视频作为教学资源的有效载体,已经逐渐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运用信息网络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并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教学工作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开通信息渠道,收集教学反馈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调整自身的教学设计,避免自身教学思维盲区对实际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拓宽教学反馈渠道,积极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工作的看法以及意见,及时完善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就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习状态进行沟通交流,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通过针对性教学指导或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稳定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家庭学习环境,确保其在合理的监督与鼓励下,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丰富的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并结合课堂探究活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教师也要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收集学生以及家长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施向华.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浅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37.
[2]尹碧兰.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229.
[3]杨雯.刍议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9(13):120.
[4]周义昌,江云富.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研究[J].学周刊,2019(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