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下跨区域同步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2021-03-15吴丽珍

学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小学语文

吴丽珍

摘 要:随着我国传统的互联网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渐渐被学校和各科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上。互联网的出现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增强了语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推广和该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9-00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14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一种趋势,在未来更会普及到我国的每一所学校。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学课堂并没有采取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推广“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学校和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可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才会想学,才能有想要探索语文知识的欲望,进而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以及有趣的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成为学生的另一位教师。在很多情况下,学生都会跟着动画片学习上面的东西,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小學语文教师在给小学生讲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中的《草船借箭》这篇故事时,可以先在互联网找一些跟这篇课文有关的短片或动画视频,把短片或动画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再配上课文朗读,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这篇课文,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诸葛亮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审时度势,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他学习。在学生们观看完视频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篇文章,理解这篇文章的人物形象。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准备一些道具,例如简易弓箭、绳索等,语文教师把相关道具分配给扮演相关人物的学生,并让学生模仿动画视频里的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进行声情并茂的表演,让学生既能理解课文又能学会生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使用动画视频给学生讲授语文知识,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文知识。

二、利用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微课资源是当今时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讲课方式,微课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迅速地接受新知识。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能够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很快地学会知识。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精卫填海》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精卫填海的精神进行简单的讲解,标出本篇课文的生词,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进而能在学习课文时理解得更加透彻。语文教师可以把精卫填海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学习群里,如果学生有不明白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自行下载视频观看,使学生把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课,变成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能力,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三、利用互联网优势,增加师生课堂互动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利用好互联网这一资源,对学生和教师自身都有很大益处。互联网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部编版四年级课本中的课文《扁鹊治病》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然后在正式讲课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扁鹊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蔡桓公的心理是怎样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然后从小组中选出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一问题。这种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语文教师先用问题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引出后面需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读完课文后,还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与这篇课文配套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扁鹊治病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增加课堂互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课堂表达能力。

四、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语文课堂深度

互联网上的东西应有尽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用到的教学资源也是多种多样、数不胜数的,小学语文教师使用这些教学资源,能够不断地提升为学生讲课时的深度,尤其是在语文教师给学生讲解古诗相关内容的时候,体现得更加明显。小学生刚刚接触系统性的学习,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而且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量非常少,因此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互联网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让语文教师能够更加简单顺利地讲解古诗。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古诗《浪淘沙》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气势磅礴的黄河风景图片或视频,当作辅助教学,让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教学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在讲课之前给学生看一些黄河的视频或者相关图片,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开始时就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二是在讲完古诗的解释、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所蕴含的情感后,语文教师再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记忆,结合自己的理解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教学,对小学生来说利大于弊,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不会再觉得语文课堂枯燥无趣。

五、利用互联网优势,创建教学情境

如果小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或者一堂课有兴趣,不用语文教师带着去学习,自己也能主动地跟着教师学习。所以语文教师给学生讲授语文知识时,要尽力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把课堂情境建设得更加有趣。互联网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师创建课堂有趣的教学情境又增加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一节有意思的语文课对于学生来说,会比上十节枯燥的课程更加有用,学到的知识也要更多。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部编版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先在課上播放一些地球的相关图片或纪录片,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感受一下地球的生机盎然。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完这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后,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地球的歌曲,让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利用互联网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六、利用互联网优势,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师生素质

(一)互联网能够提升教师的素质

目前互联网上的素材类型丰富多彩,主要从三个方面可以体现。其一,更直观的教学资源。分别包含: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等。教师可以稍微进行改动,直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其二,部分资源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由目前的教育趋势来看,教学技术在不断提升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过程也在逐渐改变。教学资源大多都是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分析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进行总结,针对优秀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引用并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互联网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

互联网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深层次拓展学生的认知,提升其知识层面。在当前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和学习更丰富的知识,甚至部分内容可以多于大部分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的范围。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深,自身获得的信息量也会随之增大,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更直接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事物,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其二,互联网能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提升。目前的教学方式中,很大一部分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有多方面的联系,如“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小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来说较弱,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并不能理解,达不到预习的效果。互联网的课程和互联网上面的资料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在学习中提前做好准备。

(三)增加教学形式与手段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改善,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限制,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将校园教学变换成模拟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微课的方式,根据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师提前准备的内容,快速地理解课文,可以节省较多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出适合教学的素材,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互联网对教育来说利大于弊,利用互联网教学将是今后各所学校和各科教师教学的一种主流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给学生上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在愉快中促进学习。

参考文献:

[1]古丽娟.移动互联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0).

[2]金家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科技创业月刊,2015(18).

[3]陶丽.“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小学语文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