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护理在临床医生中的知行调查与思考

2021-03-15王晨曦应娇茜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医护级别条目

——王晨曦 应娇茜 何 静*

分级护理又称患者分级系统(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PCS)[1],是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的护理[2]。1982年,原卫生部颁布《医院工作制度》,提出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将护理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其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出台相应政策,对分级护理的实施主体及要点进行了明确。2019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明确由护士承担分级护理主要责任,通过动态评估住院患者在入院和住院期间的身体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近40年来,分级护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改善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了指导。然而,分级护理级别主要由医师确定,医嘱开具的护理级别与患者所需护理级别不符,医师、护理人员认识不统一等问题始终存在,影响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调查显示,在所选样本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有24.1%的医嘱为二级护理或三级护理[3];也有医疗机构医师对患者开具一级护理至出院,致使一级护理数量较多,护士无法按要求巡视[4]。本研究以医师为落脚点,调查其对分级护理的认知及执行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落实分级护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表1 临床医生分级护理认知情况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临床医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325份。填写问卷医生来自全国10个省级行政区的公立三甲医院,占比前3的为安徽(29.85%)、山东(28.00%)、吉林(25.85%),其他依次为四川、新疆、湖北、北京、河北、甘肃、浙江。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参考《护理分级》标准内容以及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69,内部一致性较好。问卷分基本情况、认知情况、执行情况3部分。(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科室等。(2)认知情况。为分级护理相关知识,共10个条目,主要涉及自理能力判定4个条目、护理级别判别4个条目、不同级别护理要求2个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3)执行情况。①调查日常工作护理级别的决策主体,设置医生、护士、医护合作决定3个选项,共1个条目;②通过医生对其实际工作状况进行评价考察分级护理执行情况,共8个条目,主要涉及护理级别与患者所需服务相符2个条目、对不同护理等级患者服务实施情况4个条目、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分级护理情况2个条目[5]。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设为5个等级(5分非常好,4分好,3分一般,2分差,1分非常差),总分为40分。各条目评价为好或非常好(4分及以上),判定为分级护理执行情况与患者所需服务相符。

1.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9.2软件进行分析。问题得分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用t检验、方差分析对样本均数进行检验,并对两部分问题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325名临床医生中,男97人(29.85%),女228人(70.15%);年龄在31岁~50岁人数最多,约占70%;本科和硕士学历占绝大多数,分别为216人(66.46%)、81人(24.92%),专科和博士合计不足10%;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人数比基本为3:4:2:1,低年资医师人数居多;分布于8个类别科室,其中人数最多的前3个科室为内科61人(18.77%)、妇产科30人(9.23%)、外科24人(7.38%)。

2.2 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体来看,医师认知情况得分平均为(5.87±1.91)分,满分人数仅占3.08%;医师对分级护理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8.71%,各条目知晓率见表1。医师对分级护理总体知晓程度不高,且不同水平资质医师对分级护理认知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3 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有57.23%的医师对患者护理级别的判定为与护士合作沟通完成,有36.62%为医师单独判定,有6.15%由护士决定。执行情况平均得分为(36.21±6.00)分,护理级别与患者所需服务符合度、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度、不同级别按服务要求落实程度都在80%以上(表2)。医师的年龄、职称、科室对分级护理执行情况有一定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纪越轻、资历越浅的临床医生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越好;中医科、皮肤科等科室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较好,急诊科、妇产科等科室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较差(表3)。

2.4 认知情况和执行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医生认知得分与执行得分相关系数为r=0.105,P=0.057 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认知情况与执行情况不存在相关性。

3 讨论

3.1 临床医生分级护理知晓率低,应加强培训

本研究显示,临床医生总体对分级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不足60%,尤其对不同级别患者的护理要求知晓率低。年龄、学历、职称等因素并不影响总体结果,说明临床医生普遍缺乏对分级护理知识的了解,也反映了医院管理者对分级护理知识普及和培训力度不够。有研究表明,多数医生认为《护理分级》标准是护士应掌握内容,因而对分级护理相关内容缺乏了解[6]。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对医师分级护理工作的培训,促其重视分级护理。可定期开展关于分级护理制度的普及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对各级医师、进修医师以及轮转实习医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将分级护理详细内容和适应情况放置于医生办公场所的明显位置[7],时刻提醒并使其深刻了解各级护理的内涵。

表2 临床医生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调查[人(%)]

表3 临床医生基本情况对其分级护理认知及执行情况的影响调查

3.2 高年资医师分级护理执行情况不佳,医师诊疗服务细节亟待加强

本研究显示,医师对分级护理的认知情况并不影响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按照分级护理工作要求,临床医生总执行率为81.67%,中医科等科室由于患者较少,工作节奏较缓,分级护理执行情况更好;年龄较轻、职称较低的临床医生执行情况较好。21岁~40岁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其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都较强,具有良好的执行率。高年资医师往往更倾向于诊疗决策,直接与患者接触时间较少,其对患者分级护理情况等细节的关注也较少,因此执行情况不佳。分级护理服务的落实也是影响诊疗质量及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督促高年资医师更多地接触患者,细致关注患者病情,体察患者需要,方能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医疗服务。

3.3 医护沟通水平有一定进步,决策主体需加强合作

本研究中,有57.23%的医师开具医嘱时会与护理人员沟通决定患者的护理级别。这与罗彩凤等[6]的研究中80.1%的护士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由医生单独决定的结果有差异,表明分级护理决策主体越来越多地向医护合作模式倾斜。有研究表明,增进医护沟通合作,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其在住院期间的感染率;医护合作也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8],改善医护关系。因此,在分级护理工作中,医疗机构需明确责任主体,细化护理级别判定流程[4]。可由医师评定患者病情,由护士根据Barthel指数得分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共同确定患者护理分级,并根据患者实际进行动态评估,适时调整护理级别及计划措施[4]。下达医嘱时医护双方需充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提高医护协作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服务。

4 结语

分级护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抓手,直接关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健康[7]。其实施关键有3点:一是护士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高度责任意识。护理工作繁琐且细致,不但要照料患者日常起居,体察其生理病痛,预防疾病并发症发生,而且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9];二是护理级别划分标准要科学合理。医师及护理人员都需熟练掌握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准确判定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临床护士应和医师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制订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三是分级护理主体的沟通合作。医师在学习生涯中较少了解护理级别相关知识,对其掌握并不全面、具体,加之医护对患者评估的出发角度也不同[9],所以医师判定的护理级别常常并不完全符合患者需求,而护士单独决定又缺乏对疾病的判断力,因此医护合作沟通至关重要。在践行分级护理制度的过程中,无论是医师还是护士,都需各司其职,严格遵守服务要求,不断推进分级护理制度落实,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

猜你喜欢

医护级别条目
痘痘分级别,轻重不一样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你是什么级别的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