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ET-1、TSP-1水平的影响

2021-03-15郭丽敏柳月霞刘小丽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拉贝洛尔内皮细胞

郭丽敏,柳月霞,刘小丽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以蛋白尿、水肿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孕妇昏迷、抽搐甚至是母婴死亡,是严重威胁孕妇、胎儿健康的重要疾病[1]。相关数据结果显示[2],全球范围内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在6%~20%,而在我国的发病率则约为9.4%~10.4%。拉贝洛尔是临床用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常用药物,降压效果较好[3]。但由于该类患者处于妊娠期,体质特殊,单一、长久的用降压药物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治疗效果。阿司匹林是日常生活中比较最常用的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等作用[4]。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失调引起的全身小动脉痉挛是目前妊娠期高血压公认的发病基础,内皮素-1(ET-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则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重要作用[5]。TSP-1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6]。ET-1为最强缩血管活性物,可有效调节人体血流动力学、血压[7]。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及对血清ET-1、TSP-1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8例,孕周20~31 w,平均(25.82±2.17)w;年龄为20~39岁,平均年龄(29.86±3.74)岁;病情程度:重度30例,轻度18例。观察组48例,孕周22~31 w,平均(25.41±3.17)w;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30.15±4.06)岁;病情程度:重度28例,轻度2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妇产科学》[8]:无重要脏器累及时的血压控制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90 mmHg;(2)病情程度为轻重度,其中轻度: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伴有尿蛋白(+),重度: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伴有尿蛋白(+++);(3)对阿司匹林和拉贝洛尔无过敏反应的患者;(4)孕妇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1)孕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全身感染者;(3)未按医嘱服药超过2次者;(4)合并肾上腺肿瘤、肾动脉狭窄者;(5)由于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原因诱发的血压升高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补充维生素、钙质、蛋白质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拉贝洛尔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092,规格:100 mg)治疗,餐后口服,1片/次,3次/天,疗程为7 d。观察组给予盐酸拉贝洛尔片联合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北京康必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430,阿司匹林0.25 g,维生素C 25 mg)治疗,阿司匹林2片/次,3次/天,疗程为7 d;盐酸拉贝洛尔片的服药方案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治疗7 d后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其中显效:体征、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降至正常。有效:体征、症状、血压有所改善。无效:体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血压未降至正常水平[9];(2)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安迪泰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安静状态下测量,测3次取其平均值;(3)不良妊娠结局: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产后出血、剖宫产、胎盘早剥等;(4)血清指标: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经3200 rpm离心7 min处理,分离血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严格遵守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试剂盒购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不良反应:比较两患者心悸、低血压、胸闷、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72.92%(35/48)(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血压对比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d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清ET-1、TSP-1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ET-1、TSP-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ET-1、TSP-1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压对比

表3 两组血清ET-1、TSP-1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4例不良反应,包括心悸2例、胸闷以及水肿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4/48);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6例不良反应,包括心悸3例,低血压、胸闷、水肿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上述不良反应经停药处理后均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7,P=0.504)。

2.5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

两组产后出血、剖宫产、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的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n,%)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全身小动脉出现痉挛后,引发血管腔狭窄,进而损害血管内皮,最终诱发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不良症状[10]。妊娠期高血压不仅对孕妇本身产生危害,还可损害新生儿健康。孕妇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可引起胎儿氧气供给出现障碍,长期缺氧导致胎盘功能逐渐降低,生长受限,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升高[11]。通过药物控制孕妇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降压的手段之一,拉贝洛尔属于B肾上腺素抑制剂,是目前公认的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安全且有效的药物之一,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12]。由于单种药物疗效通常有限,且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大,易产生耐药风险,所以临床多提倡联合用药治疗,一方面增强疗效,一方面缩短治疗周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理想。拉贝洛尔可通过有效阻断α与β受体,使外周血管扩张而产生降压效果。阿司匹林具有抗凝并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的作用,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花生四烯酸,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烷生成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对于活性物质的敏感程度,促使血管扩张而产生降压效果[13-14]。两种药物从不同的作用机制出发,发挥协同降压效果。胎儿在发育时,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而机体新生血管形成障碍则会对母体血液供应产生一定影响。不少学者认为不同生物学因子的变化,可能在新生血管形成、促进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15-16]。TSP-1是内皮细胞分泌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以与其受体结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也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增生和迁移,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6]1965-1967。ET-1是目前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活性多肽,具有促进血管收缩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作用[17]。邓勇钢等学者的研究表明[18],不同分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ET-1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且与患者左心室功能参数和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密切相关,其可以用于辅助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本研究中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ET-1、TSP-1水平,提示该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新生血管形成环境,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究其作用原理,阿司匹林可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抵抗过氧化物损害,有效维持内皮细胞完整性[19],进而有效降低血清ET-1、TSP-1水平。常丽花等学者[20]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痉挛,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此外,两组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无差异,但明显可见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可有效控制人体血压、恢复胎盘正常供血,使得胎儿能逐渐正常发育,从而获得良好的母婴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妊娠结局,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ET-1、TSP-1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拉贝洛尔内皮细胞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价值体会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雪祭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普萘洛尔治疗桥本病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