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CF中单侧椎弓根旁或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KP应用效果分析
2021-03-15付敬萍姚文山张鲫柳达
付敬萍,姚文山,张鲫,柳达
(1.盘锦职业技术学院;2.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代谢性骨病,其特征为骨脆性增加、骨量减少、骨力学强度减弱、骨微结构破坏、骨折风险升高,常在轻微外力作用下骨折;椎体骨折较为常见,尤其好发于骨质疏松患者中,且我国近十多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群快速增加,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群不断扩大[1]。作为微创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应用明显增多[2]。其中PKP能恢复伤椎原本生理高度,有效矫正畸形,球囊扩张后在低压环境下注入骨水泥,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因此PKP术式相比PVP具有更好前景。但目前对PKP的两种入路(单侧椎弓根旁入路、双侧椎弓根入路)选择并不统一。为此对比两者在OVCF中的效果、手术指标及安全性,为今后手术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研究相关标准
纳入标准[3-4]:(1)经影像学、临床症状等诊断为OVCF;(2)既往有腰背疼痛史或外伤史,体查提示局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骨折发病≤3 w;(3)无神经根、脊髓压迫体征和症状;(4)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及观察指标测量结果均完整;(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6]:(1)合并严重心、肝、肺、肾、脑等脏器疾病;(2)凝血或造血功能异常;(3)合并脊柱感染、椎体血管瘤等;(4)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肿瘤导致脊柱骨折;(5)合并脊髓神经损伤;(6)碘造影剂过敏;(7)依从性差或资料缺失;(8)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异常。
1.2 一般资料
纳入盘锦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男16例,女28例;年龄(53~79)岁,年龄(70.32±7.32)岁;病程(2~10)d,平均(5.19±1.13)d;双节段骨折、单节段骨折分别为6例、38例;骨折椎体节段:T6共2个,T7共1个,T8共3个,T9共5个,T10共1个,T11共2个,T12共7个,L1共13个,L2共9个,L3共2个,L4共4个,L5共2个。对照组:男18例,女26例;年龄(51~78)岁,平均(70.07±6.65)岁;病程(1~12)d,平均(5.20±1.03)d;双节段骨折、单节段骨折分别为5例、39例;骨折椎体节段:T6共2个,T7共2个,T8共2个,T9共6个,T10共1个,T11共1个,T12共5个,L1共14个,L2共12个,L3共1个,L4共5个,L5共1个。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前瞻性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1.3.1 器材与设备:心电监护仪、麻醉机、北京东方惠尔公司提供的DigArc 100AC移动式Whale G型臂X射线透视机;PKP器械,骨水泥注射器、球囊、导针、工作套管、带囊加压器等;聚甲基丙烯酸树脂Ⅲ型骨水泥等。
1.3.2 术前准备:术前了解患者受伤时间和原因,了解既往病史,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经会诊后完善相关检验,制定诊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行腰背部对应区域疼痛和活动受限观察;完善尿常规,粪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进行骨密度、伤椎CT、MRI等检查。
1.3.3 观察组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左侧进针,俯卧位下将双侧髂嵴、胸部双侧放置软垫,悬空腹部。体外G型臂透视定位,伤椎正位像上下终板调至一线影、左右两侧椎弓根距离棘长度一致,标记椎弓根影、横突影、后正中线;横突影标记处外移1 cm穿刺进针。常规消毒术区、铺巾,在椎体后外侧与椎弓根交界处骨膜处行10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做5~10 mm进针,外展30 °~45 °逐层穿刺,置工作套管并与G壁透视椎弓根保持一致方向,针头到达侧围椎体前1/3以及正位像越过椎体中线;退出内芯完成工作通道建立,确定无椎体破除则连接压力注射装置并置入球囊,向球囊缓慢注入造影剂直至椎体高度满意或球囊撑开至上终板,抽出造影剂,移除球囊。G臂透视辅助椎体骨水泥注射,正侧观察骨水泥是否有渗漏、分布不均,达到满意效果后停止骨水泥注射,待其凝固后将套管拔除,并常规缝合。
1.3.4 对照组手术方法:穿刺点取在G壁透视下椎弓根影外上缘(水平距后正中线3~5 cm处),进针外展20°~35°,其余与观察组步骤相同。
1.3.5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平卧吸氧,给予维生素D、阿伦磷酸钠、钙剂等治疗,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术后1 d进行下床康复活动,术后2 d换药,观察伤椎X线片正侧位结果。
1.4 观察指标
记录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前和术后72 h、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恢复情况。记录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侧位X线片伤椎上下椎板前缘距离)、后凸Cobb角(伤椎为中心,上位椎体上终板与下位椎体下终板两条延长线交角)、骨水泥渗漏发生率。VAS评分法[7]:取10 cm线段,每1 cm为一个刻度,从左至右依次为0~10,0为无痛,1~3为轻微疼痛,但不影响入睡;4~6为中度疼痛,可忍受,对睡眠有影响;7~10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和入睡。ODI评估法[8]:用于评估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程度,考虑本研究样本年龄较大,故剔除性生活问题,最总分值=(总分/45)×100 %,分值越高则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更少,手术耗时更短,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障碍对比
两组术后72 h、6个月VAS、DOI均下降,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P>0.05,见表2。
2.3 两组伤椎恢复对比
两组AVH、CObb角比较,P<0.05,其中AVH升高,Cobb较减小。两组术前和术后72 h、6个月AVH、Cobb角比较,P>0.05,见表3。
2.4 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对比
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VAD分值对比分)
表4 两组患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3.1 PKP治疗OVCF机制
骨质疏松症是我国乃至世界高发全身性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风险升高;目前全球至少有89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中40 %左右为OVCF患者;OVCF患者伴顽固性腰背痛,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褥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持续丢失骨量,活动能力日趋降低,骨折风险高[9-10]。治疗方面因为保守治疗无法改善椎体高度和强度,无法对急性后凸进行校正,且治疗周期长,因此临床主要建议手术治疗[11]。PKP是我国OVCF常用临床术式,PKP能稳定伤椎,改善伤椎强度和刚度,治疗OVCF效果可靠。PKP治疗OVCF的机制为:(1)向伤椎注入骨水泥以固定椎体内显微骨折,恢复椎体强度和刚度,得到满意的脊椎稳定性,避免过多微动摩擦[12];(2)PMMA骨水泥热效应和未聚合单体对人体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聚合反应时骨水泥表面温度可达56 ℃左右,≥50 ℃的时间约为5 min,其热销反应可能会破坏椎体内感觉神经末梢,灌注填塞和压迫伤椎,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13-14];(3)穿刺操作能释放一部分椎体内压力,骨水泥短时间内凝固使伤椎固化,对椎体支撑力降低有一定阻抗作用;本术式创伤极小,经工作通道置入球囊,通过扩张球囊、去除球囊等操作,为低压下骨水泥注射创造条件,并上抬塌陷椎体上终板,促使椎体高度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纠正[15]。基于以上机制,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72 h及术后6个月VAS分值、ODI分值均下降,P<0.05。既往研究者指出PKP可降胸腰段OVCF伤椎恢复至2.04 cm左右,楔形减少8.0°。本研究中两组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显著改善,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3.2 PKP入路选择
虽然PKP疗效确定,但在入路不统一,既往部分研究者论证发现常规经椎弓根入路因为椎弓根解剖复杂,给定位穿刺带来难度,尤其是椎弓根狭窄患者,椎弓根生理斜度限制骨性通道内工作套管和内穿刺针,难以进入椎体中央,影响骨水泥分布,易损伤神经根,且双侧穿刺手术耗时和术中透视次数相对更多;而椎弓根旁穿刺外移进针点,外展角度扩大,经椎弓根横突背侧或肋横突关节后能达到椎体,因此推荐单侧椎弓根旁入路[16-17]。另外有研究者指出因为双侧入路能弥补单侧注入骨水泥分布不均、进针需加大外展角等不足,且双侧入路中应用球囊扩张能降低推注压力,减少骨水泥渗漏[18]。本研究中两组在VAS分值、DOI分值、AVH、Cobb角上比较,P>0.05。提示两种入路在改善疼痛度、伤椎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正畸和功能改善上效果相当。但观察组手术耗时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更少,骨水泥渗漏率(14.29 %)较对照组(30.95 %)低,P<0.05。这与吴智辉[19]等研究(对比PKP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发现二者疗效相当,但前者并发症更少,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使用量更少)的研究结果一致。考虑是因为观察组的单侧入路为椎弓根旁入路,穿刺点较双侧椎弓根入路外移至横突中线水平尖端处,这种外展角范围安全,穿刺针调整更灵活,经椎弓根旁横突背侧或肋横突关节进入椎体,即解决椎弓根旁入路进针难和原单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伤椎两侧骨水泥分布不均,降低操作难度,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此外考虑两组疼痛缓解效果相同而骨水泥量不同,建议在确保弥散效果前提下减少骨水泥剂量以预防渗漏。这也是本研究观察组骨水泥渗漏较对照少的重要原因[20]。
综上所述,两种入路取得的效果相当,但单侧椎弓根旁在控制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上具有更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