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
——以水族斗角舞为例

2021-03-15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3期
关键词:水族民族传统

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是挖掘和创造传统体育项目的源泉,是分析民族民间舞蹈在各个阶段的开端和发展的活化石,是一笔可贵的财富。现在保存在水族民间的传统舞蹈,最具民族特色的有水族铜鼓舞、水族斗角舞和水族芦笙舞等,这些水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斗角舞,又叫“斗牛舞”,水语称为“贵都刀”,水语“都刀”是“打架、相斗”的意思,在汉语当中的意思是“水牛打角”,也就是斗角、斗牛之意。斗角舞是一种模拟舞蹈,舞蹈的基本步骤大多反映了斗牛的不同姿势和接近牛的动作,这不仅是对美的赞扬,更是生命与权力的颂歌。斗角舞的摆荡动作幅度大,如摆动腰身、跨部、翻滚和抖肩等,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的热情、豪放、大方的性格[1]。水族斗角舞是在过年过节、丧葬、祭祀等活动中开展,斗角舞活动现象反映的是生存、认知、思维和精神价值。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斗角舞开展现状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斗角舞民间开展情况

水族斗角舞作为水族的文化现象,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分析,主要是对水族斗角舞流传区域的分析,对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的地理分布进行探究。水族主要分布于三都县的都江、打鱼、中和和水龙等乡镇。富有青春活力的斗角舞,在三都一带的九阡镇、扬拱乡、坝街乡、中和镇地祥乡、三合镇、拉揽乡懂术村、打鱼乡盖赖村、排炮村和都江镇怎雷村寨等水族的居住区都很流行,其中贵州省重点民族文化保护村是三都县都江镇的怎雷村,且怎雷水族村寨的“重点保护”对象是“斗角舞”。

水族斗角舞民间的表演形式先是从自娱性到后来的有些功利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斗角活动的意义与功能逐步削弱,但它始终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转变成为一个民族的游艺民俗,为本民族长期占有,并且全力保留和提升了观赏价值。斗角舞表演场地没有强制性规定,只要是有能施展出动作的空间都可以表演。但现在民间的斗角舞活动频率越来越少,斗角舞团队也逐渐消失,少数的斗角舞团队只有在隆重的节日或是村寨里有丧事才会表演。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斗角舞完整的表演必须要有芦笙、莽筒等乐器相配合,但由于芦笙、莽筒等乐器的购买所需的经费较高,村民们都无法支付。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族人民渴望脱贫致富,仅依靠外出斗角舞的商演作为收入来源远远不足以生活,因此大多数年轻人在外求学或者外出务工,很少人留在村里。第三,政府部门对斗角舞传承的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传递不够,人才挖掘力度不够等。

(二)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斗角舞演出情况及其获奖情况

水族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富有研究价值,水族斗角文化具有民族性、体育性等特色,使得斗角舞的编创者和表演者发挥出让人震撼的视觉冲击,水族文化的神秘性也逐渐显现,水族民俗、水舞也正被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所了解和接受,为其提供丰富有益的素材参考。

如今的斗角舞不只是村寨里自娱自乐的表演活动,一些民间艺术家在保持原有的斗角舞基础上进行不断加工、创新,频频亮相各大舞台,越来越受到外界的青睐与赞许。水族斗角舞一次次登上大舞台,受到外界的欣赏与赞扬。如:1983年,怎雷村水乡村寨的斗角舞队在中美洲演出时受到外国观众的高度赞扬[2]。1986年,三都县都江镇斗角舞队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被誉为“东方迪斯科”。2012年,都匀市举办了“中天城投杯‘多彩贵州’黔南赛区舞蹈大赛的选拔赛”,水族的芦笙斗角舞荣获优秀奖[3]。2019年,三都县第二中学的学生表演的《水族斗角》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斗”出精气神,获得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

二、斗角舞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制约了斗角舞的发展。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体育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都给水族群众对斗角舞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族人民渴望脱贫致富,大多数年轻人在外求学或者外出务工,很少人留在村里,“斗角”的活动展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虽在2013年已将斗角舞引进三都鹏程希望学校,成为校园文化,但教育部门对农村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跟不上,人员配备不足,教育工作者相对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制约了水族斗角舞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措施。水族斗角活动是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与水族人民的生活一脉相通,其表演形式的表达是水族智慧的结晶,是构建和谐的基础。斗角文化是水族不可替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等职能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重视,并出台了有关文件和规定,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相应的措施落实不到位,资金不到位,传递不够,人才挖掘力度不够等问题。

第三,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现在三都县可见的运动项目大多是轮滑、羽毛球、“鬼步舞”、“抖音舞”以及“街舞”等等。这些外来强势文化越来越受欢迎,水族本土斗角文化,渐渐地受到外来文化和环境的冲击,被外来强势文化所取代,外来体育入侵的原因是缺乏学习传统体育的积极性,斗角文化没有深入校园的课堂和体育课程,缺乏斗角舞的传承人等因素。

三、建议

(一)发挥斗角舞特色,打造水族斗角文化旅游品牌

建立水族斗角文化的商业价值,不仅可以提高水族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经济也带来了收益,开阔了水族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水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能改变他们的思维和生产生活方式,并且也有利于水族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和发展[4]。水族斗角舞在景点中展示风土民情,渲染景区的气氛,也是能与游客们加强交流和互动于此来带动经济收入。具体实施例如:设定“斗角”文化节、建设重点旅游村、出售编制手工“牛角”小饰品、斗角舞服饰、道具等。

(二)积极扶持民间艺术团,大力组建斗角舞展演团队

呼吁并加强宣传,合理引导更多水族人民加入斗角舞团队,在过节、丧葬、祭祀等活动中顺利开展,举办乡级农民业余文艺汇演等,使更多人了解水族斗角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以宣传水族斗角文化为主要目的,让水族斗角舞活动有更好的传承和提升知名度。

(三)加快水族斗角舞进入校园的步伐

学校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才培养、传播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拥有21 个乡镇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应主动占领这一主战场,进一步挖掘民族地区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整顿和实施工作。在大、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斗角活动进入校园,邀请非遗舞蹈传承人进校园,让更多师生学习、体验非遗舞蹈的魅力,这既能增加传承斗角文化的渠道,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也可以增强民族团结,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民族体育文化氛围,因此建议三都县各学校体育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及《少数民族事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的同时,积极倡导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素质教育,引进和发展斗角文化活动。

(四)加强水族斗角舞的传承与发展,实现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紧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物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5]。结合战略规划,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就是要回归乡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流传至今的乡村文化,都是世代相传、精益求精的优秀文化,水族斗角文化作为水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水族村寨应当整合斗角舞的传承人和加强斗角舞表演,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播和传承发展,将斗角舞塑造成水族的品牌名片打响知名度,实现文化振兴。

如图:水族斗角舞在民间表演、走进校园以及走向体育竞技舞台的表演形式

猜你喜欢

水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水族敬酒歌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上帝的水族馆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