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型肥胖者炎症因子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2021-03-15安永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腹型脑血管脂肪

王 磊,安永辉

(1.河南省建筑医院中医科,郑州 450003;2.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类以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出血为主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加强脑血管疾病的防控研究利于降低该病发生率,减轻其负面效应[1]。目前关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多集中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风险因素防控,上述行为得到临床肯定且获益良多[2]。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及生活习惯变化,有关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也略有差异和侧重;比如流行病学调查[3]显示,超重或肥胖人群日益增多,其危害性也逐渐凸现,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1 kg·m-2,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随之增加6.00%[4],因此有关肥胖的研究不断进入临床。有研究[5]显示,腹型肥胖相对全身性肥胖而言对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使腹型肥胖对内环境的影响更具危险性。由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腹型肥胖与脑血管疾病关联性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旨在完善和增强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防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河南省建筑医院门诊就诊的腹型肥胖者87例为观察组,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脑血管疾病,将观察组又分为脑血管疾病组18例和非脑血管疾病组69例,并选取同期非肥胖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肥胖参考《中国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6]建议,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腰臀比值≥0.90,女性腰围≥85 cm,腰臀比值≥0.85。②年龄>18岁且具有一定理解力、沟通力和执行力。③既往身体健康且无心脑血管疾病。④依从性强且能够坚持随访12个月。⑤头颅CT等各项检查资料完整。⑥脑血管疾病判定标准参考《中国脑血管诊疗指南》[7]诊断标准且经美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明确诊断。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且纳入对象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精神心理问题、认知障碍。②近期存在感染、外伤和手术病史。③合并肿瘤、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①本院自行设计《腹型肥胖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及炎症因子水平观察表》,内容主要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臀围、腰围、身高、体质量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和饮食、运动、抽烟、酗酒等生活史及血压、血糖、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BMI、头颅CT、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等临床资料。②腰围、臀围测定:受试者直立、双脚分开25 cm、两臂下垂,腰围测量时,取髂前上棘与腋中线肋下缘间中点部位标记且绕1周;臀围测量时将皮尺水平置于耻骨联合与臀大肌最凸处,测量3次,取平均值。身高、体质量测定:受试者排空尿液,脱去衣帽,面向体质量计直立且头部保持水平位、双眼直视前方,测定身高、体质量3次,取平均值;BMI=体质量(kg)/身高2(m2)。③血压检测:采用无锡中健科技公司BLOX-180型24 h动态血压检测仪测定,取24 h平均值。血糖检测:采用ACCU-CHEK Active CR2032型血糖检测仪测定。血脂检测:采用美国西门子公司ADVIL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RP检测:采用西班牙BioSystems公司A25型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及配套CRP检测试剂测定(批号212014001,检测区间0~0.3 mg·dL-1,批内变异系数≤7.0%); IL-6检测:采用芬兰DENLEY DRAGON Wellscan MK3型酶标仪及配套IL-6检测试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批号ab46042,检测区间1.56~50 μg·L-1,批内变异系数4.4%)。

1.2.2 观察指标 检测脑血管疾病组、非脑血管疾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IL-6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血管疾病相关风险。

2 结果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脑血管疾病类型比较[ n(%)]

2.2 3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 脑血管疾病组、非脑血管疾病组与对照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因素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 n(%)]

2.3 3组受试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CRP、IL-6水平以脑血管疾病组最高,其次为非脑血管疾病组,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脑血管疾病与腹型肥胖、炎症因子水平的线性相关分析 以脑血管疾病为因变量,与腹型肥胖、炎症因子水平2个自变量分别予以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血管疾病与腹型肥胖、炎症因子水平均呈显著相关性。见表5。

表4 3组受试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5 脑血管疾病与腹型肥胖、炎症因子水平的线性相关分析

2.5 脑血管疾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表明,各风险因素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共线性因素影响,因此在排除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传统风险因素的共线影响后,对腹型肥胖、炎症因子予以相应回归分析,最终二者均入选。以进入概率α≤0.05、移除概率α≥0.10予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中相关系数R=0.560,R2=0.357,校正决定系数0.262,回归模型F=3.938,P=0.000,说明腹型肥胖、炎症因子与脑血管疾病具有线性回归关系。见表6。

表6 脑血管疾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所致的以脂肪细胞数量、体积增加及体脂所占比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腹型肥胖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类型,是以脂肪分布于腹部皮下或内脏为主要特征[8]。本研究随访结果显示,腹型肥胖者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且CRP、IL-6炎症因子水平以腹型肥胖伴脑血管疾病发生者最高,其次为腹型肥胖未发生脑血管疾病者,非肥胖体检者最低,与姚华等研究[9]具有类似性,再次印证腹型肥胖与脑血管疾病存在一定关联性,而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由此,本研究进一步引入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在剔除传统共线性影响因素外,结果显示,腹型肥胖和炎症因子水平与脑血管疾病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其原因分析如下:(1)腹型肥胖以腹壁和腹腔内脂肪存储过多为主要特征,而腹部脂肪的大量蓄积与体内葡萄糖不耐受、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等关系密切,而与BMI并无相关性[10],所以腹型肥胖作为一种异位脂肪沉积,相对全身性肥胖而言,对机体新陈代谢、炎症反应等机制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2)其中腹型肥胖对新陈代谢的影响可致体内血糖、血脂、血压代谢异常,易造成机体内环境变化,一旦超出血管内皮调节功能,最终可诱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成为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11]。(3)异位脂肪的大量蓄积能诱发脂肪细胞,尤其是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即脂肪细胞因子),而上述因子可启动脂肪组织低度炎症反应等机制,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状态[12];而此种炎症状态可对血管壁造成一定损伤,利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进而诱发脑血管疾病产生。另外有研究[13]表明,腹型肥胖者内脏脂肪蓄积位置较为有限,以肝脏等解剖位置为主,因此随着脂肪细胞的堆积,肝脏正常功能必定受影响而诱发代谢障碍;而CRP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且易受到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影响,因此CRP水平可出现异常升高,进而易与中性粒细胞共同浸润斑块且释放出活性氧,增加脂蛋白氧化程度,不同程度地促进或加重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14-15]。总之,腹型肥胖通过代谢机制、炎症反应机制的叠加作用而易对脑血管等靶器官产生危害,是致脑血管疾病发生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

综上所述,腹型肥胖与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且结合炎症因子水平监测利于早期评定和监控脑血管疾病易感高危人群,从而早期防控脑血管疾病发生。

猜你喜欢

腹型脑血管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A Wonderful Day In Beijing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及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