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研究

2021-03-15韩知微何桂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硕士

韩知微,何桂香,刘 涛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我国的中医研究生教育兴起于1990年,并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以及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等[1]。2015年9月,随着第一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志着在两种制度要求下的“双轨合一”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正式开始。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双轨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初具成效,国内相关高校也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中医医师,但也有不少因时间限制而带来的顾此失彼,不能兼收的矛盾[2-3]。目前“双轨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在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能科学合理地融合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要求。因此,构建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方法与内容

1.1 拟定《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通过学术期刊搜索引擎,以“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兄弟院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新疆医科大学对"双轨合一"的目标要求初步拟定培养方案。

1.2 Delphi法联系从事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有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20位专家进行2轮咨询,对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形式,专家对每一个条目重要性进行评分,同时还设有修改意见栏和需补充内容栏。汇总整理专家意见,构建完善培养方案,最终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组织专家召开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经校研究生院批准,形成最终的培养方案。

1.3 选择专家的原则(1)在中医研究生培养领域具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选择专家涵盖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骨伤、中医妇科、针灸推拿学等中医专业二级学科;(2)具有高级职称;(3)本科及以上学历;(4)对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对咨询内容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基于以上原则,最终确定20位咨询专家。

1.4 质量控制通过借鉴兄弟院校“双轨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其他专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获取比较准确客观的专家意见。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和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专家基本资料、专家积极性、专家权威系数、意见的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等指标。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向20位专家发放咨询问卷,有17位专家参与咨询,50~58岁年龄者占52.94%,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8.24%,76.47%的专家具有副高级及以上教学职称,35.29%的专家工作年限在30年以上,29.41%的专家为博士生导师,具体见表1。

2.2 专家积极性本研究中,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85%,提出建议的专家有13人,建议17条,采纳12条;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100%,提出建议的专家1人,建议1条,采纳1条。说明专家对本研究课题的兴趣和关注程度较好。

2.3 专家权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家学术水平系数、专家判断系数、专家熟悉程度系数。q值越大,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越大,权威性越好。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各位专家权威系数/专家人数。本研究权威系数为0.77~0.97,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6,具有较好权威性。

表1 专家一般资料

2.4 专家咨询结果分析在前期相关文件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4-5],参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等国内兄弟院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初步确定了培养方案讨论稿,内容包涵8个部分。在两轮咨询中,专家对培养方案中纳入的各条目重要程度赋值均数均大于3.5,认可率均大于70%,变异系数均小于0.2,说明专家对培养方案内容的重要认识的集中程度及认可度较高,专家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在第一轮咨询中,有三位专家针对“招生对象”条目提出修改意见。经专家组讨论,同意删部分内容,其余内容仍保留放入第二轮咨询。在第二轮咨询中,“专业外语”条目专家的重要程度赋值均数较第一轮反而降低了,说明专家对此项分歧较大。第二轮咨询后,经过专家组讨论,认为专业外语考试不能评价研究生英语水平,决定删除此项,以国家CET成绩为主要评价方式。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培养方案咨询结果

具体课程咨询结果分析:除《英语》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国家刚性要求课程未纳入专家咨询外,最终修订公共必修课4门,见表3; 专业基础必修课6门,见表4;专业课3门,见表5。

表3 Delphi法两轮专家咨询公共必修课设置结果

表4 Delphi法两轮专家咨询专业基础必修课设置结果

表5 Delphi法两轮专家咨询专业指定选修课设置结果

2.5 问卷调查结果定性评价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课题组起草设计了《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经过专家论证及预调查修订完善后,分别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60人及临床带教教师100人和2018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4人通过网络在线开展满意度调查。共发放教师版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91.88%;发放学生版问卷134份,回收问卷13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34份,有效率100%。问卷信度Cronbach'sα系数大于0.7,在因子分析中KMO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概率均为P<0.001。因此本研究问卷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5.1 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调查问卷项目包括课程设置、临床轮转、科研情况、导师指导和个人时间精力共5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均有5~10个亚条目组成。采用Likert 5级量表并赋分:即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满意(3分)、不太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可进行半定量及排序,分值越高越满意。从表6可以看到,学生对“导师指导”方面满意度最高,处于“比较满意”层面,排列在首位;其次是对“临床轮转”“科研情况”和“课程设置”,均处于“一般满意”层面;对“个人时间精力投入”满意度评价最低,处于“不太满意”层面。

2.5.2 教师对培养方案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教师版调查问卷与学生版调查问卷内容设置基本保持一致,仅对部分亚条目询问方式进行修改。教师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教师对“临床轮转”满意度评价最高,对学生“个人时间精力投入”满意度评价最低,均处于“一般满意”层面。教师对“课程设置”、“科研情况”、“个人时间精力投入”满意度排序与学生调查结果保持一致。

表6 学生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2.5.3 学生和教师对“双轨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认同情况 有78.36%的学生和86.39%的教师认为修订后的培养方案(2018版)“合理,但需要部分修改”;有50.00%的学生和52.38%的教师均赞同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能更好地培养出“能看病、会看病“的医师。见表8。

表7 教师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2.6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及成绩情况定量评价实施效果2018级研究生处于研究生第二年学习期间,因此,将研究生2015级入学时未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83名学生和2018级的113名学生在研学习期间参加并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成绩及整体通过率进行比较,2018级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为88.49%(100/113),高于2015级通过率74.70%(6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1);2018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408.82±27.27)分低于2015级成绩(418.39±30.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3,P<0.05)。

表8 学生和教师对培养方案认同情况调查结果/例(%)

3 讨论

3.1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的意义我国实施“医教协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宏观目标是要建成院校教育质量高,毕业后教育普及,继续教育全覆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6]。落实到实际就是通过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培养,培养能够运用知识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内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7]。近年来随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吸引力逐年增强,从考研报名人数、入学成绩、调剂意愿等方面均体现出考生对中医专业学位的热情与执着,以往的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8]。因此,结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和内容,构建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十分有必要。

3.2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优势实行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它与原来的中医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共性方面:在培养目标上都是培养懂科研的临床医生,培养过程上都要进行课程学习、临床轮训和考核、开题、论文答辩。不同的是,构建后的培养方案有严格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在校期间要进行执业医师证的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的考试,完成两证后,经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才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明确实现四证合一,注重临床能力培养[9]。从本研究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问卷各主要维度的满意度主要介于“一般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需要进一步合理分配学生临床轮转和科研学习的时间。

3.3 以提升临床能力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从《中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可以看出,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明确把中医临床独立工作能力作为核心目标[10]。本研究构建的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升临床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有一定作用,提高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也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多学科交叉的“大临床”的培养思维,即多学科螺旋式上升培养,为开展“5+3+X”(X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作准备,但从成绩方面分析,还需加强临床理论和技能培训力度。今后应以提升临床能力为发力点,针对不同基础的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因材施教,发挥分流机制[11]。本研究构建的培养方案基本做到了较为可靠、适用,培养内容较为全面、科学,培养目标和入学要求定位清晰,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以及学位申请等方面,符合医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但仍需要在今后实践过程中继续丰富和完善。今后优化培养方案的方向建议是:注重学科,整合多方意见,合理安排临床轮转时间,加强临床理论和技能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效仿内地高校模式,形成“1+X”导师团队[12],包括学术指导老师和临床指导小组;建立健全薪酬机制等。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硕士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导师小组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