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03-15李国伟

智慧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酸钠癫痫发作

李国伟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小儿癫痫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患儿意识、感觉短暂异常,肌肉抽搐,口唇青紫等症状,具有突发突止、周期性发作的特征,对于患儿身心健康带来极大负面影响[1]。目前针对小儿癫痫的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治疗、积极预防、病因治疗等,而药物干预是用于控制癫痫发作的关键,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均是治疗小儿癫痫的常用药物,本次研究则针对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就诊的60 例小儿癫痫展开讨论,分析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的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我院于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就诊的60 例小儿癫痫患儿为观察对象,以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中患儿分别为30 例;对照组患儿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13 岁,平均(8.5±4.5)岁,发作持续时间7~14min,平均(10.5±3.5)min,应用丙戊酸钠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12 岁,平均(8.0±4.0)岁,发作持续时间7~15min,平均(11.0±4.0)min,应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

纳入标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儿及家属皆知情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

组间性别、年龄及发作持续时间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分析差异不大,P>0.05,符合对比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生产企业: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0873)首次用药剂量15mg 口服治疗,每日2 次;4 周内将药物调整至25mg/次,治疗周期为3 个月。

观察组患儿则应用丙戊酸钠(同对照组一致)联合拉莫三嗪(生产企业: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波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96)治疗,若患儿年龄在12 岁以内,则用药0.1~0.3mg 治疗,每日一次,在2 个月内将药物剂量调整至1~5mg;若患者年龄在12 岁以上,则用药12.5mg,每日一次,在2 个月内将药物剂量调整至100~200mg,治疗周期Wie3 个月,每隔1 周进行常规检查。

1.3 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儿在观察期中癫痫发作次数减少80%及以上,为治疗显效;患儿在观察期癫痫发作次数减少40~79%,即为治疗有效;患儿在观察期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在40%以下或无变化,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0%。

统计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疹、睡眠障碍、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食欲减退等。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同时对比其他血清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包括Hcy、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纳入SPSS 20.0 软件分析,计数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

根据两组数据统计显示,比较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0.0%明显更高,P<0.05,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比较组间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比较组间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3 两组患儿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2.4 两组患儿血清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Hcy、TNF-α 水平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y、TNF-α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TNF-α 水平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TNF-α 水平对比()

3 讨论

癫痫也被成为羊儿风,是由暂时性、阵发性脑功能紊乱引起的惊厥发作症状;主要是因患儿年龄较小,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当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后极易出现过度异常放电,导致阵发性脑功能障碍[2]。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症,癫痫的发生率仅在脑卒中之下,且病情周期长、易反复,由于发生突然,患儿自主表达能力不足,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危及患儿生命安全。若无法在早期展开有效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则可能进一步成为难治性癫痫,甚至对患儿造成不可逆脑损伤[3]。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癫痫是一种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阵发性、暂时性脑功能紊乱所致的惊厥发作,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意识、感觉及情感等方面短暂异常。临床上针对小儿癫痫主要分为原发性的癫痫与继发性的癫痫或症状性的癫痫等类型。发病初期多见于睡眠时头部多汗,随着病情发展,将促使患儿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抽动,影响其呼吸功能,引发口吐白沫、四肢抽动;若治疗不当,将促发癫痫局限性发作,如肌肉群突发性快速抽动、短暂意识障碍等。小儿癫痫在临床上的发病率约为3%~6%,因其病理机制的复杂性,主流研究认为不同癫痫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神经元的高度同步化发放是惊厥发作的特征,其产生的条件涉及一系列生化、免疫、遗传等方面的变化。其中生化因素较为常见,多见于神经元去极化而发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兴奋性氨基酸活力增加,神经元超级化而发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抑制性氨基酸活力减弱。值得注意的是,在γ-氨基丁酸受体降低的影响下,可造成细胞兴奋性增强,从而引发机体细胞毒性反应,造成细胞坏死。而免疫因素多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儿体液免疫中IgA等严重缺乏,造成抗脑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加癫痫风险。另外,近年来临床研究对遗传因素在癫痫发病中影响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现已证实癫痫的遗传呈多态性。由此可见,针对小儿癫痫,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

丙戊酸钠是一种常用不含氮的广谱抗惊厥药物,经口服利用度高,血浆蛋白结合力高,可增加γ-氨基丁酸合成,使γ-氨基丁酸降解减少,并进一步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浓度,以达到降低患儿神经元兴奋度的效果[4]。但在使用该药物初期,易对患儿认知功能带来损伤,且长期单独用药,会对患者肝脏造成伤害,诱发多种不良反应。拉莫三嗪作为新型苯基三嗪类抗癫痫药物,较之丙戊酸钠,其用于临床优势明显,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的特征;用药后可对戊四氮产生的惊厥反应及电刺激进行有效抑制,缩短皮层、海马区、病灶兴奋后放电时间,以达到抗癫痫效果。同时拉莫三嗪具有多重作用机制,可提高抑制性氨基酸突触效用,避免对钠通道与钙通道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从而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其不仅对患儿认知功能无影响,还能激活患儿认知能力[5]。但单一用该药治疗药效较短,而癫痫病症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因而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儿应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用药方案,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充分发挥了两种药物联合作用。通过丙戊酸钠较强的促γ-氨基丁酸合成作用,可减少拉莫三嗪应用中出现的皮疹情况,并保持膜电位稳定[6]。同时拉莫三嗪在患儿肝脏器官内部的糖苷化可被丙戊酸钠有效抑制,对其代谢行为进行抑制,从而提高拉莫三嗪血药浓度,保证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接受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患儿,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丙戊酸钠药物治疗的患儿,同时其能够有效降低丘疹、睡眠障碍、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食欲减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儿超敏C 反应蛋白、Hcy、TNF-α 血清指标水平,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将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用药方案用于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中,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并确保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酸钠癫痫发作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单眼发作的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双眼生物学参数差异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癫痫多数可控可治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也可有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