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15曾戈琳
曾戈琳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揭阳 515400)
0 引言
呼吸衰竭是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使得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出现明显障碍,导致无法有效进行气体交换,使病患出现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最终形成代谢以及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而急性呼吸衰竭是指致病因素突然发生,出现通气或换气功能明显受损。病患可出现肺梗塞、脑血管意外、呼吸机麻痹、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则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氧气吸入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传统氧疗设备存在较多不足,使得氧气吸入治疗效果受到限制。随着临床对氧气吸入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指出[3],对急性呼吸衰竭病患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但目前临床对这一说法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一定程度上限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次研究对实验组病患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鲜明,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收的60 例急性呼吸衰竭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20 年3 月至2020 年10 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0例)以及常规组(30 例)。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患中,男性例数依次是17∶18、女性例数依次是13∶12;年龄平均值依次是(54.69±5.32)岁、(55.01±5.48)岁;体质指数平均值依次是(22.96±1.15)Kg/m2、(23.08±1.20)Kg/m2。将每组一般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结果显示P>0.05,代表可实施分组探讨研究。纳入标准:①全部病患经临床诊断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4];②病患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后表示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心率以及血压等循环指标及其不稳定者[5];③病患存在严重精神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行言语交流者;④不配合研究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研究方法
全部病患入院后均实施常规综合性干预措施,积极控制感染、祛痰、改善气道痉挛情况以及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失衡等情况。予以常规组病患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使用迈瑞sv350 呼吸机的高流量氧疗功能,采购至德国万曼公司经口鼻面罩给氧,通气模式设置为S/T 模式,吸入氧浓度是41%,吸气压在12mmHg 至14mmHg 之间,呼气压在5mmHg至8mmHg 之间。依据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脉氧合理控制各项参数,确保脉氧饱和度可维持在90%以上,氧分压超过60mmHg,二氧化碳分压低于50mmHg,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可调节至平时水平。予以实验组病患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使用SV350 型高流量氧疗仪,采购至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空氧混合阀将氧气源同压缩空气连接,使用专用的具有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和鼻导管,达到高流量吸氧。合理设置各项参数,吸入氧浓度在30%至50%之间,流量在40L/分钟至70L/分钟之间,吸入气体温度是37℃。每组病患在接受氧气吸入治疗过程中,若发生治疗失败情况,当病患出现意识障碍以及烦躁不安时,需要即刻调整为经口气管插管并连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1.3 观察项目
①比较每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后病患呼吸困难以及气短等临床表现有显著改善为效果优异;干预后病患呼吸困难表现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气短症状为效果一般;干预后病患呼吸困难以及气短等临床表现无改变为效果差[6]。本次研究将优异以及一般归纳为治疗总有效。②分别于干预前以及干预后2 小时检测每组病患心率、呼吸、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每组病患各时期上述指标差异。①比较每组病患再插管率以及腹胀出现率。
1.4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平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检测方式选择SPSS 22.0 软件中的t检测和χ2检测,检测结果P<0.05,则表示该项数据有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每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
常规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1。
2.2 比较干预前以及干预后2 小时每组病患心率、呼吸、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水平
干预前两组病患在心率、呼吸、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方面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常规组病患心率高于实验组,呼吸高于实验组,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以及干预后2 小时每组病患心率、呼吸、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
2.3 比较每组病患再插管率以及腹胀出现率
常规组病患再插管率以及腹胀出现率均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病患可因低氧血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以及幅度的改变,同时还可伴有心动过速以及发绀等缺氧表现。若病患出现躁动不安、昏迷、神志不清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时,常表明病患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并且全身各器官均有明显缺氧表现,如未能及时改善其缺氧情况,随时会对病患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予以急性呼吸衰竭病患氧气吸入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但当前临床氧气吸入治疗方式较多,并且对于不同治疗方式效果差异的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合理选择氧气吸入治疗的难度。因此,临床将采用何种安全、有效的氧气吸入治疗方式作为研究重点。
在临床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存在部分病患拒绝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而同时其对面罩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耐受性较差,因此,针对该类病患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为其提供一种新型无创通气方式。在陈耿靖等[7]人的研究中,其对急性呼吸衰竭病患采用经鼻高流量氧气吸入治疗,干预后病患再插管率是16.20%,明显低于面罩无创正压给氧42.20%,并且干预后病患氧合指数有显著提升。因此其认为对急性呼吸衰竭病患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改善病患机体氧合状态,减少再插管率,有利于改善其病情。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是96.67%,明显高于常规组80.00%(P<0.05)。干预后在心率以及呼吸方面,实验组均低于常规组;在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患再插管率依次是6.67%、30.00%,腹胀出现率依次是3.33%、36.67%(P<0.05)。分析结果可知,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通过鼻腔直接将高流量氧气吸入,对上呼吸道产生冲刷,减少生理死腔以及生理无效腔[8]。因此在相同通气量的前提下,采用经鼻高流量氧气吸入治疗可提升肺泡通气量,增强肺换气功能,减缓每分钟呼吸频率,进而达到改善氧合的目的[9]。实施经鼻高流量氧气吸入治疗,每分钟氧流量最高可达到70L,进而保持恒定的氧浓度,同时还可形成一定的呼气末正压,有效改善病患氧合情况[10]。另外,该种治疗方式中还自带加热设备,可对吸入的氧气进行加温加湿,防止病患因吸入干冷气体而出现呼吸道干燥等不良情况,并且对气体加热后,当病患在吸气时,能够降低空气阻力,从而降低病患呼吸做功而产生的能量消耗,提升病患治疗依从性,进而减少腹胀出现率以及再插管率[11-12]。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衰竭病患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改善机体氧合,减少再插管率以及腹胀出现率,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