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肠道菌群与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1-03-15蔡洁娜庄铭城张嘉乐王小燕陈洽彬詹林城

智慧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歧低氧淋巴细胞

蔡洁娜,庄铭城,张嘉乐,王小燕,陈洽彬,詹林城

(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普宁 515300)

0 引言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目前,SLE 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但既往有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家族遗传、神经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增加了SLE 的发病风险[2-3]。低氧诱导因子即HIF-1 是低氧诱导结合蛋白,是一种碱基-螺旋-环袢-螺旋PAS异二聚蛋白质,有α、β 两个亚基构成。低氧诱导因子-1α 是一种能够调节血管生成和免疫系统因子,以其为介质参与的代谢转变和纤维化也对自身机体存在的免疫系统疾病起十分重要的作用[4-5]。但由于机体长时间存在炎症和免疫反应,HIF-1α 一直活跃,增加了体内氧气的消耗量,导致B 细胞发育出现异常,从而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缺氧死亡,造成机体出现免疫系统疾病[6]。本研究为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肠道菌群异常的原因,以及与低氧诱导因子-1α、T 淋巴细胞(CD3+)、B 淋巴细胞(CD3-/CD1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以及HLE-1α 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为SLE 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至2020 年10 月我院风湿内科就诊的 SLE 患者90 例为 SLE 组,分为A、B、C、D 组,其中A 组为初诊SLE 患者(从未用过药)共计30 例,B 组为初诊SLE 给药治疗后(初诊病人使用双歧杆菌+激素或免疫药物一个月)的患者共计30例,C 组为SLE 复诊患者(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共计30 例,D 组为健康志愿者共计30 例;分别收集这四组的临床资料、粪便、血液等标本进行研究。

1.2 检测方法

1.2.1 粪便标本采集及检测

收集并保存以上四组的粪便样本。之后通过粪便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对粪便中DNA 进行提取,将剩余产物通过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

1.2.2 低氧诱导因子-1α与T淋巴细胞(CD3+)、B 淋巴细胞(CD3-/CD19+)表达水平检测

从每位研究对象处采集外周静脉血3-5mL,利用ELISA 法对SLE 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中HIF-1α 水平进行测定,利用流式细胞术对T 淋巴细胞(CD3+)、B 淋巴细胞(CD3-/CD1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1.3 临床资料的采集及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

对SLE 患者进行数据采集进而通过SLEDAI 评分对患者的病情活动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 20.0 软件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使用%作为计数资料的单位,组间数据的对比,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道菌群定量结果

与D 组相比,其他三组的大肠埃希菌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C 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相应激素以及免疫抑制治疗后,B 组的双歧杆菌数量相对于A 组在统计学上显著性升高(P<0.05),另两种菌群相对于A 组尚未有显著性改变(P>0.05);C 组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比A 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与B 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且C 组明显高于于B 组(P<0.05),大肠埃希菌数也显示出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变化,详见表1。

表1 4 组的3 种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表1 4 组的3 种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注:*与D 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与A 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与B 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2.2 外周血 HIF-1α 水平、T 淋巴细胞(CD3+)、B 淋巴细胞(CD3-/CD19+)及 SLEDAI 评分结果

与D 组相比,其他三组的HIF-1α 水平在统计学上呈显著性增高(P<0.05),B 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在统计学上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P<0.05),且与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经过有关临床方式进行治疗后,发现B 组的HIF-1α 与B 淋巴细胞相对于A 组在统计学有呈显著性差异,且B 组的HIF-1α 要明显低于A 组,B 淋巴细胞明显低于A 组(P<0.05),C 组HIF-1α 与B 淋巴细胞相较于A 组在统计学上呈显著性下降(P<0.05),但在统计学上仍然显著性高于D 组(P<0.05),该组的HIF-1α 表达水平与B 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B 组(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T 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性升高(P<0.05)。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SLEDAI 评分统计学上呈显著性降低(P<0.05),详见表2。

表2 4 组的低氧诱导因子-1α、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3-/CD19+)表2 表达水平比较()

表2 4 组的低氧诱导因子-1α、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3-/CD19+)表2 表达水平比较()

注:*与D 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与A 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与B 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肠道微生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SLE 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但目前尚未有证据证明SLE 患者中的肠道菌群与HIF-1α、T/B 淋巴细胞有相关性[7-8]。

总的来说,本次研究通过有关方法对SLE 患者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T/B 淋巴细胞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 表达水平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发现与其他三组相比较,A 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数减少(P<0.05),HIF-1a 显著增高(P<0.05),B 细胞显著性增高(P<0.05),T 细胞显著性降低(P<0.05);与其他两组SLE 患者对比,B 组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数显著性增高(P<0.05),HIF-1a 显著降低(P<0.05),B 细胞显著性降低(P<0.05),T 细胞显著性升高(P<0.05),但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仍低于D 组(P<0.05),且血液中HIF-1a 水平,B 细胞个数均高于D 组(P<0.05),T 细胞个数均低于D 组(P<0.05)。SLE 患者SLEDAI 评分降低,低氧诱导因子-1α 水平下降、但仍高于D 组。说明T/B 淋巴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 表达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的相应菌株都极有可能在SLE 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9-10],且B 组在补充双歧杆菌后,本次研究中所检测的各种指标都出现了较为优秀的改善情况,充分说明了对肠道菌群的有效补充能够对SLE的预后能够其到较为积极的改善效果,故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有望在SLE 的临床治疗相关数据方面进行有效补充。

猜你喜欢

双歧低氧淋巴细胞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低氧暴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低氧环境下HLA-G及EPAS1参与大鼠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研究
长双歧杆菌与婴幼儿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GW501516对低氧条件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低氧训练对运动员心肺能力的影响研究
低氧抗阻训练诱发身体生理应激及力量适应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