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贫困县义务教育小学高年级阶段易地搬迁子女教育现状调查

2021-03-15李斯博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李斯博

摘   要:为了深入了民族贫困县义务教育小学高年级阶段易地搬迁子女教育现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胜利后教育面临的难题,作者解选威宁取易地搬迁群体中的小学生高年级段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学生高年级段在移民安置地学校就读的适应情况,调查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增强移民子女的学习力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

关键词:民族贫困县;义务教育;小学高年级阶;易地搬迁;子女教育

脱贫攻坚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由温饱走向小康的时代。全国所有的贫困县均以摘帽。威宁自治县属于唯一一个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从威宁的变迁可以看到中国脱贫攻坚战役的缩影。威宁作为民族贫困县,威宁的落后集中反映在经济、教育、医疗领域。有教育而言,边远地区的教育始终成为制约者,威宁教育提高的短板。但是随着易地搬迁工作的开展,在威宁县五里岗片区建立了多所易地搬迁子弟学校。一方面,威宁县举全县之力,面向全县在编在职的老师公开遴选选调,教师充实几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政府斥重金高标准修建了多所新的校区,配备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易地搬迁子弟学校建设得威宁县最高建设标准学校之一。不管是从师资力量,还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教育硬件软件的配置上,威宁县的易地搬迁学校都算得上全县一流。然而,威宁县异地搬迁子弟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缓慢,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要求,移民子女适应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父母的感情,更会影响他们是否能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结合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小学高年级阶段异地搬迁子女受教授教育的状况,笔者展开了调查,并努力探寻应对之策。

一、威宁易地搬迁学校学生学习情况。

(一)学校建设达标,基础设施得到保障。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教育保障配套学校共6所学校(1所中学、3所小学、2个幼儿园)可容纳9210名学生就读。其中威宁自治县第十一中学建筑面积54150平方米,建设投资21432万元,规划容纳60个初中班级,学生3000人;威宁自治县第八小学建筑面积12100平方米,建设投资3700万元,规划容纳36个小学班级,学生1620人;威宁自治县第九小学建筑面积14510平方米,建设投资5705万元,规划容纳42个小学班级,学生1890人;威宁自治县第十小学建筑面积14009平方米,建设投资4350万元,规划客纳42个小学班级,学生1890人;威宁自治县第五幼儿园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建设投资1560万元,规划容纳15个幼儿班级,幼儿学生450人;威宁自治县第六幼儿园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建设投资1275万元,规划容纳12个幼儿班级,幼儿学生360人。

(二)教师配备齐全,师资得到保障。在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教育保障配套学校共6所学校开学之前,威宁自治县教育部门未雨绸缪,全面展开了几所学校机构编制、教师选调、教学设备配备等准备工作,为6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从全县遴选抽调培训优秀教师225人,配优建强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师资力量,并开展开学岗前培训,以满足6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开学后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225名优秀教师均是威宁县各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与此同时,威宁自治县教育部门还配合组织部从威宁县优秀学校考察优秀校长中层领导在六所学校组建领导班子。目前,6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领导、教师配备齐全,是威宁县教育界的精兵良将。老师们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高超。

(三)学生学习现状。威宁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移民搬迁学校学生临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一些细微矛盾。移民子女是教育问题是移民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处于学龄阶段的移民子女,就近入学得到了有效落实。但是,移民子女由于快速的生活、学习环境变迁显得有些不适应,他们在心理方面的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学习上他们表现出不自信,在学业上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厌学等心理普片存在,学习态度欠端正,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移民搬迁学校学生不适应的原因探究

首先在家庭环境有了新的變化,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生呈现出在城市生活学习中独立能力弱、自主性学习差。与教师和同学沟通缺乏等现象造成学生在校在人际关系适应问题。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城市生活环境变化大,外界事物尤其是手机、有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比之前有所增强。第三,易地搬迁子弟学校学生多半属于精准扶贫对象,作为学校老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之外,还要抽出很多的时间进村入户进行帮扶排查,却在时间上疏于和学生的交流,师生之间沟通不畅等因素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第四,从移民子女家庭层面来看,主要是家庭经济状况和物质条件较差,监护人素质整体不高,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较低、教育方法缺乏,教养方式不科学等因素,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第五,从移民子女学生跟人角度来说,由于其对搬迁后的自我定位不准确,自己的角色转变不过来,

三、应对措施

要想解决易地搬迁子弟学校高年级学生学习不适应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家长,社区的综合作用,多方面协调,齐头并进,才能改善现状。作为社社区要加强宣传和帮扶,开展心理咨询针对移民子女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作为政府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的支持力度,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更加安心的入校学习。此外作为教育部门,资源配置要对移民子女配套学校长期倾斜。作为老师,加大教研活动的力度,极强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的力度;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的文化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改变之前不科学的教养方法;帮助子女更快、更轻松的适应角色转变,增强学习力。

总之,要解决易地搬迁子弟学校学生适应状况不佳的问题,需要我们长时间的进行调研,多方面的精准施力,长期的坚持,多渠道的帮助,才能慢慢的改善。

本文系2020年毕节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脱贫攻坚背景下移民搬迁小学生高龄段教育帮扶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0B69)研究成果之一。

3863500338290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