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治理路径浅析

2021-03-15朱绍武曾雄昊

清风 2021年23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监督

朱绍武 曾雄昊

最近,我们围绕系统治理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开展调研,调研发现,有些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特征明显、典型突出。

数据分析显示,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领域清晰:从年龄阶段看,年轻干部首次违纪违法平均年龄为32.3岁,低龄化“窗口期”较明显,任职当年和前后2年成为违纪违法“高峰期”。从工作所处位置看,一般干部和镇街农村基层一线被查处的年轻干部占比较高,成为重点围猎对象和直接责任者。从部门类型看,执法部门年轻干部违纪比例占比较高,目前对执法领域的有效监督短板明显。从职务违法看,被查处的年轻干部中,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占职务犯罪类的近80%;科级干部职务违法犯罪中,滥用职权行为占65.2%,年轻干部权力寻租现象仍较突出。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原因分析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导致一些年轻干部心理失衡。一是价值观念偏航,现今社会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冲击了主流价值观,部分年轻干部只关注官职大小、升迁快慢,不注重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深陷功利畸形的泥潭难以自拔。二是自警能力偏弱,个别年轻干部平时不加强自身修养,走上重要岗位后,内心极速膨胀,自我反思和警醒能力逐步丧失,成为被围猎对象。三是物欲妄念偏高,部分年轻干部心性不定,不能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攀比心理和补偿心理双重影响下,一旦外界出现诱惑,心理防线便立刻崩塌。

社会环境良莠参差,导致一些年轻干部随波逐流。一是被“人情文化”裹挟,一些年轻干部被功利化人际交往、人情世故所影响,被朋友、亲情互帮互助观念所误导,不懂得拒绝,利用职权“予人方便”引发“破窗效应”。二是被“信息茧房”禁锢,一些网络平台精准集中推送价值观扭曲的信息,堵塞了信息交互渠道,部分年轻干部长期沉浸在相对封闭的信息圈而不自知,甚至沉迷于恶俗事务无法自拔。三是部分年轻干部承压能力弱,面对复杂工作环境或急难险重任务时,不想主动承担工作责任,丧失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和激情。

制度短板补齐不足,导致一些年轻干部履职任性。一是设置虚化,各职能部门有的制度规范存在年久失效、职权不清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约束惩戒规范效用。二是执行走样,一些单位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或个人手中,部分领导干部执行制度“趋利避害”,制度的刚性约束力被有意无意消解,“唯上是从”成为个别单位的常态。三是内控薄弱,一些行业的规则意识不强,内部约束形同虚设,甚至企图护短遮丑、蒙混过关,没有及时排查隐患,容易小问题酿成大风险。

权力监管盲区难消,导致一些年轻干部受制约能力弱化。一是组织关注不到位,部分单位“重业绩轻管理”培养思路较重,激励干事创业流于形式,部分年轻干部长期没有得到组织关注,产生消极怠工情绪,甚至怨愤不平,自我放弃。二是岗位盯防不到位,年轻干部多数学历高或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熟悉掌握部门核心业务,在监督合力尚未有效形成时,便容易趁机利用“业务壁垒”寻找岗位漏洞,监守自盗。三是日常把控不到位,日常监督多聚焦于“看表面、看出勤、看重点岗位、看关键环节”,年轻干部的一些小错、不良嗜好容易被忽视。

持续高压惩治,突出一体推进“三不”的靶向治疗

抓实政治体检。探索实施党员年轻干部全覆盖、任职全过程、分类差异化的经常性政治体检,常态清洗党员年轻干部的“政治病菌”。细化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等指标;针对党员年轻干部进行量化检测,实行常规检、专项检、特护检,形成“政治体检报告单”。健全整改评估督查追责、个人政治体检档案等机制,把政治体检作为干部考察、政治生态分析、廉政意见回复的重要依据。

突出重点难点。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监督,加大政法、税务等系统典型专业案件查办力度,把握年轻干部傍权借势规律,严查“小官巨贪”。科学运用“四种形态”,综合评估“罪罚相适应”问题。重点关注编外人员等年轻干部相对集中的岗位群体,加强微信红包、网络赌博、网络游戏、信息网络等关联案件查处。

关注基层一线。聚焦权力运行流程、自由裁量权行使、特定关系人利益输出和对外窗口形象等关键点,多源融合信访举报、舆情监测等信息,定期研判掌握执法权审批权的执法人员、窗口服务人员等一线年轻干部“微腐败”行为。

巩固警示震慑。集中组织年轻干部观看职务犯罪庭審、与纪检监察和司法人员交流等活动。以纪律教育月等为载体,与同级党校联合打造“精品廉政课”,开展案例教学、纪法讲坛等,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典型案例剖析。加大纪检监察机关与宣传部门的协调联动,发挥融媒体矩阵效应,主动设置关联话题,采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形式等传播形态,占领微信、抖音等舆论“主阵地”,让警示教育成为日常“小贴士”。

提升监督质效,筑牢一体推进“三不”的铜墙铁壁

明确职权边界。在政府职责体系框架下,统筹协同厘清各方职责,动态调整权责清单,突出责任主体和负面清单,确保权责一致、公开透明,防止责任“层层加码”,破除“职责同构”困境。规范行使立法职权,防止“属地管理责任”“一线直接责任”成为“无限责任”,避免基层和一线年轻干部被集中问责、重复追责。

强化制度执行。引入第三方评估力量,建立健全直观高效的制度运行评价机制和责任机制,逐步健全各行业领域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实用性强的“小切口”“小快灵”“小特精”制度,准确理解精准执行,不搞“一刀切”,纠正“牛栏关猫”制度问题。动态梳理系统性、行业性风险点和风险传导模式,减少流程出口及岔口,完善岗位说明书、风险责任清单,为年轻干部提供“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避坑指南”。

推进智慧监督。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打通权、财、物高度集中,权利运行风险突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领域的数据壁垒,如发改、卫健、教育、医保、人社、生态环境等市直部门可作为首批试点。发挥大数据、AI技术在班子配备效果预评估、政治生态分析、干部画像等业务领域的优势,个性化定制推广廉政风险预警、警示教育地图等产品作用,让“数据变证据”走深、让“云计算当侦探”走实。

贯通监督条块。总结联动监督成效,“嵌入式”“点穴式”监督方式方法,形成“有开始、有跟进、有结果、有回头”的廉政监督专班机制。坚持监督的首责,保持查案的震慑,落实好以“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监督室跟进监督推动巡察整改等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监督“信息池”,汇集组织、政法、审计等部门信息,健全优化廉政档案管理、政治生态评价、监督流程监控、成果共享联动等功能完善的闭环监督体系,推动有形覆盖向有效监督转化。

倡导修身慎行,砥砺一体推进“三不”的初心使命

坚持正心立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利用支部会、读书会、学习强国等载体,准确理解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常打扫思想上的尘埃、检视作风弊病、纠正行为偏差,引导年轻干部走出舒适区。

匡正社风民俗。从传统习俗中挖掘当代价值,让“酒文化”等消极歪风退出舞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合红色资源和“身边好人”等元素,以深度解读主流价值观内涵引领廉政教育,减少“成功学”“有钱万能”等错误思潮对年轻干部的侵蚀冲击。用好“惠帮办”专窗功能,发挥首席服务官品牌作用,优化营商环境,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把廉洁文化纳入文化建设规划,打造同廉政文化互動共建的廉洁文化建设品牌,遏制消极负面价值观蔓延。

淳化家风和孝。提炼总结干部家访、致家属的一封信、“夫人恳谈会”等有效举措,形成单位与家属信息共享机制,引导家属吹好“枕边风”、争做贤内助。了解掌握年轻干部8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持续净化“三圈”,通过案例复盘、数据推演,引导算清“一人犯错,家人牵连”的“损失账”。组织开展“红色家风传承清廉力量”“家训编撰诵读”“廉言微语”等读书沙龙、知识竞赛活动,使和孝廉勤等理念入脑入心。

谨记修身守正。结合作风提升建设等工作,引导年轻干部探究“修己以安百姓”的心性追求,把修身作为立身处世、立德为政之本。汇总整理典型案例“思想蜕变滑坡”等细节,专题策划组稿宣传,引导年轻干部反省“心为物役”的羁绊,强化“慎念慎行、以腐为耻”的理念。探索“数豆正心”强自律、“修身积分制”嘉善行等举措,在日常生活点滴中不断修正自己,促使年轻干部破除私欲妄念失控的“心中贼”,将被动他律升华为自律良知。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惠州市纪委监委)

3788501908212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监督
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有多重要?
“精准滴灌”助力年轻干部成长
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
郧西 结对帮扶倒逼年轻干部成长
荆门 356名年轻干部赴一线挂职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年轻干部“墩苗”当勤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