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超声定位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13

智慧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肿块乳腺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0 引言

在临床中,女性乳腺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据近些年的统计发现,该病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1],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该病可能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等因素有关。伴随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等医学发展,乳腺癌的发现率和治愈率不断增加,死亡率持续减少。因此乳腺癌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其预后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其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晚期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会引起多个器官病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发现早治疗早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过去临床上通常采用病理学检查即取术后的乳腺肿块作为组织检查标本实施检验,其准确率可有一定保证,但其也存在一定缺点,主要是在术前不能对病理类型进行确定[2]。近年来,临床上更多采用彩色超声定位下的乳腺针穿刺活检(CNB),这项技术不仅准确率高,并且术前就可以确定病理类型。本次实验主要针对70 例患有乳腺疾病的女性进行研究,通过彩色超声定位下CNB 诊断乳腺疾病,现将实验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抽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在彩色超声定位下诊断的70 例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且均使用空芯针穿刺活检,平均年龄在(50.3±9.6)岁;病灶直径1.0-4.2cm,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CNB 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

使用Band 活检设备,操作前辅助患者仰卧位,使乳腺暴露,进行超声检查,了解病灶的位置、大小来确定穿刺部位及深度等。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15cm 处,局部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手术带切开表面皮肤约2mm。通过彩色超声定位准确进针,左手扶肿块,右手执穿刺针,尽量避免伤及重要器官:穿刺针逐渐推进至乳腺的肿块内部。进针方向同多普勒探头的长轴保持平行,观察穿刺针头部至病灶边缘,然后激发穿刺枪进行取材,取病灶边缘、中央等部位,并观察取样的标本,若取出的是凝血块或是脂肪组织,则需要二次取材。取出的组织一般在3-6 条,长度:15-22mm、直径:2mm 左右,最后实施病理学检验,伤口处利用纱布覆盖并压迫包扎止血48 小时。完成穿刺活检后,送患者出手术室回病房。

病理检查:将空心针穿刺后获得的病理标本放置在甲醛固定溶液内,并实施脱水、包埋、切片处理,采取HE 进行染色。选择两名病理科经验相对丰富的医师共同阅片。若出现两种意见时,可进行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结论。利用二步法和相应试剂进行免疫组化检验。若细胞膜内产生棕褐色的物质,表示HER-2 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若细胞核内产生棕褐色的颗粒物质,表示PR、ER、Ki-67 呈阳性。

1.3 观察指标

①对彩色超声定位的CNB 抽取的标本病理检测结果和术后病理进行比较观察。②比较CNB 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准确性分析结果

由数据可知,空芯针穿刺活检恶性病变漏诊5例,总漏诊率7.14%,准确率为92.85%,灵敏度为93.64%,特异度为100% 均比手术切除高,差异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 <0.05),见表1。

表1 CNB与手术切除准确性分析结果

2.2 比较免疫组化情况

CNB 免疫组化的阳性率分别为:Her-2:35.05%、Ki-67:40.15%、ER:55.26%、PR:49.45%,相比于手术切除后免疫组化结果的差异较小,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 >0.05),见表2。

表2 CNB与手术切除活检标本免疫组化检查情况[n(%)]

3 讨论

近年来,全球女性对于乳腺癌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乳腺癌作为恶性疾病,对女性的健康产生严重危险。伴随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致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且不断向年轻化发展。对乳腺癌实施早期诊断治疗,可对预后有积极影响。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制定后续方案以及预后情况存在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当前临床检查乳腺癌的方法包含:乳腺核磁、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等检查,其中病理活检是对该病进行确诊的“金标准”。对乳腺疾病病人实施彩超定位下穿刺活检,在临床中颇为受临床医生的青睐,是其常用的术前辅助诊断方式,优点较多:相对直接、不具备放射损害、不被穿刺位置限制、操作简洁、价格偏低、穿刺成功率较高、可实时监控等。1993 年临床采用14G 空芯针应用于乳腺活检,使乳腺活检的敏感性得到提升。伴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超定位下穿刺活检的穿刺成功率不断提升,同时也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存在积极影响。因此对病人的乳腺疾病情况可以采取彩超定位下的穿刺,对于病灶较小的,临床触诊有一定困难,经过彩超检查呈现出血流信号和细微钙化[3]。影响彩超定位下空芯针穿刺病理检查准确性的因素较多,例如穿刺位置和方向以及医护人员的穿刺熟练度等。太浅可能会取到脂肪组织:太深会刺到胸壁,会产生气胸。各种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均对术前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存在指导意义,可使治疗效果的得到明显提高[4]。对乳腺癌进行明确诊断的标准为术后的病理活检,准确率高且能够体现病理学组织类型。缺点是手术对病人产生的创伤较大,对术前所制定的治疗方案并不具备任何应用价值。通过彩色超声定位下实施CNB,原因是彩色超声分辨率高,可以更好的获得样本组织,完整的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彩超对于肿块穿刺还在于其可提供空芯针穿刺的距离,穿刺未到肿块表面或穿透肿块均会影响穿刺结果,且肿块较大时肿瘤中心位置均为坏死组织,故穿刺应在彩超检查为实质性部位进行穿刺。彩色超声定位下的CNB 相比于术后病理活检存在的优势明显: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可使患者术后出现的不适感较小,恢复迅速,操作相对简便,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等。对患者实施反复穿刺,选取不同部位的病理标本活检,可使检查准的确率得到一定提高,在术前可以对病理组织学的类型和分级以及免疫组化的具体检查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以此为依据可以在术前对患者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空芯针穿刺活检恶性病变漏诊5 例,总漏诊率7.14%,准确率为92.85%,灵敏度为93.64%,特异度为100%均比手术切除高(P<0.05),CNB 免疫组化Her-2、Ki-67、ER、PR 阳性率分别为35.05%、40.15%、55.26%、49.45%,与手术切除免疫组化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与吴伟宏、王丰平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通过彩超定位CNB 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同术后的病理活检具备高度一致性,甚至准确率更高,充分证明空芯针穿刺活检可作为术前诊断方法,相对简单、安全[5-6]。

彩超定位下CNB 期间需要注意下面几点:①选择患者皮肤完整区域实施穿刺,彩色超声探头和穿刺点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 厘米左右。②可从各个度进针,但穿刺针需与胸壁平行,以免误穿进入胸腔内,穿刺期间尽可能躲避重要器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③弹射部位取材可以选择针尖前部2 厘米的组织,以定位手术切除范畴。

综上所述,对患有乳腺疾病的病人可采用彩色超声定位下CNB 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可成为术前对乳腺癌进行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法,为术前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依据。但此种方式不可完全替代术后病理诊断,还需要依据术后的病理诊断,确定病理组织类型。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肿块乳腺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乳腺贴真的能治乳腺疾病吗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张惠灏:乳腺肿瘤重在预防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