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寻

2021-03-13李日莲

人物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教育教学传统文化

李日莲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学同小学语文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现行语文核心素养的最后一个方面强调的就是“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在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不仅以语文文本的形式呈现,中华民族的“仁爱、博雅、忠厚、诚信”等传统美德也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期,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在成长之中,语文教师要借助传统文化,传承美德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构筑健康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文化渗透

在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之中深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圣贤学说、了解华夏历史,牢记民族使命,切实地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骄傲感和自豪感,从小树立起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语文教师需要切实地结合教材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将其与语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从学生主体方面来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代表着国家的明天,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学生家长和学生主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热爱吃西餐、学西乐、读西文、研西历、过洋节,这样的社会风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文化的根基,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还能够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分辨是非善恶,抵抗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年一代的文化入侵,并且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节日文化、历史神话传说、民间习俗等内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俗习惯,积累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

从教师主体来说,将传统文化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的文章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甚至一些文本就是古代诗文,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体,并且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之中,语文学科是最为基础的科目,语文学习的好坏也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传统精神和文化情感作为导向能够提高学生课文感知的效率,从基点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树立学生坚强的学习毅力,面对小学全学科中的困难也能够迎难而上,这是其他文化教育所不能及的。

二、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轻情感

该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通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围绕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来进行,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在课堂活动中将语文知识划分为一个个知识点,让学生就知识点进行训练并要求其能够掌握,对语文文本的情感一句带过。在这样的教学背景,学生对文学文章的情感把握不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往往会对文本内容产生不解,并且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情趣的培养也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2.重内容、轻拓展

在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多是针对传统文本本身来进行展开,围绕着文本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剖析,抽出其中的表达手法来解析,力求借助公式化、系统化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但是并没有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之后并没有产生深刻的感悟。例如在《元日》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针对文本让学生进行感知,借助课下注释去理解课文的意思,紧接着就是找出诗歌的中心句进行分析,缺少古诗文学习的韵味。再比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大部分教师总是以“理想”为母题,去分析周恩来确立人生目标的前因后果,而忽视这种“爱国之情”是如何呈现的,在课尾的升华环节也只是让学生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远大的目标,对文本的情感内容只是一笔带过,忽视了文本背后的精神。

三、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多感受传统文化

在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把教学工作建立在学生对“传统文化”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打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壁垒。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博精深,而且在作诗文时,古人往往重视“意”的刻画而较少有“情”的直接抒发,因此在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常常感觉理解困难。教师在平时就应该多教给学生一些传统知识,补充学生的文化积累,比如在《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篇课文中就有许多古词,像“屠苏、桃符、茱萸”等,还有一些古时的节日习惯,像“饮屠苏酒、换桃符、插茱萸”等,学生在没有文化积累的情况下对这些内容不甚了解,那么理解课文自然成了问题。

2.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应该单局限于教材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实践力,打通书本教学和课堂活动之间的界限,打破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的壁垒,将学习传统知识和开展传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诵读的技巧,注意诵读时的停顿、起伏,把控好诵读的节奏,学生也能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反复感受古诗文中所蕴藏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分小组在比赛开始前借助工具书和多媒体去搜集自己组所确定的传统佳节的相关知识,可以从“美食、习俗、神话传说、各地域过节的区别”等几个方面去搜集,然后整合资料写成一篇推荐类的演讲稿,阐明自己推荐这一佳节的理由。将传统文化教学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其的理解,切实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语

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共同的使命,也是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当前传统文化教学开展是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理解传统、继承传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杨胜秦.小学语文吹满传统风——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滲透[J].  好家长. 2019(03)

[2] 谈永康.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J]. 小学教学研究. 2019(01)

2210501705293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教育教学传统文化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