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3-13肖亚兰

人物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方法教学模式

肖亚兰

摘  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理论基础教学之上,需要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增强他们思维的创新性。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以设计问题、加强训练等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从理论内容出发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找寻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教学模式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教育学科,包含了许多逻辑性的内容,涉及一些复杂的知识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适应时代的改革与发展,以数学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明确数学教材上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以形成夯实的文化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用的逻辑思维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到演绎归纳方法,学会推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推理掌握到运算的规律,明确运算的性质,了解到运算的法则,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还需要掌握分类比较的数学方法,学会对比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明确前后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在比较中深刻理解数学教材内容的本质内涵。同时,学生应当掌握综合分析方法,会分析数学教材中存在的数据信息,以分析的方式快速了解到数据所传达出的信息,思考这些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内容,逐步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所展现出的重要作用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内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首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不断自主研究数学问题的答案,创新出问题的解决途径,拥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增加学生对问题规律的掌握,提升他们的解题效率,使学生花更少的时间于问题解决上,快速解答出问题的答案。

最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增加学生思考的严谨性,提升他们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以严谨的思维思考周围的事件,严谨地对待数学教材上的每一道问题。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展实施的具体措施

1.注重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数学教材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定理和内容,却也包含了许多的难点问题,涉及一些复杂的运算规则。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出数学教材上的难点内容,先带领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再带领学生分析难点的问题,充分尊重学生思考的逻辑性。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传授给学生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由浅入深地引出教材上的难点问题,使学生以基础理论来寻找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步形成逻辑性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讲解“长方体”这一知识内容时先讲解长方形的概念,引导学生重新认识长方形,带领他们以长方形来搭建长方体,使学生逐步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掌握到长方体的构成特点,思考出长方体所具有的边长关系。随后,学生自主解决难点的数学问题,研究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运算公式,自主推导出运算公式的构成形式,以形成严谨的思维。

2.找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拥有灵活的思维,不再将自我的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数学教师带领学生反复地练习教材上的题目,一方面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找寻到多种解决途径,逐步简化问题的算法。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将一种解决方法应用到多个题目当中,使学生以一种算法解决多个类型的数学问题,增加对这一算法的认识与掌握,发现这些题目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思考这些题目之间存在的共通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解决以下题目:“期中考试考了语文、数学、体育、英语四门科目,小红的语文得了89分,她的英语得了75分,而体育得了80分,小红的平均分为85分,问小红的数学得了多少分?”。学生从多个角度研究平均分的概念,思考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思考出的第一种解决方案为:“平均分85分,那么四科总成绩为340分,而语文+英语+体育=244分,所以数学得了96分”;思考出的第二种解决方案为:“语文比平均分多4分,英语比平均分少10分,而体育比平均分少5分,三个科目相对于平均分而言少了11分,那么数学比平均分多11分,为96分”,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教学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准确把握好所提出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學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形成严密的思维,拥有较高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当注意到问题的连贯性,以问题串的形式指引学生的思考方向,使学生形成逻辑化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精心设计出以下问题:“通过对平均数的了解,书架共分为三层,第一层包括了36本书,第二层包括了48本书,而第三层包括了30本书,那么平均每层多少本书?”“四年级共有四个班,一班有25男、15女,二班有15男、20女,三班有10男、25女,而四班有18男、30女,画出相关的条形统计图,如何根据条形统计图计算平均每个班的男生和女生数量?”在此基础上,用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自主研究数学问题,探寻平均概念,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思考平均和条形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语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活跃的氛围,使学生逐步融入教学氛围中,自主思考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上给予他们适宜的指导,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我的想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才智, 2014, 000(036):197-197.

[2] 杨玉华.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版), 2017, 000(010):216.

[3] 李静.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赤子, 2015.

[4] 景利.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五). 2020.

2930501705270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培养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