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开展

2021-03-13钟贤美

人物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开展小学数学

钟贤美

摘  要:我国数学家徐利治在研究数学方法论时,发现数学美和数学方法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他在《数学方法论选讲》中,第一次提出关于数学美的问题。学者们研究数学美的初衷是为改变学生觉得数学较难、枯燥无味的观念,希望通过在数学中渗透美育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在数学中适当地渗透美育不仅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教育;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困境

1.教师对美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审视当下的小学审美教育,一些学校在交流与汇报办学目标及理念时,都会涉及美育。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美育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们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有所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美育渗透对学生数学学习以及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学校中的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阵地,学科教学与美育呈现分离的状态。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数学中美育元素的认同感不高,认为美育教育不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忽视甚至否认在数学课堂中美育实施的必要性,他们只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存在“教师主宰”的理念和教学惯习,较难进行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2.教师在美育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数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不同于人们直接感觉到的美的事物,它是含蓄的、抽象的、内隐的。在数学教师队伍中,其虽具备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史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但在学科课程与专业审美力、美育基础知识等方面有所欠缺。这将直接地影响教师教学鉴赏力水平的高低,间接地导致教师眼中仅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对数学中的美熟视无睹。在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课堂中,由于教师自身审美鉴赏力和审美专业知识的限制,不能挖掘出数学中蕴含的美并且难以恰当地渗透到课堂中去。因此学生只能从中获得智育上的满足,得不到审美情感上的满足。例如,笔者在听“认识乘法”一课中,教师让学生体验到很多个相同加数的相加,列式和求和都比较烦琐,不如乘法计算方式简单。学生从中意识到乘法能快捷地解决问题,教师点到为止,不再向深挖。课后,专家进行点评时指出,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小学生亲历加法计算烦琐,使用乘法计算简单明了,这不正是凸显了数学的简洁美,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好忽视了这一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路径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美育在课堂中的地位

教师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惯习,提高对数学中美育元素的认同感,明确课堂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通过数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美育渗透,达到以美促智、以美怡情、以美立德的效果。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以提高美育在课堂中的地位不仅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借助教师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从学校层面来看,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如校方积极开展关于小学数学学科美育渗透的教学实践活动;从教师自身角度看,应当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教育潮流,深度理解美育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如转变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主战场”的看法和态度。只有通过学校和教师双方共同的努力,尝试从学校大环境开始转变观念,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才能落地。

2.丰富教师知识素养,提升教师捕捉美的敏锐力

数学中不缺少美,它是客观存在的,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美的敏锐力。因此,丰富教师知识素养以提升教师捕捉美的敏锐力是十分必要的。而教师作为审美主体,其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艺术素养以及哲学素养,其中数学素养是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艺术素养可对数学中美育因素起激发放大作用,哲学素养对于数学美感的升华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由于以上几点均是数学审美心理结构的制约因素,故其在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时缺一不可。针对教师知识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一方面可通过补充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多阅读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美学理论、教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另一方面可通过学校教研组的力量,由教研组开展关于美育渗透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以捕捉和挖掘蕴含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美。教师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素养,方能提高对数学美的敏感力,将美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给学生带来最佳的数学美感体验。例如,在四年级时,学生会学到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其中的一些规律。这时善于挖掘数学美的教师就可以乘机让学生体会自然数0~9的魅力所在。

3.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数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而教師作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引导者以及生活素材的来源者,应努力做到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关数学美的素材以及分析生活中有关数学美的元素,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进而将生活中的美与数学中的美进行有机结合,以帮助学生容易地理解抽象的数学之美。例如,在了解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之后,教师可再安排这样的环节:回归生活,赏析对称美,提供京剧脸谱、剪纸艺术、建筑物体、平面图形、文字等素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入一个既精彩又贴近生活的数学课堂,其不仅能够再次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还可充分体会到生活中轴对称的美以及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断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所实施的教学评价体系仍不够完善,存在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价方法较为局限等现象。学校应当考虑将美育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为美育与学科的融合、实施提供保障。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根据审美体验目标,建立动态和开放的评价体系,破除传统应试评价方法和内容固化的问题;其二,根据学生发展,构建于理论和实践性教学相匹配、提供更加完善的美育发展评价指标。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一句动情的评价,或是通过一个小红花、智慧星,又或是通过作业批改,给予鼓励性的评语,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展现数学人文美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数学美学及数学美育的作用[J].邯郸学院学报,2005,(03):20-22.

[2] 王殿双.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美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84.

[3] 张奠宙,木振武.数学美与课堂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1,(04):1-3.

3527500338225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开展小学数学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