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休闲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13朱霞杨茂川
朱霞 杨茂川
摘要:成都休闲文化在历史的沉淀中拥有了十分浓郁的地域特色,富有内涵的同时也深受成都人的喜爱。文章研究成都休闲文化的内涵以及来源,分析成都餐饮空间现状与问题,并指出设计出路。在分析研究后尝试提出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希望成都休闲文化与餐饮空间的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研究价值,能够使设计的空间环境更具魅力。
关键词:餐饮空间;成都休闲文化;道家思想;川西林盘
中图分类号:TU2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3
0 引言
休闲文化作为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在对外宣传城市形象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成都休闲文化深含当地人民千年的智慧,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研究和传承成都休闲文化有助于学者们更深入地了解成都这座古老的城市。而成都休闲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当属美食文化,“食在成都”是人们对成都的第一印象,这离不开成都人在发展美食文化上的多年努力。当地人常年举办美食节活动,他们会在大型广场举办临时美食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同时,他们还打造了许多美食旅游街,如宽窄巷子、锦里等具有特色的固定美食街。此外,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不乏各式各样的餐饮空间,饮食产业发展潜力无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餐饮空间早已成为当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及外来游客感受成都文化魅力的场所。因此,将成都休闲文化应用于餐饮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成都休闲文化概述
成都休闲文化是指成都人在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选择,或纯粹是兴趣所致,不断对娱乐进行探索而衍生出的地域文化。成都休闲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该文化能够充分体现出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而这种文化让成都成为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因此每年都吸引许多人才在此扎根。纠其来源,主要是三点:道家文化、林盘文化、社会习俗。
1.1 本土宗教道家文化
道教源于成都,对当地人的生活态度有深远的影响。道家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三点:天人合一、返璞归真和无为而治。万事万物以“道”为核心,皆顺“道”各适其性地变化发展,自生自长、自荣自衰、无人干扰。顺其自然,遵循自然发展,减少人为干预,尊重万事万物的自然形态[1]。这种思想在成都人的生活态度中有明显的体现。他们在生活中追求安稳,“小富即安”最能够概括其生活理想,喜欢自然发展的状态,遇挫后会坦然面对。因此成都人民开创的大部分娱乐方式,都体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景。例如,在竹林里喝茶,吹着河边凉风打麻将,晒着太阳掏耳朵。并且在成都人的休闲生活中,静态休闲多于动态休闲,相对于跑步、打球、登山等休闲方式他们可能更愿意喝茶、打麻将等。当地人认为,生活节奏慢下来,才能仔细品味生活的美好。即使是夜晚,成都人也在不紧不慢的江边烧烤中、咕嘟咕嘟冒泡的火锅前、放着舒缓音乐的酒馆里,上演着慢节奏、宁静、不争不抢的生活剧。
1.2 川西林盘文化
川西农居不断演变,形成川西林盘文化。川西林盘指的是川西平坝上随田散居的乡村居住模式。一户为一个单元林盘,这其中包括林地、屋舍、道路、河流、农田、田埂以及河塘这几个构成要素。是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态,通常以姓氏(宗族)为单元,呈点状分散分布,形式上属于典型的自然村落[2]。
受地形和農耕条件的影响,林盘不同于其他地方需要依山傍水的“旱地聚居”的生活模式,它因地制宜,依林面水。成都平原山地少,竹林代替山地,加上门前的小河,形成了独有的林盘文化。这种景观思维跟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是吻合的。即使现在很多人住在高楼,古人留下的关于林盘亲近自然的思维依然存在于现代人的大脑中。由于林盘文化的农俗遗留,在成都人的休闲场所中,也缺不了“竹林”。此外,还有“傍水”,虽然不是大江大河,只是门前溪流或者河塘,也使水景观在休闲场所中较为常见。
1.3 社会习俗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岁月的沉淀使该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如今,成都休闲文化中主要有三大主题:玩、吃、游。玩,如麻将,上至80岁的老者,下至20岁的青年,多钟爱此娱乐方式。又如喝茶聊天,中年人以及老年人以茶会友,他们不一定要在高端场所喝高档茶,只要能够聊天,随处皆可饮茶。此外,常见的娱乐方式还有钓鱼、唱K、听戏等等。吃,成都美食文化远近闻名,美食小吃的种类数不胜数,不管是民间小吃还是豪华大餐,成都人对此皆有研究。美食文化深植于成都人的心中,他们走到哪里都不忘寻找美食街。游,最典型的便是农家乐,从郫都区的农科村的初级形态农家乐,到三圣乡、都江堰、龙泉驿的成熟农家乐,都已被视为新农村游玩综合体[3]。
2 成都餐饮空间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2.1 成都餐饮空间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餐厅不仅考虑到了顾客的用餐需求,还能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成都地区的餐厅数量逐年增多,种类也越发多样,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餐厅。餐厅类型按照区域划分较为明显,如市民餐厅、旅游餐厅、休闲餐厅、融合餐厅等。尤其是休闲类餐厅,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据统计,休闲类餐厅约占成都餐厅总量的30%。如今成都的餐饮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用餐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宴请需求、交友需求、精神需求等。这不得不使设计师开始更多地寻求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氛围烘托,也是对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更大的考验。
2.2 成都餐饮空间存在的问题
部分成都街边的特色餐厅缺乏设计感,只是简单地堆砌成都文化中的一些代表符号。例如,某餐厅为了体现川剧特色,直接在空间里堆放脸谱图案,没有拆分和抽象提取,不具有设计感。而有些川菜馆除了干净卫生的条件外并没有更多的空间特色。典型的装饰为单色白墙上贴着一张醒目的价目表,玻璃隔墙上贴满黑体文字作为特色菜介绍,原木色的基础款桌椅,不能衬托菜品美味的较为平面化的光源。餐厅老板只使用最基础的装饰材料,按照日常简装来开店。
此外,部分农家乐多随意由当地施工队搭建,存在布景单一、功能分区不明确、硬件简陋、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从2019年起,有些管理不规范的农家乐遭到了强制拆除[4]。
2.3 成都餐饮空间的出路
地域文化应用于餐饮空间的例子并不少见,如何体现空间整体的设计感,需要人们多方面思考。首先,要充分了解文化的本身,从文化中汲取灵感;其次,最好不直接采用具体的设计要素,而是将元素加以抽象并提取;最后,把握空间的整体性,各个设计要素要和谐统一,营造与当地文化契合的空间。作为成都消费最多的场所,餐饮空间需利用这个极大的优势,发挥更多的文化承载功能,还需要更加重视通过环境的提升打响这张有力的城市文化宣传名片。
3 成都休闲文化应用于餐饮空间中的设计策略
3.1 设计原则
第一,地域性和大众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保留成都传统休闲空间特色的同时,也要做到符合大众对餐饮空间的普遍需求。成都气候湿润,多阴雨天,室内潮湿,因此成都的休闲空间多为露天形式,以让人更多地感受阳光和大自然。因此,设计该餐饮空间的时候可以考虑室内室外相结合的形式,设计露天用餐以及包间用餐空间,露天为主,包间为辅。同时,满足人们对空间的多样需求,露天区需体现地域特色,包间区需符合最常见的用餐习惯。适当应用文化中典型的设计符号,避免整个空间处处体现该设计符号,或者为了做出独特风格而采取怪异要素填入,要留出一定的空间来调和大众审美。例如,墙面设计无须全部采用成都休闲文化中独有的竹纹样,稍加点缀即可。这样既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空间,又能够满足大众对空间的审美需求[4]。
第二,休闲主导性原则。休闲性占主导的餐饮空间与一般餐饮空间有着较大的区别,不同于一般餐饮空间的从进门处便能一目了然,休闲餐饮空间在动线安排上讲究轻重缓急。首先在视觉上,需要体现一定的探索性和观赏性,一眼望穿的设计会显得无趣和急切,可设计一些半遮挡以及围合型隔断。其次,空间内的设计细节也要起到烘托休闲氛围的作用,如舒适的餐桌椅、柔和的灯光、带有书卷气的装饰品等。最后,因为一般休闲类餐厅的消费者会长时间停留,所以休闲需要相对安静的空间,餐厅宜选在远离市中心的近郊或者较为安静的街道上。除了选址以外,还要考虑布局,用餐单元之间需要设有一定的隔断,以满足消费者用餐时的舒适距离需求。
3.2 设计思路
第一,道家无为思想奠定空间风格基调。道家审美对成都休闲文化下的餐饮空间设计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道学崇尚自然,减少人为干预,遵循事物原始的形态,尊重自然的样子。在餐饮空间设计中体现为结构与空间的有无。“有”指的是结构上的实体,即墙面构造、地面形态和吊顶形态等,能够实际看到的可触摸结构。“无”指的是抽象的空间概念,由各方面要素围合形成的虚化概念,如用餐空间、休息空间、走廊空间。实体和虚体通过相互变化,分割、转换,进而丰富空间种类和使用功能,达到人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空间与环境的自然交融与渗透,让空间层次变得更加丰富细腻,人们处在环境中,会自然而然地想与这里的一切融为一体。从较快的生活节奏进入用餐场所后人就会逐渐慢下来,会不自觉地更喜欢细嚼慢咽,真正享受生活带来的愉悦。
第二,采用林盘的原型组织空间。文章中的餐饮空间采用的是半包围空间形式,源于川西特有的传统农耕文化——林盘文化。在林盘空间中,半包围式矮屋结构十分常见,典型代表为房屋瓦舍三面围合,第四面采用篱笆、竹丛或者单独的围墙作为与外界的分界线,中间形成带有花卉植物的休闲院坝。在空间设计中,院坝作为主要的用餐环境成为设计重心,除了餐桌摆放外,还要考虑到小型景观的设计。周围的房屋可用于后厨、备餐、包间等功能。入口处尽量呈半开放形式,并设置显眼接待点,以还原川西林盘特有的生活空间形式,令当地人回味儿时自然悠闲的场景,也能向其他地方的用餐者展示整个空间的文化风情。
第三,把“竹”作为主要设计要素。在传统四川民居中,竹十分常见。因此,在成都休闲空间中,竹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例如,成都的西村是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集中发展园区。它秉承“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建筑理念,大院呈C形半围合布局,运用了大量竹子作为整个景观搭建。又如著名景点杜甫草堂,绿竹为草堂中植物最盛者,虽然竹的种类不多,主要为川西本土常见的慈竹,但是营造出了亲切自然的意境。可见,成都典型景观和竹子的使用密不可分。在餐饮空间中,竹除了应用在露天环境外,还能以抽象化的形式用于室內包间设计中。例如,在空间与空间的分隔处采用竹帘、竹韵屏风等要素,烘托出地方民居特色,使整个空间充满不对称的自然美[5]。
4 结语
研究成都休闲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打开一扇窗,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打破人们对成都只有熊猫、火锅和小吃的印象。从最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取得设计灵感并应用到空间设计中,能够较为贴切地表达出成都休闲文化中所蕴含的空间氛围,并引起当地人的情感共鸣。其宏观意义在于将地域文化应用于餐饮空间中是一种很好地继承当地文化的方式,同时也是凸显空间特色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左丽丽.老子道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初探[J].汉字文化,2021(3):149-150.
[2] 李鑫桐,周钰宸.川西林盘景观设计在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21,11(4):152-156.
[3] 李静,文婷.成都休闲文化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1):233,235.
[4] 夏惠,张熹.成都文化符号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研究,2020(3):108-109.
[5] 李建建,魏攀,蔡依萍.基于地域特色视野下的主题餐厅研究浅析:以食厝酒吧餐厅空间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2):235-236.
作者简介:朱霞(199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地域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杨茂川(1964—),男,四川什邡人,学士,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应用、地域空间发展、“新江南”设计方法。
309950033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