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福格特先生》的解读

2021-03-13杨雪廖敏

艺术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解读

杨雪 廖敏

摘要:“代理机构”是《福格特先生》这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其中引用了许多文学作品批判福格特,举例大量事实揭露福格特及波拿巴代理人的代理活动,抨击了以福格特为典型代表的波拿巴主义,实际是在暗讽路易·波拿巴,维护共产国际运动。文章探讨和揭示波拿巴主义的本质,对马克思的写作风格进行评析与解读。

关键词:《福格特先生》;“代理机构”;解读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3

《福格特先生》一书是马克思向波拿巴及波拿巴所代表的波拿巴主义“开战”的重要著作,其以犀利的笔锋批判了波拿巴主义及其代理人,揭露了福格特和他的同谋相互配合颂扬路易·波拿巴解放各地区的救世主使命和十二月帮使用报刊来宣传思想观点及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做法。该书不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为当代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 背景分析

在1848—1849年的战争中,除了西北部的撒丁王国保持原有的独立,意大利其他地区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50年代末,撒丁王国政府的新首脑——加富尔,为了驱逐奥地利,以建立统一的意大利王国,于1858年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私下达成军事同盟协议,约定法国帮助撒丁王国把奥地利驱逐出伦巴第和威尼斯,使得这两地归于撒丁王国的统治。作为回报,撒丁王国则会将萨瓦与尼斯割让给法国。而福格特与波拿巴主义代理人为了让大众接受意大利和法国的秘密协议,做出了一系列迷惑大众的事情。文章主要围绕波拿巴主义代理人掩盖秘密协议的行为以及波拿巴代理人的活动费进行解读。

2 第九章“代理机构”的主要内容

2.1 福格特的军费来源

马克思揭示了福格特的军费源于“‘民主主义者之手’,源于普隆-普隆的德高望重的堂兄直接给科苏特先生的,然后经匈牙利人之手落到福格特手里的”[1]。讽刺福格特不仅从普隆-普隆那里得到了费用,从匈牙利人那里也得到了费用,间接说明福格特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说了一些假话,然而他何以能得到这些费用呢?其中也对路易·波拿巴进行了描述,引用了雨果的文字表达,不是每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此处的“人”具有贬义,马克思借以“怪物形容”,暗讽了路易波·拿巴天生怪物。马克思把普隆-普隆类比成堂吉诃德和休迪布腊斯,讽刺他像二者一样滥推论和争辩。在268页,马克思写到,“虽然福格特的军费主要基金来自法国食槽,但是,为了掩盖这个食槽,他当然可以向他那帮多少有些民主主義情绪的朋友收集几个法郎来摆摆样子”[1]。马克思再次强调福格特的军费来源——法国食槽。“食槽”二字妙趣横生。在中国,食槽是农村家庭喂养猪时,给猪打造的可倒猪食的器具。可以体会到马克思思想的活跃,用词技巧高超且准确。同时也是马克思对福格特欲盖弥彰行为的批判,反映了福格特的思想、做事风格与行事手段。

2.2 福格特在洛桑盛会上的代理行为

福格特自导自演的剧本不负他所望,他这令人震惊的“天赋”的确被注意到了。不仅仅是他所写的《研究》《纲领》,在洛桑盛会上,他表面上以解放的名义宣传路易·波拿巴是为了解放在德国的瑞士工人,用虚假的幌子迷惑大众,实际上却干着违背人民大众意愿的勾当。福格特还向德国资产者呼吁,要他们铭记波拿巴解放意大利对德国有益而无害,但是同时他也告诫德国工人,奥地利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支柱。马克思以缜密的逻辑揭露了福格特表里不一,有两幅嘴脸,是不能相信的。马克思还对福格特《研究》中的内容进行时间上的梳理,找出福格特捏造谎言的事实,并且这也是由他自己造成的,体现了福格特有两副面孔、虚伪、写文毫无逻辑可言且漏洞百出的滑稽形象。福格特曾说过,在其他国家看来,德国并不存在,即使建立起来也只能建成一个与瑞士联邦相像的联邦共和国。“这些话是福格特在1859年6月26日说的,但是在6月6日的时候,他在《研究》第二版跋中还恳求过普鲁士摄政王,用武力和王朝内战迫使德国臣服于霍亨索伦王室。”[1]马克思通过对福格特前后所说的话进行对比,把福格特无耻、卑鄙的丑陋行径表现得淋漓尽致。福格特在洛桑盛会上对工人说大多数工人已经被路易·波拿巴争取过来了,在以福格特为代表的代理人的语言迷惑下,法国工人认为路易·波拿巴就是来解放他们的,给予他们工作,打击资产阶级,简直就是工人和士兵的皇帝。总之,路易·波拿巴是工人专政者,而福格特则是这位专政者向瑞士的德国工人吹嘘的代理人。

2.3 法国政府代理人对萨瓦兼并问题的所作所为

关于萨瓦兼并问题,在巴黎纲领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共有三点,其中第一点就是否认萨瓦将要被兼并的事实,转移瑞士危险的注意力。法国政府代理人弄虚作假,自我欺骗,胡乱捏造事实,满口讹言谎语。而主子和奴才,即詹姆斯·法济和卡尔·福格特,日内瓦的独裁者和受他庇护的联邦院日内瓦议员,多么忠实地执行了这个纲领。这里可以看出詹姆斯·法济和福格特不会独立思考,吠影吠声,是忠实的奴才!其实这是有迹可循的,1851年12月,在政变后的几天,《萨瓦爱国者》上可以看见这样文字:“爱丽舍宫前厅里已经在分配萨瓦的官职。它的报纸甚至以此开心取乐。”[1]而1859年7月1日,当时的瑞士联邦主席向英国军官表明态度,即撒丁要想意大利统一以此扩大统治,那么法国肯定会兼并萨瓦,不可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而放弃任何可得利益。一旦萨瓦被兼并,那么瑞士的一个侧翼则会暴露,日内瓦就很难保住。英国外交官也就瑞士联邦主席所说的这件事询问了法国活动家,1859年7月4日得到的答复证实了这一忧虑。10月,詹姆斯·法济为这代理活动外出宣扬回来后,他装作气急的模样,否认兼并的事实。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个代理人对谎话的信手拈来,熟练程度令人咂舌。

1860年2月2日,图沃奈尔告诉考莱:法国政府认为一旦萨瓦和尼斯被兼并给法国了,那么沙布莱和福西尼永远归属于瑞士就是理所当然的。而他们为什么要散布这种不具有现实性的谣言呢,就是为了引诱瑞士听任十二月政变帝国兼并萨瓦,从而削弱它以后抗议兼并的效力,败坏它的声誉,让欧洲人认为它是十二月政变的同谋者。这里揭露出法国政府的卑劣手段与鬼话连篇。1860年上任的瑞士联邦主席对此持不信任、怀疑的态度,而英国军官哈里斯也对法国要把中立地区划归给瑞士的态度是不信任的,并向联邦政府提出要当心波拿巴主义阴谋的警告。而英国外交官詹姆斯·赫德森与加富尔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之后,所表现的态度是相信。显然,这位英国外交官也被法国政府代理人的花言巧语给蒙骗了。

那么,在瑞士的法国政府代理人是怎样参与编织这张欺骗的罗网的呢?1860年1月,詹姆斯·法济先是对英国驻伯尔尼代办表示将沙布莱和福西尼划归给瑞士不是路易·波拿巴的承诺,是瑞士和中立地区居民自愿的。但是在之后的一篇报道中,福格特却声称法国要把中立地区划归给瑞士。二位代理人对于中立地区的划分所传达的信息与内容不一致,那么究竟谁真谁假?又或者二者的言语都存在欺骗性与虚假性。其实,这是早有预谋的做法,是在为兼并萨瓦做准备。马克思还以福格特巴黎通信上的内容揭示福格特愚蠢、自以为是、小丑般的自导自演。福格特提到把中立地区割让给瑞士是一种幻想,而把其他地区,即沙布莱和福西尼割让给法国只是计划中的第一个环节,接下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但是他却没有想到,也可称之为自欺欺人,不愿相信法国大臣图沃奈尔在一个月以前就把这件事弄得人尽皆知了,即割让萨瓦和尼斯。1860年2月2日,图沃尔奈就已经向英国公使考莱通报了法国同撒丁达成兼并萨瓦和尼斯的协议,并且詹姆斯·法济已经从土伊勒里宫知道撒丁王国已经根据秘密条约把萨瓦和尼斯割让给法国。他们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詹姆斯·法济已经知道,福格特这位受庇护的联邦日内瓦议员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里马克思不仅讽刺了福格特,还对福格特《研究》一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这是现在整个欧洲已人尽皆知的事情,而这位写《欧洲现状研究》的人还不相信。讽刺了法国政府代理人毫无原则、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波拿巴主义信徒形象。法国政府代理人演技精湛,他将自己塑造成爱国志士的形象,连与他作对的贵族反对党的首领也对詹姆斯·法济对瑞士的爱国之心不再心生怀疑了。马克思还对福格特向日内瓦警局的告密进行证实:日内瓦有人在萨瓦边界发动一次冲突,提供假线索。这其实是流亡在日内瓦的福格特的旧友给伦敦的一个流亡者的一封信,信中揭露了福格特散布谣言、知道阴谋的事实。

3 总结评价

3.1 写作风格与语言特色评述

“代理机构”章节运用了类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把普隆-普隆类比成衰落帝国的堂吉诃德和休迪布腊斯,把福格特前后所发表的语言作比较,引用流亡者的信及乌·博内留斯的寓言,以大量事实批判了福格特等人谎话连篇、虚伪的小丑形象。

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来说,他们不仅把文学作品作为认识生活的窗口,而且还把文学作品当作对敌斗争的利剑和武器[2]。在马克思的文章中不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的文学功底,更可通过文字了解马克思的性格,他以幽默的口吻揭示污蔑者的丑陋形象与不耻行径,他的文章总是不失趣味性与批判性。积极的斗争贯穿着马克思的一生。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采用的写作手法最突出的就是讽刺和引用。文字是最好的口述表达,也是个人思想表达的工具与载体。在本章中,不仅有马克思的论述,还有福格特及其代理人之間的对话、观点,也有别人的书信例证,还有报刊上的评论等。马克思将大量证据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揭示福格特的人物形象特征,论证他的亲法观点以及对波拿巴主义的批判,这样能使笔锋更加犀利,人物形象更生动、饱满。虽然一定的引用可以使论证的观点更合理、清晰,但是马克思却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或是书信论证,对此笔者存在疑问:引用论据已经很充分了,马克思为什么还要大量引用?

从人物描写来看,马克思大量引用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对白,同时借用一些人物形象的类比,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上,找出与福格特有某种相似或一致的地方,借此嘲讽和批判福格特,使这部著作对福格特及其他波拿巴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更有力和更准确。马克思对以福格特为代表的波拿巴主义进行批判,将直接批判和间接讽刺相结合,抨击更加有力。

3.2 马克思的文笔才能

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马克思在文中不仅引用大量文献、书信,还写了很多脚注对地点、人名和一些历史事件进行说明,可以看出马克思在写作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文献的大量引用也表现出他对文学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体现了马克思较强的文学能力。马克思十分重视戏剧作品的认识作用,在文中大量引用戏剧作品及剧中人物,以批判波拿巴主义代理人和论证观点。

3.3 对《福格特先生》第九章“代理机构”的评价

马克思引用一位著名的法国作家的话形容普隆-普隆,表面上是对福格特等人的抨击与批判,实质上是对波拿巴主义、法国政府及其统治者的不满与批判。恩格斯曾在1860年12月19日致马克思的信中称赞《福格特先生》,“这是你所写过的最好的论战性作品”[3]。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4]

笔者也将此篇文章的写作风格与其他作品进行了对比,在其他作品中,每一篇文章的写作目的都有介绍,介绍信息与脚注的格式相像,在阅读文章时,结合写作目的、写作时期理解,整体上比较轻松愉悦。虽然《福格特先生》这本书的文章内容安排充满逻辑性和辩证性,但是涉及很多不同战争的爆发与利益的纠葛,而且人名、地名较多,引用的文学作品也很多,读者阅读起来会比较吃力。特别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外国人名长且读起来比较拗口,更何况还有这么多名字。而要理解人物言行,不得不关注其时代背景,因此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把人物关系、人物特征厘清之后又要回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其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大致理解人物与文学作品以后,还有地名这个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1860年许多国家还没有独立,时常爆发战争,领土的归属问题得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划分,不能按照21世纪世界地图看待各个国家的领土归属问题,所以得查找资料,理清当时各个地方究竟属于哪个国家。由于国外对《福格特先生》一书相关的研究较少,国内更甚,同时相关的历史留存资料也较少,因此资料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几个问题是阅读过程中最能直观感受到的,与阅读其他作品相比,会发现阅读《福格特先生》不是易事。

4 结语

《福格特先生》一书是马克思为了回应福格特对自己的不实污蔑而创作的论战性著作,对于后世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思想与语言写作风格具有极大的价值。当前,国内对该书的研究较少,对其进行解读学习,不仅可以加强相关研究,而且也可以加强对相关历史史料的收集整理。

参考文献:

[1] [德]卡尔·马克思,[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7,268,269,271.

[2] 齐刚.马克思与《福格特先生》[J].南方文坛,1991(6):10-12.

[3] 岳伟.马克思的“狂欢化”语言风格[J].大众文艺(理论),2009(8):53-55.

[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5.

作者简介:杨雪(1998—),女,贵州毕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廖敏(1997—),女,四川德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3620500338281

猜你喜欢

解读
超越生死的爱恋
毛姆名篇《江之歌》的再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