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困境

2021-03-13毛国颖

艺术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当代价值民间

摘要: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间智慧的体现,经历了代代相传,同时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是中华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载体。民间传统手工艺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具有当代价值。文章通过对大方县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困境。

关键词:民间;传统手工艺;当代价值;传承困境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3

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间智慧的体现,与地方和民族的传统生计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紧密相连,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地方文化隗宝。这些手工技艺遗产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1]。《庄子》中“庖丁解牛”“梓庆为鐻”“佝偻承蜩”等寓言呈现了手工技艺的极致境界,“技进乎道”的艺术黄金定律对中国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2]。传统手工艺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传统手工艺人则是这种力量的携带者、传承者,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手艺人以及手工艺的传承都处于困境中。民间传统手工艺有着丰富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实用价值等,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宝藏。民间传统手工艺发展至今,手工艺人的老龄化以及工匠精神的缺失不仅导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困难,还使民间文化传承陷入困境。类似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大方县,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各个地区。

1 大方县传统手工艺的类别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隶属毕节市,地处毕节地区中部,紧靠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连接大娄山西端。东、南、西三个方向分别靠近金沙县、黔西市、七星关区,大方县城距省城贵阳150千米。大方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4个民族。大方县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大方县城自明崇祯年间开始修建,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大方史称大定,历史上长期由水西彝族土司控制,又因地处鸭池河以西,又称水西,直到清朝才被吴三桂平定,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在当地有“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一说。水西历史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奢香夫人统治期间,积极兴办汉学,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统一。深远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使许多传统手工艺文化得以在大方县传承下来。

大方县的传统手工艺涉及生产、生活、娱乐、审美等方面,工艺美术品更是集中展現了民族文化。大方县曾获得“中国漆器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豆制品之乡”等荣誉称号。2008年6月,国务院、文化部将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2009年,大方豆制品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由此可见,大方县的传统手工艺文化颇为丰富。在大方县内,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传统手工艺就有22项。

1.1 食品制作工艺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头等大事,大方人对豆制品颇有研究,大方的豆制品制作技艺十分独特,其选材精良、取水讲究,是历代的人们不断积累经验而得,需选用当地优质大豆,配以当地优质地下水加以制作。相传,大方的豆制品制作技艺在明朝末年传入大方,清代大方豆制品曾被列为上贡珍品。据《贵州通志·风土志》记载:“豆豉各州府县产,以大定(大方)为最佳。”由此可见大方县豆制品的品质之优。直到现在,大方县的豆干、豆棒、豆豉等都是省内极为出名的地方特产,大方豆干甚至畅销省外,成为地方名小吃。大方县的豆制品主要以六龙豆干、沙坝豆干以及小屯豆棒为特色,大方豆干还在2018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

同样,作为明朝贡品的天麻制品的制作技艺以及皱椒制品制作技艺均是大方流传至今的手工技艺。因为较好的口感、独特的手工艺制作,大方皱椒直到现在仍是中国七大名椒之一。由独特制作技艺制成的海马贡茶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诞生于明代的糖画制作技艺在盛行之时传入了大方县。这些饮食类产品的制作技艺在满足人们饮食需求的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到目前为止,大方县流传最为广泛的要属豆制品、天麻制品、辣椒制品,而糖画则较为少。

1.2 服饰制作工艺

大方县境内的少数民族,分布最为广泛的是彝族和苗族,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特点鲜明,服饰也各具特色。例如,彝族刺绣工艺、苗族刺绣工艺、苗族蜡染工艺、喜鹊苗服饰制作工艺等均为大方县内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

彝族是最早居住在大方县内的民族之一,大方彝族刺绣的历史十分悠久,其技法丰富,工艺复杂、独特,成品做工精美、色彩艳丽,主要体现在衣服、鞋子、包头、围腰等各类饰品上面。苗族的服饰技艺体现在染布以及刺绣当中,苗族蜡染主要为蓝底白花和蓝底五色花,刺绣的花样较为丰富,苗族刺绣图案极富中国传统的对称之美。不论是彝族刺绣工艺还是苗族刺绣工艺,都是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展演,服装样式、图案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1.3 工艺美术类

工艺美术类主要有彝族漆器、根艺制作和贴核桃手工技艺。大方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早些年就已经驰名中外。传说在东汉年间,大方彝族人民就以当地优质生漆制作马靴、箭筒等物品,后又以皮胎制作酒、茶具等漆器,后经过历代民间手工艺人的钻研,大方漆器成为一方特色,从以前的生活用品转变为现在的工艺美术品,更多体现出审美功能。根艺制作主要是以树根、竹根为原材料进行创作,展现出天然与人工结合的造型艺术,讲求“三雕七借”,极具自然美学意味。大方盛产核桃,贴核桃主要是以核桃壳为原料,对木制品进行加工贴制而成。贴核桃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核”与“合”谐音,所以人们认为贴核桃是吉祥之物。漆器、根雕、贴核桃都主要用作装饰。

1.4 生产、生活用品制作技艺

生产、生活用品制作技艺既体现在生产当中,也体现在生活当中,两者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一类具有实用性,主要有铸铁技艺、砂陶烧制技艺、竹编手工技艺、石刻工艺、彝族建筑工艺等。铸铁技艺主要是用于制作生产用具,同时也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做饭的炊具也是用铁较多。这些技艺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大方流传已久,由于取材方便,人们使用得也较多,但是传承的状况却并不乐观。大方县六龙镇有一个砂锅寨,在20年前主要是以制作砂锅为生,但是现在几乎不见砂锅制作人的踪影。另一类是娱乐性用品,如乐器等的制作,主要有传统的呸嘟烧制技艺、彝族民间乐器羊皮四胡制作工艺、唢呐制作工艺、苗族民间乐器芦笙制作工艺、苗族口弦制作工艺等。

2 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

2.1 历史价值

传统手工艺具有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传统二字上,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悠久,其内涵既包含了物质方面,又包含了非物质方面。传统手工艺本身其实就是对区域民族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从物质方面来说,传统手工艺品是特定历史的载体。例如,大方彝族漆器其实就是大方历史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大方彝族漆器,研究者可以研究大方的历史。我们所使用的物,其背后承载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的历史。从非物质方面来说,传统手工艺的起源、演变常常也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漆器的髹饰技艺就通过不同朝代的演变才形成了具体的技术规范。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价值常常通过人来表现,传统代表了一个传承的系统,传承主体的代代相传就是一个地方的口述历史。

2.2 实用价值

“用”才是工艺之道的体现,无论哪一种工艺品,其最初的性质都是实实在在的工具。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认为:“真正的创造不是否定传统,而是应该在肯定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稳健的发展。当文化、生活、创意融为一体时,人们就能够体验和观赏到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设计革新之美,脱离了生活的传统手工艺注定是非可持续性的,生活美学与设计创意必然要在这个过程当中结合。”[3]首先,传统手工艺必须立足于其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民间传统手工艺得以广泛传播而成为一种传统文化,其关键就在于取材于当地,服务于当地人,不论是食者还是用者,皆是由生态文化的特点决定。其次,出于地域及民族的特性,被需要的东西往往留存得最久。

2.3 文化价值

当前,传统文化的研究语境通常将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统手工艺或者传统技艺常常被看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手工艺是一种技艺,而不是具体的物质。民间传统手工艺集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是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民间传统手工艺还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表现,发展至当代的传统手工艺不是哪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人的单独努力,而是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区的文化,是民间劳动者的智慧结晶,其文化的普遍性以及地方特性是不可代替的。除此之外,地方手工艺品常常也代表区域内的文化认同。

2.4 经济价值

传统手工艺是建立在地方生计方式之上的。尽管手工艺品没有像农作物一样生长在土地上,但传统村落的手工藝文化实际上是乡村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和象征[4]。传统手工艺实际解决的是传统社会当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生计问题。即使在当代,其也是乡村剩余劳动力谋生的一个选择。例如,在大方县考察时,当问及当地人为什么要做豆干生意时,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别的事情做,或者是没有文化做不了其他事情。现在,一些人通过发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进而将其转化为一种经济价值。近年来,大方县内出现了许多豆干制作工坊,为当地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益与就业岗位。

3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困境

3.1 传统手工艺人群体老龄化

民间传统手工艺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手工艺人的老龄化,导致传统手工艺缺乏活力,或面临失传。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多为口传心授,学习一门手艺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相应的经济效益却增长较慢。在当前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人口流动以及新的生计方式都使年轻人乐于选择更有效率的赚钱方式。民间传统手工艺人群体逐渐老龄化,使得传统手工艺长期无法加入新的力量,不能在当代社会焕发活力。

不论是在大方县还是在其他的地方,一些承载着地方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因为手工艺人群体的老龄化逐渐走向衰落,老手艺人一方面拥有精湛的技艺,却无人继承;另一方面无法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较好地接轨,都导致民间传统手工艺无法融入当下的生活当中,有的手工艺甚至因此消失。例如,大方县六龙镇的铸铁技艺以及熬糖技艺,由于无人继承,现在已经失去踪影。

3.2 工匠精神的缺失

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群体传承和精英传承。群体传承普遍存在于民间,而精英传承则需要专门的学习。例如,豆干制作技艺就普遍存在于大方县,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就是家家都会做,这其实就是一种传统;而漆器技艺则需要拜师学艺,并且其中蕴含的美术工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的,这就是精英传承。

不论哪一种传承,其实都是在传承一种工匠精神,就像上了年纪的人常常会怀念以前的豆干,会觉得现在的豆干没有以前的味道,没有传统的健康。而漆器的制作同样面临工匠精神的缺失,工业漆和生漆就是争论的一个方面。标准化制作带来量的提升,但是缺乏质的监督。

工业化手段的加入是对传统工艺品的发扬,但也是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一种挑战,如何在工业化中传承传统文化,保留传统文化风味,成为当代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考问。工匠精神实质上是对传统手工艺人的个人技艺、道德、文化素质的综合评价。

3.3 文化传承困境

在手工艺人群体老龄化的表象下,实质却是文化传承的断代。民间传统手工艺是地方、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是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社会文化。人口的流动导致许多人背井离乡,远离了原本生活的社会,对于本地、本民族的文化缺乏了解,优秀的文化得不到传承。加上传统社会生境发生改变,导致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面临巨大的困境。

4 结语

民间传统手工艺存在于民间、生长于民间,许多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仍在发挥其价值,同时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就如大方县,有许多传统手工艺经历几百年得以传承至今,却未能得到好的发展,这些传统手工艺面临困境的原因各有不同,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研究仍需要我们努力,当然也离不开社会力量以及政府的关注。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其可以作为振兴乡村的一种资源,如大方县的一些乡村,因为豆干以及其他豆制品的制作而兴旺发展。但如何使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成为一种可持续的、适应时代的文化力量,仍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艺乙.手工艺的文化与历史: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思考与演讲及其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6.

[2] 赵罡.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J].中华手工,2018(Z1):42-49.

[3] [日]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4.

[4] 闫玉,鄢浪.论民族手工艺作为传统村落振兴的文化资源:基于黔东南控拜苗寨文化现象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1):124-132.

作者简介:毛国颖(1996—),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

3411501908244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当代价值民间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