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事而化——课程思政融入 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2021-03-13贺毅夫
【摘要】笔者2019年7月与王欢、刘晶菁三位老师组成教学团队代表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1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比赛”获得课堂教学赛项一等奖之后,在教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赛教结合。经过两年的深入学习和积极探索,2021年7月,与王欢、赵昭仪、黄锦姗老师组成四人教学团队参加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比赛”,获得课堂教学赛项二等奖。本文以本次比赛参赛作品“New Arrivals: Festivals”为例,依托实证研究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完成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系列论文的最后一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因事而化;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贺毅夫 (1978.07-),汉族,湖南益阳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以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JGY202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规律办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是指教师依据某一历史事件,或当下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找到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契合点,将思政内容融入英语课堂,因事而化,达到育心、育人的教学目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是英语课程思政的基本内容,这是由英语学科的属性决定的,也是英语学科应有的时代担当。本次参赛作品“New Arrivals: Festivals”从教材选用、 教学设计、教学重构、产出导向四个方面着手增加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教材選用
本次参赛所使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Ⅰ》和《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Ⅱ》第五版。该教材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订。各类教学材料的设计与编排,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意识,更加着力于挖掘思政点,完成英语知识技能与思政内容的双向传导。
主干篇章方面,各个单元不同程度地做了课程思政的尝试。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Ⅰ》第七单元Festivals为例,主干篇章原为“Christmas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修订为 “The New Year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课后练习增加了大量正能量的语句,不断提醒和强化语言教学的思政功能。比如中译英练习: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失败是成功之母、公司里的所有设备都是中国制造的,有孝敬感恩等传统美德的传承,有坚持不懈顽强毅力的培养,也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巧妙融入。
该教材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如传统礼仪、二十四节气、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十二生肖等,通过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另外,该教材配套了基于ismart平台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机融合,做到在“互联网+”模式下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材的选用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教材的选用为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整体教学设计
整体教学设计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综合考量了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三个维度。
1. 学情分析中的思政考量。参赛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电子商务专业2020级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对于节日文化,大部分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略知一二,对中国近代红色节日及其历史、中西节日文化差异缺乏必要的了解。同时,学生普遍对传统节日文化以及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充满好奇,也有部分学生对红色节日及其历史故事的英文讲述有着浓厚的兴趣。购物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尤其对于电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热爱网购的同时,他们对时下电商专业核心技能、文案撰写等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学习内容充满期待,跃跃欲试。综合以上学情,考量了教学目标的安排。
2. 教学目标中的思政考量。在综合考量学情分析、课程标准、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方面的基础上,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前一个情境,通过掌握介绍传统节日,培养讲述传统节日故事的能力;通过描述红色节日,了解红色节日文化,培养描写红色节日历史的能力,增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红色节日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描述文创产品、直播推介产品的要素和句型,培养描述节日文创产品的能力和直播推介节日文创产品的能力,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网购,学会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通过了解中西节日文化异同,在理解、尊重中西节日文化异同的基础上,正确、理智对待西方节日,客观看待西方文化。
3. 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考量。12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较多,本节以“Reading: New Year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为例实证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考量。课前发布摸底测试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中国春节的了解非常有限,对国外节日更是知之甚少,需要教师从文中世界各国庆祝新年的习俗展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春节的习俗及文化,客观地看待西方文化。课文内容列举的国家少,新年庆祝习俗介绍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对中西方庆祝新年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需要教师合理补充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世界各国庆祝新年习俗的认识,比较中西方文化,知晓其异同。因此,课中学习时教师有意补充他国庆祝新年的阅读材料,通过完成填空练习,找习俗、知意图等活动,横向拓宽学生对世界各国庆祝新年习俗、文化的认识,总结各国新年文化的异同,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西方文化。课后,以我国南北方庆祝新年习俗的差异对比,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讨论,让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的词汇、句型讲述自己家乡庆新年的习俗,探究中国春节习俗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意识。课后,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调研中国东、西、南、北各地人们庆祝春节的习俗,运用本堂课所学内容,围绕 “New Year Celebrations in My Hometown”作报告。
综上所述,在整个閱读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通过阅读材料的补充,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用兼容并包的视角看待世界;通过讲述家乡新年故事,提高学生对中国春节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小组完成调研报告的形式,让学生分工合作、互帮互助,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重构
教学内容重构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凸显或拓展思政主题。本次参赛有多处教学内容重构,本节以重构红色节日为例。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因此把书写红色节日历史重构为“Festivals”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更好地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课前发布摸底测试,探知学生在红色节日、红色历史方面的词汇基础,初步调研学生对红色节日、红色历史的认知及情感态度。通过创建“红色节日”和“红色事件”两个单词集,帮助学生攻克本课题基础词汇;上传五个红色节日的历史故事短视频,补充学生欠缺的背景文化知识。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播放经典红歌片段,让学生猜出相应的红色节日,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设置拖拽游戏,让学生匹配红色节日与背后的红色故事,因势利导,阐明红色节日的历史意义;推送中共一大故事的范文,学生讨论、总结、学习故事写作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基本写作框架;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分配的红色节日,对照相应单词库,尝试描述红色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课后,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稿件,巩固课堂所学,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红色节日主题海报,对接电商岗位专业技能,进一步宣传红色节日。
综上所述,重构红色节日内容,通过欣赏经典红歌及建党百年主题歌曲,浸润心灵,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通过描述红色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了解,铭记红色历史;通过阐释红色节日蕴含的红色精神,坚定红色理想和红色信仰,内化红色精神。
四、教学产出导向
文秋芳在《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一文中指出,外语课程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而且要达成高等教育的人文性目标(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等)。教师可以通过下列三种手段实现人文性目标: 第一,认真选择产出任务的话题;第二,精心选择为产出任务服务的输入材料;第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在本次参赛教学中,产出部分的写作和项目任务基本围绕中国话题设计。“Festivals”情境中,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书写中国红色节日故事;“Shopping”情境中,直播推介中国节日文创产品,介绍李佳琦的武汉直播专场,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文目标的实现也可以在课堂之外。2021年6月,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用英语讲述中国红色故事”主题演讲比赛,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红色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结语
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基于教材是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高于教材是满足培养情怀与格局的需要,升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胸怀真善美。同时要避免把专业课程上成思政课,要做到“化盐入水”,润物细无声。探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2020(5):21-29.
[3]刘正光,钟玲俐,任远.落实新《指南》,对接“立德树人”新需求[J].外语界,2021(2):25-30.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4):547-558,640.
367850058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