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贵州高职英语教学路径转变与策略
2021-03-13戴颖
【摘要】“新文科”理念不仅适用于本科教育,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为了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贵州高职教育发展,本文就新文科背景下贵州高职英语教学路径转变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新文科;高职英语;路径转变;策略
【作者简介】戴颖(1984.06-),女,贵州兴义人,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需要新时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国高校普遍存在人文教育理念薄弱、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不匹配、教师教学能力和培养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在新文科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为了跟上教改的步伐,笔者贯彻新文科理念,打破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将英语与学科专业知识适当融合,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涯。
一、新文科的概念
“新文科”这一概念是2017年10月由美国希拉姆学院(Hiram College)率先提出,对29个传统文科专业进行学科重组,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学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机会,将其称之为“新文科”教育理念。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说: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高教司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课专业集群,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新文科的“新”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传统文科重视专业培养,专业划分明显,学科建设任务清晰,但容易形成专业壁垒,制约人才全面发展。新文科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它代表了一种融合新趋势,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发展新文科既是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又源于对文科教育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改革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而新文科理念强调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文理专业、文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等进行重新认识或实现结构重塑。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重新对高职英语课程进行定位,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转变。压缩必修、扩大选修,才能拓展交叉学科的素质。从一年级两个学期必修课改为第一学期必修课+第二学期选修课。
第一学期,英语为必修课,《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高职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新生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这门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为下学期的英语选修课程打下夯实基础。
在第二学期选修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教师以职业为导向开展职业、行业英语或專升本英语等教学,各专业大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专业领域、兴趣等方面选择课程及自己喜欢的授课教师。教学目标为培养能掌握基本的英语应用知识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词汇,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在今后的职场和社交中能借助字典读懂英文的说明书及操作方法手册等科技科普文章。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相应的口语和书面交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文化差异,坚定文化自信;同时,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压缩必修、扩大选修转变了高职院校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性质,因此全校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可以先在部分系部试点开展。例如某高校将工商管理系作为试点,开设商务英语这门选修课,笔者也参与了这门课程的改革,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物流等专业的学生均选择了该课程,认真学习,学生更愿意学习自己选择的以及对自己以后有用的课程。
结合新时代、疫情后时代信息化授课要求,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充实微课、慕课等资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进行授课。
三、新文科背景下教学路径转变与策略
1.教学内容转变。新文科代表了一种融合新趋势,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第二学期的选修课教学内容体现专业学科与英语的融合,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英语需求为主,选取职业、行业英语进行模块情景授课,不再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而是将英语作为技能,助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或兴趣选择相应的职业、行业英语,也可以升学为目的开设专升本英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及老师,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新文科背景下更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发掘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剖析“流言”,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也可选取有中国故事、中国元素等的教学材料,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2. 教学方法转变。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也很重要,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要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思政目标与英语课程融合。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实施等进行精心设计、进一步加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线上线下、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程,辅助教学,将课堂转变成为师生、生生互动融洽的场所。
学生对于将英语融进专业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相较传统应试教育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期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上以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课堂讲授为主,根据不同的模块和任务,辅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错误提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更有效地夯实基础,促进师生之间交流,提升师生课堂幸福感。
3. 考核方式转变。在考核方面,做到严格考评,考核方式多元化。以过程性考核(70%)为主、结果性考核(30%)为辅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评。过程性考核应包括考勤、线上线下学习评价、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小组学习情况、教师评价等可测量性评价。
4.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新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的产物,相比发达地区,贵州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害怕英语,部分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师生配合、生生配合不默契等情况。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选择须多样化,教师要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需加强指导,提升师生课堂幸福感,例如通过单词游戏、配音、演技比拼之类的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氛围友好和谐。
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监管需要加大力度,教师给学生准备的网络学习资源和资料不能太多、太难,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压迫感和负担感,一旦产生这种负面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新文科背景下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课之间有交叉和融合,学习难度较大,特別是对于第一学期未能打好基础的学生更是犹如仰望天花板,可能造成听天书的情况。教师应尽量将知识点简单化、可视化,可借助学生喜欢的抖音等平台展示,通过情景剧表演等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学懂、记牢。
学科的交叉融合也为教师备课及教学实施带来一定困难,新文科体现文史哲的交叉和融合,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课前做好充分备课准备。另外,还需要教师细化讲解内容,学习多学科知识,可利用“学习强国”来辅助备课和资料查找,并将英语与专业学科进行融合讲解等。
四、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新文科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只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能力等方面,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学团队,开展团队教学,统一同一专业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案、考核方式等,共同完善教学过程档案。
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首先,要提升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从而从容应对网络授课等情况,丰富的信息化手段也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其次,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加强交流,可以通过假期进企业等方式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或邀请专业课教师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从而让学科交叉在课堂上不再显得单薄无力。第三,鼓励英语教师及教师团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并参加相应的教学能力比赛,加强校际交流,通过比赛交流找出差距,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方法,进一步提升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五、结语
本科院校已率先开始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如更新培养理念、调整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法与教材配套等,利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跨学科理念促进育人与育才的统一,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贵州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参与改革,以本科院校改革为鉴,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让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敢于创新,才能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翔.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师通识教育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5):80-81.
[2]冯岩岩.“新文科”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20(1):128,130.
[3]郭向宇.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回归与创新”——基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实践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0(2):91-96.
350350058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