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
2021-03-12李宁
李宁
摘 要:目前,有效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我国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改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总目标,同时以现代化制度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更高要求。而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职能部门,以财政拨付资金为来源,且为社会提供有效建设及服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从制度视角达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目标,进而有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提升单位服务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对策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是以财政预算为对象,对单位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设计合理的预算指标,对单位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且配以相应的评价及监管制度,结合最终结果进行预算效果评价工作,同时制定后续预算规划,进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而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包含了绩效目标管理、预算执行监控、预算绩效评价以及结果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由高速增长转换为高质量发展,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成为当前亟需落实的工作内容。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提出,要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实施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预算绩效管理以既定绩效指标、目标管理为引导,从而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做出更为公正的决策。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缓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压力,强化其监管力度,规避出现浪费情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有利于提升单位的实际效益。
(二)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加强其实施效果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重支出结果,讲求支出绩效”预算管理工作提出的现代化要求。根据现代化的发展意识,完善创新预算管理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是通过预算程序落实的。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效益最大化。
2、有利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财力、物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及应用,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益。此外,通过实行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投入资金得到合理控制,进而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有力保障,严格管控单位各项资金的流动,实现收支平衡。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薄弱、执行能力不足
1、问责制度缺乏完善性,责任意識不强
由于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以财政拨付的方式为主,缺乏竞争力,因而形成“资金只要用于工作,就不存在违规现象”的理念,对于资金的使用效果、可持续性不够重视。同时,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层面的,关于新预算法的内容缺乏全面了解。而部分部门依旧采取原有的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并未将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引进于各项预算支出的全部过程中,各部门更侧重于资源争夺,忽视了绩效管理责任意识的树立。绩效管理工作依旧处于财政主导的模式下,单位其他部门缺乏主动性。
2、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财政管理工作
单位应当充分发挥监管效用,有效结合单位绩效管理、内部审计以及财政监管工作,强化相应责任,构建绩效结果、预算规划与政策变更相互联系的制度。由于基层单位对于我国制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存在滞后性,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多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而无法设计出符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基层事业单位由于缺少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此外,由于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缺乏健全性,制约力度不足,进而促使其“形式化”。
(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融合性较低
单位现行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应当从规范业务活动、相关制度、管理流程及相应准则的几方面入手,充分实现融合工作。但是就当前的实行现状来看,单位就绩效管理的部门设立及职能规划是相互分离的状态,进而无形中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并未结合单位发展情况建立规范、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其中考核目标、准则以及相应责任都未充分了解、设置,造成绩效考核制度形式主义化,而单位各部门的参与性不足。
(三)预算绩效管理报告的应用效果不足
有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应当严格按照“实效”的准则为基础,进而对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开展、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展开分析,确保相关信息应用的充分性。而预算绩效管理报告便是对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进行明确体现的一种方式,但就实际价值层面而言,预算绩效管理报告仅仅是一种体现方式,并无实际性的价值,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改善,依旧缺少合理、全面性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同时,大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结果并未从职位考核、奖惩方面实现结合,从而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三、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形成责任制约
1、加强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管控
第一,针对单位重要项目的实施进行事前评估工作。具体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重大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估,一定情况下可以选择聘请第三方机构的方式进行;第二,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力度,确保其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重要专项的日常考核制度,从而有利于充分应用结果;第三,落实到位绩效实时监控及评价,及时识别潜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同时对常态制度以自评和关键点评价两种方式展开,在保障其质量的同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效益。
2、注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及工作人员的培训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借助电视视频、专业技能培训以及自学的方式对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从而有助于工作人员改善优化管理意识,对最新预算法及政策内容形成全面性、高效的认知,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同时,充分明确绩效管理职责,尤其是关于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预算主体职责,严格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理念,从而建立相应有效的责任制度;强化监管力度,促进绩效行为的高效性,确保预算绩效信息的公正性、公开性。
(二)强化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及体系建设工作
1、改善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手段、具体流程及实行细则
基层事业单位通过设置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有利于提升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更为规范化、现代化。同时需要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保障相应制度的可行性、规范性、针对性。
2、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及体系,实现细化量化、共享模式
从多个方面应用考核方法开展工作,全面性的对工作人员开展考核工作。构建逐层递进、合理标准的预算考核制度,将既定预算绩效考核方法贯彻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汇总,对于工作积极性不足的行为,应当强化日常考核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惩处,并且与职位晋升内容相挂钩,进而有助于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效用。此外,结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现状构建专家咨询制度,从而有利于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及有效性[5]。
(三)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报告实现多方位应用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化对单位制定预算绩效报告的使用效益,分析研究报告中的信息内容,从而及时识别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际存在的不足之处及问题。将报告与实际情况展开对比,分析存在偏差的具体原因,继而有助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内容,有利于预算績效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全面性、具体化的公开预算绩效报告。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不断提升预算绩效信息的使用效益,设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具体以现有绩效信息作为基础数据库。设置信息自动化、监管与等级管理流程,形成事前制定绩效目标、事中绩效监管、事后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的整个过程。有效结合绩效管理与外部中介绩效信息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绩效信息共享模式。
提升自评信息的精确性及可信度,保障绩效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公平性,可选择借助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方式。同时,有效发挥审计部门的具体职责,根据预算绩效管理战略部署的实际需求,提升预算绩效信息的可信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过程,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极其关键的内容,通过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及效率。因此,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在优化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针对其中具体存在的问题,从诱发问题视角着手展开分析,从而在改善存在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洪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9(8):182-183.
[2]杨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56-57.
[3]谭群.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J].财会学习,2019(32):76-77.
[4]郭德敏.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140-141.
[5]黎旭东.推行财政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是革新财政制度[J].财政科学,2018(4):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