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村庄的特色保护与开发策略
——以莆田市常太镇马院村为例
2021-03-12冯俊杰
王 霓 冯俊杰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7)
0 引言
党中央连续16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9年,中共福建省委印发了《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鼓励培育各具特色的福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省确立了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工作,马院村被列为本次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
目前,全国各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正在紧张开展,在《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导下,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级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明确了村庄分类原则、不同类型村庄规划深度、规划成果表达形式等要求。截止目前,福建省级和莆田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全面开展启动,但是相比“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该空间规划体系缺乏“乡村”级关注。
例如,莆田山区的革命老区村庄,大部分都面临着特色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曾经易守难攻、匿于深山的地理位置优势为革命保存了实力和火种,但现在却也成为制约马院村等山区革命老区村庄发展的桎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快速推进和乡村人口的流失,果树种植、畜禽养殖等传统农业发展不可避免地进入衰退期,迫切需要重塑乡村的新时代发展路径。
本文基此背景,以莆田市城厢区马院村为例,探索革命老区保护开发特色型村庄规划编制,同时也期为其他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提供先行示范经验。
1 马院村概况
1.1 区位较偏,自然生态环境好
马院村位于莆田市常太镇北部,处于常太镇与仙游县交界处,北侧毗邻仙游县游洋镇,西侧临近仙游县钟山镇,南临党城村,东与金川村接壤,村部距镇区15 km,距离莆田市区30 km,交通区位较偏。马院村村域总面积7.09 km2,辖院里、漈川两个自然村。马院村自然环境优越,村庄“群山环绕、中为村庄”,农林用地覆盖率96%,有一条天然河谷——“忘忧谷”,目前正在进行景区开发建设,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1.2 红色革命文化底蕴深厚
马院村是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闽中地区红色革命的发源地。80多年前,因为山高路陡、地势险峻,马院村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中渡里游击区的发祥地和根据地。现在马院村依旧保留着中共闽中特委机关旧址、闽中革命游击纪念史馆、牛鼻山避难点、革命先辈邱子国故居等历史遗迹。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菅茅藏伤员”“叔公侄女护送电台”“白皮红心的甲长”“红军三兄弟传奇”等群众支持游击战争的红色故事,红色革命文化底蕴深厚。
1.3 规划引导较好,村庄基础设施完善
目前,马院村经过20多年的乡村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先后被列为市级“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马院村通过积极推进“三通”“四绿”和“十配套”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村庄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村落环境卫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目前基本已获得解决,农村环境显著改善。
2 马院村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
马院村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34人,276户。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马院村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村中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现留村人口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造成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
2.2 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马院村产业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枇杷以及外出务商。农业方面以枇杷种植为主,由于人口外流,村内劳动力缺失,造成相当部分果园荒废。乡村旅游产业已有一定基础,目前正在建设三A级忘忧谷景区,但由于区位较偏、旅游产品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特色、未能有效综合利用乡村各种资源等原因,面临发展瓶颈,游客吸引量不足,重游率低,造血不足让景点难以实现盈利。
2.3 历史文化风貌缺乏保护
马院村现状建筑风格,以2~3层的现代建筑为主,建筑色彩及形式多样,整体村庄建设城市化明显,村庄建筑风貌缺乏指引。自然村东北部临山片区和漈川片区虽然还保留着几处集体厝古建筑,但由于闲置且缺乏合理有效保护,建筑构件破损。同时,建筑及村庄主要节点尚未体现红色文化及莆田传统文化内涵,无法凸显马院文化特色。
2.4 乡村人居环境有待提升
第一,生态环境有待提升。村内河道水渠较为脏乱,有待修复整治,局部山体滑坡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第二,村内景观缺乏指引,现村内绿化空间集中在主要道路两侧,宅间绿化多为杂草,宅前绿地则以自家果蔬种植为主,缺少统一规划指引,乡村景观有待提升。
3 马院村规划技术路线
规划针对革命老区马院村现状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现场踏勘、入户调查等调研手段,衔接落实相关规划评估工作,提出革命老区马院村的村庄发展思路,明确马院村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强调本次规划要把握3个重点:①基于村庄发展的现状问题,分别对乡村环境、乡村产业、村庄居民点等3个方面进行提升;②对3类空间、乡村风貌以及村庄治理等3个方面进行管控;③针对村庄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从规划方式、发展模式和土地制度等3个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一套规划成果,包含管理版成果和村民版成果,并尝试多途径表达规划成果,让村民等更多社会公众能够看得懂村庄规划。
4 马院村特色保护与开发规划实施策略
4.1 多规合一,构建全域国土空间格局
规划在上位规划评估基础上,通过“多规合一”,将马院村村庄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有机融合,统筹安排村域生态保护、耕地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居民点等各类空间,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问题导向出发,合理划定马院村的三区三线。该次规划以永久基本农田不减少为划定原则,考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用地的复合利用特点,并针对三调中与基本农田冲突的地方,保留基本农田,调出建设用地。规划编制结合现状与相关要求,合理划定村庄管控线方案,待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后再进行相应调整完善,严格落实上位规划对村庄的边界与规模管控要求。其中,村庄规划路线如图1所示,村城空间如图2所示。
图1 规划技术路线
图2 村域空间管制图
4.2 特色保护,留住“红色记忆”和“乡愁记忆”
规划立足注重马院村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图留住马院村红色记忆和乡愁记忆,如图3所示。
图3 村域综合规划图
首先,充分挖掘马院红色基因,通过建设闽中革命区教育培训中心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化党史、国史的学习教育,并以常太镇为载体,结合金川、渡里等革命老区,推动全域红色旅游与特色民俗游、自然生态游等相结合的乡村红色旅游线路。同时,保护村庄的古祠、宫庙、古树等特色要素,活化利用集体厝古民居,流转闲置土地,留住乡愁。针对马院村现存较多闲置“集体厝”古民居以及空心村普遍现象,规划将破旧老宅“退出机制”进行产权清退,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解决人均建设用地超标与建设需求之间矛盾;梳理及认定具有风貌价值的集体厝古民居并予以重点保护,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引导农民和村集体“共同缔造”方式,修缮、保护、运营与管理,将其改造成为民俗文化体验馆、特色民俗、文创空间、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等,将新的经济活力、新的生活方式引入村庄,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使村庄持续兴盛发展。
4.3 农旅融合,以红色力量引领村庄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而发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途经。
本次规划结合当前国家政策,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旅融合,以红色力量引领村庄绿色发展,确保资金精准投入。通过挖掘马院村本土自身环境、资源、文化优势,引入区域性理念(全域旅游、乡村群)和现代化元素,推动“旅游+”产业带动模式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红色旅游助推马院村的特色保护和发展。同时,在区域层面上,主动融入镇域旅游发展格局,与金川村、渡里村等进行设施共享、游线串联,力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集群,全面提升马院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规划以红色文化体验+绿色生态旅游为主,设置红色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忘忧谷生态旅游景区3个区,以“红+绿”为主题,策划包含重走红军路、游击战体验园、闽中游击区革命教育培训中心、特色民宿等项目。近期重点围绕团建培训、红色体验做文章,策划“上一堂红军课、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餐红军饭、看一场红军电影、住一次红色民宿、扛一次红军枪”等一系列红色体验类项目,力图通过红色文化吸引游客来马院,以红色旅游助推马院村的特色保护和发展,实现马院村产业兴旺。
4.4 留白用地,为村庄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做好存量挖潜建设用地,探索“留白”机制,为村庄发展预留弹性空间,破解乡村振兴用地瓶颈。马院村乡村旅游虽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凭其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及区位条件,旅游发展后劲较强,可能涌现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因此,从规划用途留白和机动指标预留两个方面进行“留白”探索,为发展预留空间。
首先在规划用途留白方面,针对集中连片古厝或计划植入产业项目的现状住宅,采取规划用途留白方式对该类区域进行建设重点管制,为远期项目植入预留空间,待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其中,近期存量盘活用地0.3 hm2,主要用于红色主题民宿、乡愁经济中心、民宿文化体验馆等相关经营性服务配套项目建设。
其次,在机动指标预留方面,规划对白马溪、院里村道路沿线进行机动指标预留,作为全镇统筹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主要用于满足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暂时无法明确未来具体位置和规模的用地需求。
4.5 分类表达,让村民“看得懂、能实施”
与传统厚重的规划成果不同,马院村村庄规划坚持形成“一张图”,成果尽量简洁明了。规划成果采用“管理版”与“村民版”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规划成果管理部门用得上、村民看得懂。
规划成果内容具体包括“文本、数据库、图件”,其中:文本包含规划文本、村规民约、管制规则和规划附件;表格包含规划指标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近期项目建设表等;数据库为规划矢量电子数据库;图件包含国土空间现状图、国土空间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布局图,近期重点项目分布图等。同时,将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规划内容采取图表结合、图文结合的形式,编制村民版规划,让规划图纸表达直观、简单,内容通俗易懂,提高规划成果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让村民“看得懂、易理解、能实施”,如图4~图5所示。
图4 村民展板
图5 村民手册
5 结语
本文以马院村试点村为例,从全域管控、特色文化保护、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留白机制探索、规划成果表达等方面提出了马院村五大保护开发策略。首先在内容深度上,努力做到“全域管控”,合理确定马院村的三区三线;其二,在特色文化保护方面,通过确定村庄的古祠、宫庙、古树、古厝、革命遗迹等特色要素,力争留住马院村红色记忆和乡愁记忆。其三,在产业发展方面,拟通过挖掘革命老区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文化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模式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马院村产业慢慢恢复造血功能。同时,做好存量挖潜建设用地,探索“留白”机制,为村庄发展预留弹性空间,破解乡村振兴用地瓶颈。坚持村民主体和多方参与原则,采用“管理版”与“村民版”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规划成果的可读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