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双修背景下福州旧城区空间重塑策略研究
——以金鸡山南片区为例

2021-03-12

福建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旧城区城市更新重塑

陈 晨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经过40多年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进入中高级阶段,开始了由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的转变。过去长期粗放式的扩张发展带来了诸多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我国特殊国情下,内外兼修的治疗方式渐被国人认可。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即开展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主的城市更新举措,是当前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保证土地与环境刚性约束、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1]。

基此,本文拟以福州市金鸡山南片区空间重塑为例,探索城市双修背景下的福州旧城区空间重塑策略。

1 旧城区发展现状及更新瓶颈

1.1 发展现状

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福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城市格局先后经历了从山麓型——内河型——滨江型——向海型的变化过程,形成了当年南进东拓、沿江向海的发展方向。随着城市空间的逐步演变,福州外扩步伐加快,规划重心向外围偏移,旧城作为城市发展的源点,逐渐从城市发展中心变成发展边缘区域。旧城区虽然拥有成熟的社区与配套设施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其过高的人口密度、建筑及配套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公共绿地不足、城市空间品质低下等问题也日益突显,旧城区提质优化的诉求日趋强烈,亟待推进城市新一轮的更新,以改善市区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空间品质。

1.2 城市更新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着力推进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工作,涉及住区改造、城中村拆迁、历史建筑保护、水系治理等多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城市更新推进过程,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和管控措施,更新的“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旧城区的更新推进工作暴露出不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规划体系搭建不完善,缺乏指导意义

目前,在城市更新规划尚未法定化的情况下,规划编制方面尚未出台明确的技术规范,各地区的更新规划编制类型多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的指导意义。

(2)研究就地块论地块,缺乏整体统筹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无论是采取再开发、整治改善还是保护的推进方式,更新的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单个地块或一个较小的片区,往往就更新地块而论更新地块,缺乏对更大区域空间要素的统筹思考,造成更新规划与上位规划脱节,更新策略上下不对位等问题。

(3)功能筛选缺乏有效论证,用地调整可实施性差

更新推进过程,因土地权属等信息梳理、整合存在不足,往往导致各方利益不平衡,用地布局调整可实施性较差。同时,城市更新的上位规划指引多以综合性规划为主,片区层面的专项系统规划存在缺失或不足,使得城市更新工作落实推进困难。

(4)实施建设无序,微管控要素缺失

旧城区的城市更新工作缺乏总体统筹,建设时序、建设重点均缺乏统筹考虑,导致实施建设缺乏秩序。同时,由于动态维护机制尚未健全,城市更新工作缺乏精细化管理,使得城市空间内的生态节点、城市功能节点等微观要素管控缺失[2]。部分区域存在开发建设控制力度不足,控制等级划分混乱等情况。

2 基于双修背景的空间重塑技术框架

旧城区的城市更新,是一个需要长期经营且极其复杂的过程,在修复和修补过程,既要考虑到旧矛盾,又要解决新需求。这是一个非常细腻的过程,需要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基于不同层面进行规划设计引导。“城市双修”是综合、多维的更新理念,是针对城市生态景观、用地结构、建设风貌、历史文化等方面问题而开展基于不同视角的修复与修补活动,体现了设计和营建的过程[3]。

本研究针对福州市旧城更新面临的主要矛盾,将城市双修理念和方式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城市空间重塑过程,整合融入了城市设计方式方法,提出以区域整体统筹为前提,以专项系统规划为基础,以城市要素控制和开发建设控制为手段的空间重塑策略。该策略旨在:既要在宏观层面统筹城市总体功能定位,响应片区实际发展诉求,又要在片区层面遴选主导功能、优化用地布局;同时,以专项系统规划为指导依据,进行分区、廊道、节点、标志物、界面等城市设计要素控制,并对建筑高度、开发强度、建设指标等进行合理管控。构建自上而下的纵向规划控制体系和专项系统的横向规划指引体系交叉并行的技术框架,为旧城区空间重塑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双修背景的空间重塑技术框架

3 金鸡山南片区规划实践

近年来,福州市提出了打造“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发展目标,全面开展城市形象品质提升行动。2017年4月,福州被列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对福州市的城市更新推进工作和城市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响应福州市委市政府要求,规划选取了目前重点发展的金鸡山南部片区进行重点打造,拟通过该项目实践探索旧城区空间重塑的全新路径。

3.1 片区发展现状

金鸡山南部片区总面积约220 km2,地处福州主城核心区北部,城市二环线从片区东侧边界而过,距离福州历史主城区仅1 km,是福州最中心的区域之一,也是城市开发建设最早的区域之一(图2)。规划地铁9号线、4号线呈十字交叉穿越该区,区域北侧金鸡山是福州开发建设较为完善的山景公园之一,同时有4条水系河道环绕而过,交通条件、山水资源条件均十分优越。

图2 区位分析

该片区存在大量的以旧社区、城中村、旧厂房等功能为主的区域,整体建筑质量较差,是整个城市的功能及价值的洼地。初步统计,金鸡山南片区可开发用地比例达60%,拥有较高的发展潜力,但区域内存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道路不成体系、路况较差、公共绿地不足等情况,亟待更新。

3.2 整体统筹,自上而下的规划引导与片区实际需求相结合

为避免金鸡南片区的城市更新出现就地块论地块、缺乏整体统筹的情况,更新研究中结合片区实际发展现状,从整个福州市的范围对该区域进行重新思考定位,实现目标与策略的上下对位。金鸡山南部区域位于城市传统服务轴东侧,位于城市改造提升的重要战略区域,根据《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分区发展指引,金鸡山南片区属于改造提升区片区,应逐步对现状工业、居住以及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重要示范区。基于该片区当前的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应进一步优化人口和功能布局,降低居住开发密度,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优化城市形象和风貌,增加公共绿地。

综上,该片区的更新重塑,一方面,通过全面改造与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集生态居住、滨水休闲、文化体验、商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力社区;另一方面,通过重塑山水城之间的空间景观关系,重现人文福州的街巷空间与特色气质。

3.3 遴选主导功能,优化用地布局

(1)主导功能遴选

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导功能,以居住、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为主。通过对山水资源、用地功能、交通条件、景观风貌、建筑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解读,借鉴国内外城市生态景观区域历史旧城区更新提质发展的成熟经验,提出该片区以综合居住、商务办公和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主的区域空间重塑策略。即以综合型居住区以及结合地铁站点开发的商务办公区为区域城市活力发展的基础,依托金鸡山公园、最美晋安河、地藏寺等山水文化资源,联动周边重要景点,形成经典的福州北部的文化旅游线,提升金鸡山南部区域文化活力。

(2)用地布局优化

重新梳理现状土地的权属信息,对已出让、划拨等用地的信息进行整合,保障所有权主体利益;同时,以挖掘存量、提升效益、优化景观、保障可实施性也是用地布局调整为基本原则,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对金鸡山南片区在原控规的基础上进行了11处用地调整,如分布在三八路沿线、浦下新村南侧等4个区域,主要调整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功能混合度,践行TOD理念,靠近岳峰镇北站、滨水地区的用地增加用地的混合度,布局商业商务等公服设施;二是优化部分共设施用地,结合规范,取消部分公服设施的独立占地如图3所示。

图3 用地优化前后对比

3.4 完善专项系统规划,强化专项规划指导作用

专项系统规划主要从各个专项系统角度弥补综合规划的不足,完善专项指导功能。由于旧城片区的城市更新受交通、景观、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该片区层面的专项系统规划,更直接有效地指导城市更新工作,提升空间塑造品质[4]。因此,本次研究对金鸡山南片区的综合交通、绿地景观、地下空间、历史文化保护、旅游系统等进行了专项研究,对各个专项开展了深入论证分析,提出了指标控制要求,为城市设计要素控制、开发建设控制提供基础支撑和指导依据(表1)。

表1 专项系统规划

3.5 植入城市设计要素控制,强化微型要素管控,落实建设有序、突出重点的更新需求

(1)开展生态修复,强化微生态要素控制

基于尊重生态和可持续的设计原则,修复并构建联通金鸡山与化工河的3条南北向生态景观廊道,用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缝合串联各个社区,划分组团边界,构成景观绿廊的生态基底的原则, 加强街心公园、小型滨水绿地、主题公园等微生态要素的控制,如表2所示。

表2 微生态要素控制

(2)强化节点及标志物等微型要素控制,有序推进重要节点建设

重要节点建设及标志物的控制是满足居民生活和情感需求,赋予旧城空间场所感和归属感、塑造城市形象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该旧城区空间重塑策略的节点及标志物等微型要素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节点控制:在规划范围内提取出滨水公园、山麓商业、温泉公园、文化公园、康山庙、滨水广场以及商业广场等7个重点建设节点和15个次要建设节点。3年内完成重要节点建设,5年内完成次要节点建设。保证节点空间分布均匀、联系紧密,可覆盖整个片区,满足以500 m为服务半径的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如图4所示。

图4 重要节点控制

②标志物控制:创造3个地标区域作为共享核心,利用轨道站点及城市道路进行组织串联,实现三大主题核心空间的功能共享。围绕轨道交通站点600 m半径范围内进行首期高强度聚集开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带动簇团式发展;打造多层次的公共中心,如图5所示。

图5 标志物控制

(3)保护临山界面,划分高度控制区

金鸡山是片区内高度控制考虑的核心要素,所以,根据与金鸡山的距离由近及远形成低、中、高3个高度控制区,形成三层次的山景天际线,近山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障观山视线的通透性,实现山与城的视线互动。

3.6 严格开发建设控制,结合实际情况明晰控制等级

(1)严格开发强度控制

容积率从轨道交通站周边至临山地区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保障山体景观的通透性。开发强度分为5个控制等级:容积率1.0以下主要为幼儿园等配套公建用地;1.0~2.0主要是部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及金鸡山周边用地;2.0~2.5主要为一般地区的居住用地或商住用地;2.5~3.5为地铁站及滨水区周边居住用地或商住用地,土地价值较好、开发经济效益高;3.5~4.0主要为岳峰镇北地铁站东侧商业商贸用地。

(2)划分建筑高度控制等级

遵循《福州市山体保护规划》对金鸡山周边建筑控高要求,参照《福州景观控制导则》中对3个建筑形成一个高度变化的建筑层次变化要求,严格控制中心轴线景观视廊、滨水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保持观山、观水的良好景观视线。建筑高度分为5个控制等级:0~36 m限高地块主要为公建类用地及金鸡山周边用地;36 m~60 m限高地块为一般地区的住宅类建筑,不影响观山视廊;60 m~80 m限高地块为地铁站周边、部分滨水地区周边的住宅及商住类用地;80 m~100 m限高地块为二化地块商务地块;100 m~120 m限高地块为岳峰镇北地铁站东侧商业商务用地,如图6所示。

图6 开发强度(左)、建筑高度(右)控制

(3)优化开发建设指标

重点调整可开发经营性用地的建设容量,优化开发建设指标,通过置换和优化调整,适当增加可开发经营性用地的面积,提升整体开发效益。

4 结语

时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旧城区的规划建设将越来越多得到重视。以关注城市转型和存量规划为前提的“城市双修”理念[5],与旧城更新提质的发展诉求相契合。福州旧城区在城市更新进程中面临的困境,也是我国其他城市旧城更新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研究以区域统筹为前提,以专项系统规划为指导,以城市设计要素控制和开发建设控制为手段的空间重塑策略,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纵向规划控制体系和专项系统的横向规划指引体系交叉并行的技术框架,是旧城城市更新与空间重塑的新尝试,希冀能为我国旧城空间重塑提供一条新的技术思路。

猜你喜欢

旧城区城市更新重塑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重塑未来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TOD/城市更新
李沧:再造与重塑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旧城区改造中的景观设计——大连老旧城区楼院环境改造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