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题”亦“大做”
——提升毕业总复习实效之策略

2021-03-12马剑妹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格钟面时针

马剑妹

(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 浙江嵊州 312400)

数学毕业复习课承载着融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合知识技能,内化数学思想和能力的目标任务。它在所有复习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简称“圆问题”)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重,也是毕业总复习的重头戏。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这部分内容梳理、内化、应用,切实提升复习实效,一直是教师研讨的重点和焦点。现笔者以“复习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例,来谈谈如何设计复习“小”例题,努力实现小题大容量的高效性,达到小题大辐射的目的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模式陈旧:千篇一律无重点

临近期末,笔者有心倾听了同行的多节复习课后,发现了总复习课中存在的一些通病。比较明显的有以下两点:

(一)蜻蜓点水式复习

在上复习课时,教师一般都先宣布课题,然后提问,梳理知识点。当课堂的顺畅度受阻时,教师就将所有核心知识用结构图画在黑板上。这样的复习属于蜻蜓点水式的“再现知识”而没有起到“建构知识”的作用,没有以教材为准绳将知识进行真正系统化的整理。

(二)漫天撒网式练题

复习课上,很多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依次进行流水线式的复习,因此一堂复习课只能复习一丁点知识,完全将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学生不但对内容失去新鲜感,而且整日淹没在题海中不堪重负。

那么,如何设计一些“精、巧、活”的小例题?笔者结合“圆问题”复习这一板块来阐述。

二、微格尝试:小试牛刀显成效

(一)起始题型夯基石

复习时应从基础的“常规题”复习起,以唤醒学生的记忆思维,从而为后面的拓展和提升做一个更好的铺垫。在“圆问题”复习时,我就设计了一道“小题”。

【题1】某钟面时针长10厘米,分针长12厘米,经过一昼夜时针的针尖走过的距离是多少?

学生解法:3.14 ×(10×2)×2=125.6厘米

设计意图:回顾圆周长概念,唤醒学生的知识旧知,检查学生对圆周长公式简单运用的熟练程度;对少数不能掌握这个基础知识的学生重新补习,力求做到基础一个不落。

(二)一题多法锤思维

复习课除了复习旧知以外,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一题多解正是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去思考去选择的最好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题2】某钟面时针长10厘米,分针长12厘米,当分针从整时走到钟面数字“9”时,分针针尖走过的距离是多少?

分割法:该学生运用了常规的分数切分思想,将钟面圆周平均分成四份,分针1小时走一圈,即一个钟面圆周长。分针从“12”走到数字“9”,只走了整圆周长的3/4。

【题3】某钟面时针长10厘米,分针长12厘米,当分针从1时整走到1:37时,分针针尖所划过的距离是多少?

计时法:时钟钟面圆周平均分成60小格,分针每1小格走1分,从整时点“0”走到“37”,共经过37个小格,即圆周长的37/60。此题较上题,分法更细,用整分数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运用了时间法完美地解出了此题。

(三)一题多变求发散

一题多变的目的是使学生摆脱“模仿多、分析少”的“负迁移”局面。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习题来强化学生的思维深度,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题4】某个半径为14厘米的钟面,时针长10厘米,分针长12厘米。现要在离钟面边缘4厘米处镶一圈合金,合金面积是多少?

3.14×〔(14+4)2-142〕=401.92(平方厘米)

圆环面积问题:此题就是求圆环面积,很多条件是多余的,学生很容易会多选或错选。

【题5】某钟面现在是5点,两只蚂蚁分别钉在分针和时针上,什么时候两只蚂蚁第一次重合?

钟面追及问题: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称为1分格。分针每小时走60格,而时针只走5分格,故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5点时针和分针的路程差是25小格,即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题6】钟面上9点过多少分钟时,时针与分针离“9”的距离相等,并且在“9”的两边?

钟面相遇问题:分针和时针在9的等距离两旁,说明分针与时针合行的角度是270度,分针与时针的速度分别是6度和0.5度,即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以上三种类型都是考验学生对相似题不同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反思感悟:有效出题的攻略

(一)突出梳理,铺设“吹尽狂沙”的通达之路

复习要通过梳理,将学生平时所学的零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在梳理《圆》复习内容中,教师除了整理刚学的圆周长、圆面积、扇形、圆环等常规知识外,还要复习串联旁及到的分数问题、路程问题、度量知识、钟面知识、间隔知识等。

梳理知识的线索:1.凸显历程。要凸显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突出核心。要突出核心知识,以便于用它们统率相关的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二)注重选题,走出“山穷水尽”的尴尬之地

策略贵在运用,运用重在选择。习题的选择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像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慎重选题。

1.串成“块状”。教师要紧密联系教材,将教材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点串联成习题,“以题代纲”,通过串烧题将重要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2.加点“佐料”。教师要给例题加点“佐料”,变出花样,比如在钟面追及中创造两只蚂蚁的嬉戏追逐情境,使习题形式变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例题要引出新信息,练出新花样,让学生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促使迁移,呈现“东风夜放”的丰富之意

一道高质量的复习题应该是始终围绕一个主题,看似简单但能演变出很多类型的题目,涉及很多方法,辐射很多知识点,真正起到“牵一题而动全课”的作用。比如以上设计的例题,一道小小起始题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提出了各种题目,涉及了圆周长、圆面积、植树问题、扇形计算、圆环计算以及路程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等众多知识点,实现了知识间的系统整合和数学方法的多角度联系。这些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各个层次的的学生,让他们能通过“做一题,学多法;会一类,通一片”,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四)提升思想,达到“可摘星辰”的高远之度

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对应于某种具体的方法,其背后还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圆”的复习课中,笔者设计的题目蕴含了各种思想方法:

◆画钟表图,蕴涵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

◆分割法,蕴涵的是分类的思想;

◆计时法,蕴涵的是运算的可逆性思想等。

数学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数学问题无法穷尽,但是学生只要形成数学思想,就能避免生搬硬套、机械模仿,就能策略思考、智慧运用。[1-3]

总之,一堂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美丽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但能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还能让数学知识与数学素养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小格钟面时针
正确的钟面时间
接着画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二年级)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安小格的夏天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