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生产中富硒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2021-03-12吴素春
吴素春,孙 梦,陈 悦
(武汉轻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硒与人类的健康密不可分,研究表明,硒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若人体缺硒,会产生精神不振、脱发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患克山病、大骨节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1]。通过富硒技术开发生产富硒农产品是弥补人体缺硒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硒营养元素认识的提高,富硒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开发力度越来越大,一些地区依托天然的硒资源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使富硒产业成为当地经济新增长点和农民致富新路径。发展富硒产业有利于充分开发我国的富硒土壤资源,改善硒资源区域分布严重不均的现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因此,提高富硒技术、发展富硒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富硒”的相关研究正逐渐受到学术界关注。徐春燕等[3]对湖北恩施州宣恩县富硒产业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邢美华等[4]研究指出湖北省富硒产业的突出问题,如龙头企业不强、科技支撑体系薄弱、标准和行业规范缺乏等;赵禹骅等[5]从全产业链视角分析了广西富硒产业的发展;汪发文等[6]研究认为发展富硒产业必须走以品牌与技术创新为主导的产业化道路。
我国富硒农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亟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目前有关富硒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仍比较薄弱,尚未发现系统研究富硒技术发展态势的文献。专利信息中蕴含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能够为创新主体在技术研发方向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提供情报支持。为此,基于专利信息剖析我国富硒技术创新的趋势和特征,把握富硒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将有助于我国富硒技术研发绩效的提升和富硒农业政策制定,对促进我国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专利文献是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大部分发明创造只通过专利文献公开。相对于其他文献形式,专利更具有新颖、实用的特征。通过对专利文献细致、严密、综合、相关的分析,可以从中得到大量有用信息。查阅专利文献后再开展技术研发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研究起点,而且可以节约研究时间和经费。
incoPat平台收录了全球海量专利信息,本文依托incoPat平台获取我国富硒技术相关专利数据,进而分析我国富硒技术的发展态势。在incoPat上检索标题含“富硒”的专利,限定专利申请日为2001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20年2月29日,共计检索到富硒技术专利7269件。以获取的专利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富硒技术专利申请量、技术领域分布、主要申请人、法律状态及运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受专利申请公开日的影响以及专利数据库存在的误差,2018-2019年的专利数据仅供参考。
2 我国富硒技术发展态势
2.1 富硒技术专利申请量分析
根据富硒技术专利申请量年度变化趋势(图1)可以看出,我国富硒技术近几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利申请量从2008年的87件增长到2017年的1303件,年均增长139.77%,按照近20年的专利申请量趋势图,可以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富硒技术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这充分说明富硒技术的关注度和创新力度不断增强。
图1 富硒技术专利申请量年度变化趋势
从专利类型来看,我国富硒技术发明申请专利最多,且增长迅速,从不到百件突破到上千件。外观设计专利数量比较稳定,但整体上也呈增长趋势。实用新型专利在2014年之前几乎没有,但2015-2018年迅速增长。发明申请专利始终占主导地位,说明我国富硒技术研发着重在对富硒产品、方法或其改进的新技术方案上,技术水平较高,并开始重视对富硒产品形状、构造的实用技术方案的研究;同时反映出我国富硒产品在外观的艺术性和美感的创造方面还比较薄弱。
2.2 富硒技术领域分布分析
图2是2010-2019年富硒技术前10位IPC分类及专利申请量,全部由A部和C部组成。其中C05G(分属于C05大类下各小类中肥料的混合物;由一种或多种肥料与无特殊肥效的物质,例如农药、土壤调理剂、润湿剂所组成的混合物;以形状为特征的肥料)专利数量最多,其次是A01G(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林业;浇水),约2000件,远高于其他技术领域,说明目前我国富硒技术主要涉及肥料、园艺、蔬菜等,使农作物中富含硒元素。C05G、A01G和A01C(种植;播种;施肥)从2017年开始增长迅速,其他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也在增长,但是不显著,比较平稳。
图2 主要富硒技术领域分布及年度变化
2.3 富硒技术专利申请人分析
图3展示了2010-2019年富硒专利申请人类别和主要申请人及其专利申请量年度变化。从专利申请人类别构成来看,企业是富硒技术的主要创新者,占申请人总数的55%;其次是个人,占23%;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机关团体等共占22%。从具体的申请人来看,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专利申请量达到73件,遥遥领先其他申请人;其次是全椒井府富硒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申请量为52件;黄开颜和谭泽文作为个人在富硒技术创新上有不俗的表现;大专院校中只有湖北工业大学跻身前十位;南通蛇类治疗研究所和广西农业科学院是科研单位中技术成果较多的机构。
图3 富硒技术专利申请人类别及主要申请人
对富硒技术专利主要申请人2010-2019年专利总数前10位的技术领域进行分析,发现长沙瑞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领域比较单一,全部集中在A23K领域,这与公司发展方向和研发的产品高度吻合。长沙瑞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开发微生物菌及无抗农产品的研究和应用,该公司设有饲养微生物工程实验室,将所需的营养与有益微生物相联合,开发出高品质、专业化的产品。而其他主要申请人在A23K领域的专利较少或者没有。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和全椒井府富硒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侧重于C05G、A01G、A23L三个领域;广西农业科学院和陆川县米场镇合美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C05G、A01G领域较突出;湖北工业大学重在A23L领域;南通蛇类治疗研究所和谭泽文在各技术领域几乎都有涉及;广西桂林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比较重视A01G、A23L、A01C三个领域。黄开颜在A23F与A23L领域聚焦。综合所有主要申请人的技术领域,C05G、A01G、A23L领域占比高,大约占前10位技术领域专利总量的50%,进一步说明C05G、A01G、A23L是富硒技术的热门研究领域。
富硒技术专利主要申请人专利价值度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价值度在5分的专利最多,有126件;其次是6分,有84件。超过60%的专利价值度在4-6分之间。专利价值度高的机构有湖北工业大学、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林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和陆川县米场镇合美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全椒井府富硒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和黄开颜专利数量虽然多,但价值度高的专利较少,大都处在4-5分。
表1 富硒技术专利主要申请人的专利价值度
从地域分布看(如图4),2001-2019年,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广西,申请量突破千件,堪称第一梯队;江苏、湖北、湖南三省专利申请量在400-800件之间,可称为第二梯队;山东、广东、陕西、浙江和北京都在200件以上,但不足400件,称为第三梯队;其余地区专利申请量都在200件以下,为第四梯队。
图4 富硒技术专利申请量地域分布
富硒技术专利的地域分布反映出富硒技术创新产出与地区硒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硒产业的发达程度有密切联系。我国硒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区土壤富含硒,有些则出现缺硒现象。主要的富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安康、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安徽石台等,富硒企业分布密集的地区也基本上是硒资源丰富的地区[2]。
2.4 富硒专利法律状态及运营分析
从专利法律状态看(如图5),富硒专利主要为实质审查、撤回、授权三种状态,分别占专利总量的37.77%、19.72%和18.94%;另外还有部分是权利终止、驳回和公开状态,合计占23.51%;放弃的专利不到1%。实质审查状态比例最高,表明我国富硒技术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加给专利审查带来一定压力,专利撤回的占比也比较高。专利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专利申请文件不符合初审要求、专利申请人在申请公布后撤回、专利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专利权人未按期缴纳费用等。
从2010-2019年富硒技术专利法律状态各年占比变化趋势来看,各种法律状态均有波动,只有放弃状态每年的占比都很小。2010-2014年,授权、撤回、权利终止、驳回这四种状态占主导地位,但是2015年后明显减弱,甚至有的状态在2017-2019年几乎消失。从2015年开始,实质审查和公开状态的占比飞跃式增加,而驳回、权利终止和撤回三种状态的占比则显著减少。可见创新主体对富硒技术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关注专利的含金量,专利质量有所提高。
如图6所示,2001-2009年期间,富硒技术专利转让数量都在10件以下;2010年开始增长,达到18件;2015年激增至54件;特别是2017年,转让数量高达101件,说明近年来我国富硒技术交易相对比较活跃。专利转让比较活跃的机构是安庆万草千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南宁市品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转让数量均超过10件,其他代表性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和恩施盛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受让专利在10件以上的代表性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富村微量元素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工业大学和恩施硒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图6 富硒技术专利转让趋势
转让专利中最受青睐的三个技术领域是C05G、A01G和A23L。富硒技术专利许可很少,许可人以个人为主,被许可人则以企业为主。许可最多的三个技术领域为C05G、A23L和A01N。
3 结论与建议
综合来看,我国富硒技术发展总体向好,但是要进一步发挥富硒技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在富硒技术的专利质量、创新内容、技术转化、异质创新主体的潜力激发和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加大对富硒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除了保证财政资金持续投入以外,还要广泛宣传富硒技术发展前景,吸引社会资本、创投基金等多元投入。二是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从富硒农产品的内涵、生产工艺、外观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紧密结合大健康方向,开发贴合市场需求的富硒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品类,提高富硒技术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区域性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丰富的创新资源,发挥企业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优势互补,合作研发富硒技术,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培养富硒产业人才。硒资源富集的地区之间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联合打造区域性甚至国际性富硒技术研发中心或富硒农业创新基地。四是完善富硒技术成果转化生态环境,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协作。建立涵盖专利导航与布局、专利申请与维护、专利转化运用等内容的富硒技术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强化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