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素养下的中职古诗词“公式化”鉴赏方法浅探

2021-03-11董郭凤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式化古诗词鉴赏人文素养

【摘要】诗词鉴赏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考试的一个难点。本文重点探讨以“公式化”的方法,化繁为简进行古诗词鉴赏,打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公式化;人文素养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础模块”部分,将更多的古诗词编入了教材,对古代诗文选读部分,提出了以前较为忽略的四个维度: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和民族化。诗歌鉴赏,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二)教学现状的要求

中职生没有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和文学底蕴,无法全面了解作者及其背景。比如杭州市2020年模块检测卷的古诗词鉴赏题考到的秦观,很多中职生能知道他是婉约派就不错了;至于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中的陈与义,绝大多数学生更是闻所未闻,又如何让学生通过作者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去鉴赏和解题?

中职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受限,无法对古诗词做太全面深刻的理解,只能凭借他们的实际能力来求得零碎的、浅表性的认识或理解,即使提供名人名家的现成解析说明,也不一定能让他们接受。

古诗词鉴赏题,不仅学生觉得难解,连语文老师也颇有畏难心理。诗歌鉴赏,由初中时侧重背诵,转变成高中阶段的多重鉴赏,如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等,难度往上拔高了许多。

然而,难解并非不能解。一旦找到方法,再难的任务也将迎刃而解。老师必须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个大背景下,找到行之有效的古诗词鉴赏方法,顺利完成古诗词鉴赏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古诗词鉴赏,感受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

二、内涵与目标

诗歌高度凝练,诗歌本身的意义是含蓄不确定、多义性的。在古诗词鉴赏中允许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中职生实际,尝试采用一种“公式化”的方法,即引导学生通过“公式化”,化繁为简,从诗词本身的字里行间来寻求答案,或从寻找古诗词的“诗眼”入手,或从重点词语探入,探究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其表现手法。在适当指导和不断训练的过程中,以求达到如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公式化”鉴赏诗歌方法,独立回答各种不同角度的古诗词鉴赏题,促进有效学习、自主发展。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初步学会独立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古诗词,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三、“公式化”的具体方法与训练过程

诗歌答题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思想感情、手法技巧、词语鉴赏、内容翻译。我们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去鉴赏古诗词,通过对词句的探究与解读,理解其思想内容,认识其表现手法。高中阶段,可对《风骚掠影》《高中必背古诗词》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与训练,因为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也是最适合他们训练与把握的。

具体操作中,我们把复杂的古诗词鉴赏简单化,进行“公式化”解读。“公式化”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1.从诗眼入手,探究诗意

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具灵魂的一个字,全诗的主旨所在。有些古诗的诗眼显而易见,只看题目就一目了然。如白居易《邯郸冬夜思家》中的“思”,从题目就可以轻易得知,是诗人浓郁愁苦的思家之情;如元稹《离思五首·其四》,“離思”意为对离人的思念,整首诗都表达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另一些古诗的诗眼稍不明显,但只要整体把握,找出那个感情色彩较浓的词就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抖擞”,意指振作,含有希望朝廷变法革新的意思。于谦《石灰吟》中的“清白”,表达作者保持坚贞纯洁的高尚气节的愿望。这些诗的诗眼浅显,初学者也易于把握理解。

有些诗眼的含义比较隐晦,需要仔细推敲。同是“醉”,李清照的《如梦令》“沉醉不知归路”的“醉”表达了词人醉后不知归路的欢娱之情,而李白《月下独酌》的“乘月醉高台”的“醉”,则表现出李白当时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又不想同流合污,只能饮酒抒怀孤寂苦闷之情。

有些诗眼,需要借助诗中其他词句进行比较、探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要同时对“寒雨”“夜”“孤”这些词的揣摩、分析,可得知作者正处在不幸之中,即两次被贬官,但诗人没有气馁屈从,而是保持了高洁的品性,诉说自己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剔透、纯洁无瑕。再如对高适《别董大》中“莫愁”一词的理解,也需要借助“千里黄云”“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些意象的分析,从中可见沉重、悲凉的气氛,很容易使人“愁”,而诗人却高呼“莫愁”,由此领悟到作者身处逆境,却保持了激昂慷慨的豪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也许已和同学们一起攀入了古诗词城堡的围墙,并大致窥见其峥嵘嵯峨的轮廓。

2.从重点词语入手,探究诗意

多数古诗词没有明确的诗眼,但总有一些重点词,委婉反映或暗示主旨,也称之为“诗眼”,它们多数以意象的形式呈现,内含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来探究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如王维的《使至塞上》,“长河”“落日”这些意象,诗人从大处落笔,画面瑰丽,意境雄浑,表达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责任感,歌颂了盛唐帝国的幅员辽阔。读李白《将进酒》,借黄河水奔腾前行这宏大的意象,从“奔”“回”富有力度的动词,读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读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烈的赞美之情。

这类古诗词比重较大,其深浅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对较复杂的诗词,安排学生训练时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下面对较复杂的诗词做些探究分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用了“方好”“亦奇”“总相宜”三个赞叹,写出西湖之美,表达他无比赞美之情,浅显易懂。他的另一首《望湖楼醉书》就不是那么好懂了,诗中既用了“黑云翻墨”这样沉重的意象,又用了“未”“乱”“散”这种否定、揶揄的词,可见表达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感情,既有对时事的不满和批评,又决心有所作为,末句体现的乐观精神,才是诗的主旨。李白《行路难》中的景象比较复杂,互相冲突矛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与“拔剑”“茫然”之间形成反差,“黄河”“太行”“济沧海”之豪情与“闲”“梦”之消极情绪也不协调,这首诗表现的正是一种复杂矛盾的感情:从痛苦惆怅中解脱出来,走向豪迈。

至此,我们应已进入了古诗词城堡的庭院,绚烂华彩的室内景象正在我们眼前闪烁,强烈地吸引着我们进一步努力探入其中。

(二)探索规律,登堂入室

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对古诗词有了较多的了解,也基本掌握了鉴赏古诗词的“母公式”,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的训练,套用“子公式”,探索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多角度地较深入地鉴赏古诗词。

1.了解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①托物寓意。诗歌表达多含蓄,情感由意象为载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很少直接表达诗人情感,偶一为之,不失为点缀,令人耳目一新,若用多了,就成了老生常谈。因此,绝大多数古诗词都用托物寓意的方法来表情达意,将诗人的情感融合在景物亦即意象之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修辞的运用,使物我浑然一体,更突出了时局动乱给人民带来的剧烈伤痛。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景寓情,化抽象为具体,表现了词人孤寂痛苦的离国之苦。其他例子在上文中已举了很多,此不赘述。

②用典。典故一般为大家所熟知,可以进一步表达复杂的感情,深化诗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典周瑜火烧赤壁、小乔初嫁的少年得志来反衬自己年老失意的那种无可奈何。杜牧《泊秦淮》借南朝陈后主艳曲《玉树后庭花》典故,直接体现了统治者们不顾国家安危的荒淫无度,暗示了当时深重的统治危机和风雨飘摇的局势,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用贾谊、王粲、范蠡、庄子等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虽遭小人谗言,仕途受阻,却仍奋发向上,永不妥协的远大抱负。用典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但如果同学对典故不了解,就会成为盲区。所以,在诗词教学中要多加提示,扩大知识面,多了解典故,切记不能仅看字面意思,望文生义。

③对偶。对偶是诗歌中用到最多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因而应对它在诗中的作用有所了解。它常常是诗的中心所在,成为诗眼或警句、名言。如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属对偶精严、含义丰富的千古名句。一般律诗用两对,绝句用一对,而王维《山居秋暝》、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绝句》和柳宗元《江雪》等四句两联都对,却无呆板、单调之感,自是高手之作。

④反衬。反衬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但也要注意陷阱,因为用于反衬的内容常常与诗的主旨相反,必须正确理解反衬的作用。高适的《别董大》是一首感情奔放豪壮的诗,诗中却用了“北风吹雁雪纷纷”悲愁之景来反衬。杜牧的《山行》写的是美景,抒的是喜情,诗中的“寒”“霜”也用到反衬。辛弃疾的《破阵子》以前面的雄壮高亢、激越豪放反襯末句深深的悲愁。反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则以前几句的凄凉惶恐反衬末句沉郁悲壮的豪情。由此可见,反衬的作用在于使诗的内容丰富多样,使诗的主旨更加突出。读诗的时候,必须弄清一些相反的意象中,谁是主旨,谁起反衬作用,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意。

⑤炼词。炼词是古诗词的一种创作手段,如卢延让的《苦吟》“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便是很好的佐证。“推敲”更是几乎每一个中学生都知道。由此可见古人的炼词功夫,读诗应该领悟其妙处。杜诗《望岳》中的“凌”字用得好,若用“临”,就差远了。“凌”字不仅写出了泰山凌驾于众山之上的特点,而且隐含着青年诗人勇攀高峰的凌云之志。岑参诗句“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字用得奇,从来只听说“风吹红旗”“红旗飘飘”,这里却用了表示牵拉的“掣”字,但正是这个字一方面生动地写出了边塞寒风凛冽、红旗冻得僵硬,既吹不动、更飘不起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许还隐藏着友情依依难舍的含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怒”“卷”,动词入篇,而且透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用秋风的无情,来反衬诗人栖身之处被毁全家蒙难的那种悲苦之情,进而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因此,把握古诗词中炼词的特点,能更好地对诗歌进行剖析。

2.掌握一些典型意象的寓意

古诗词中的一些形象因为被许多诗人反复使用,具有了很高的典型性,它们的象征意义几乎被固定了下来。掌握这些形象的含义,有利于理解诗意,因此,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归类、明确。

①气象类:明月象征思念。月亮阴晴圆缺,意寓悲欢离合。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对远方妻儿的无限思念到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国破家亡的无限伤痛,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古代版到“月亮代表我的心”的现代版,无论是思亲、思情、思故乡、思故国,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都属此类。再如北风、雪霜则意寓孤寂、悲苦;春风、春雨则象征祥和、幸福。例子上文多所提及,此处从略。

②地理类:山河、江海、星辰、大漠以磅礴之势象征豪情壮志。如杜甫的“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李白的“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象征英雄的壮志豪情。

③动物类:子规(杜鹃)、乌啼,常常在夜里啼叫,声音凄切,有点像“不如归去”,常意寓悲苦凄切之情。杜甫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表现了凄凉孤苦的景象,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表达诗人被贬时的悲凄之情。

④植物类:杨柳,意喻惜别,因唐有折杨柳送别的习俗,唐诗中常以杨柳寓惜别之情,李白有“杨花落尽子规啼”之句,王维有“客舍青青柳色新”之句,都有类似的含义。梅、菊、松柏象征高洁、傲岸、坚贞,古今一律,不再举例。

至此,我们已掌握了初步鉴赏古诗词的方法。通过“公式化”这把钥匙,开启了古诗词鉴赏的大门,真正进入了古诗词城堡的内厅,并且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情欣赏里面华美的景象,甚至把玩室内精致的器具。

四、成效与反思

如上所述,用“公式化”的方法解读古诗词,化繁为简,给学生以抓手,实在是一种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正因其简单,才适于中职生去应用并掌握,在考试中占得先机。在近几次市统测中,笔者所带班级在诗词鉴赏这一块,得分率明显高于同类学校。有人还因为掌握了方法而爱上了古诗词,认为古诗词韵味十足,易于上口。以前对内容疏于理解,现在通过训练,提升了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这正是语文学科的培养方向。此外,我们准备将这种方法推广到整个备课组,让大家来实验,以期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也可激发大家的教研兴趣,都来参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争取向“理想的教学”迈进。

诗歌鉴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合作,逐步推进。在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引之下,多加训练,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魅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本波,章宏积.接受美学在新课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2).

[2]张弛.中学古诗文教学与学生的人格发展[J].教学月刊,2005(7).

[3]张辉.诵读经典古诗词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J].新作文·金牌读写,2015(9).

[4]薛金星.古诗词曲鉴赏手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董郭凤,女,1978年生,浙江杭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及学生心理成长。

猜你喜欢

公式化古诗词鉴赏人文素养
角色的千人百面,演员的殊途同归
英语议论文限时写作教学启示:TAECH公式化写作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渗透当代写作的探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考点赏析
公式化语言加工研究的目标、问题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