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B的通航企业事件信息自主上报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1-03-11靳慧斌马明霞朱孟昌穆晓萌
靳慧斌,马明霞,朱孟昌,穆晓萌
(1.中国民航大学 通用航空学院,天津 300300; 2.中国民航大学 飞行技术学院,天津 3003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市场发展快速,但是安全形势却日益严峻,2010—2019年均发生事故6起,年均死亡5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往往呈现出复杂性、突发性、后果的不可预知性、一定的可预防性。然而,数据资料显示近10 a上报的通用航空事故征候与事故数量之比仅介于1.2~12之间[1],这与持续披露的通航企业瞒报、漏报事件信息的失信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探讨通航企业不安全事件信息自主上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高其自主上报的积极性,分析不安全事件,可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次数、为不安全事件的预防做好决策依据,对于完善通航运行信息监控网络,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建设民航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elmreich[2]从行业文化、职业文化、组织文化3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如何影响飞行人员的安全信息报告行为;刘俊杰等[3]发现安全文化的差异性会影响自愿报告的提交及其内容。齐晓云等[4]、崔振新等[5]分别构建个体自主上报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和自主报告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国际发达国家航空信息服务系统已较完善,我国民航领域的自愿报告系统已成熟,借此郎鑫星[6]开发了适用于通用航空企业的不安全事件信息上报系统。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理论支撑,多将自主上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罗列,缺少对影响因素及上报行为间作用机制的探索,无法指导提高信息报告意愿的干预措施。借鉴不同行业对信息上报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领域多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因素间内在联系[7-9]。
因此,本文引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基础框架,设计量表并运用差异显著性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探究通用航空企业事件信息自主上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局方制定专门的通用航空事件信息管理规范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1 模型构建及基本假设
1.1 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经过近30 a的发展,在不同领域[10-11]的适用性均得到证实,如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企业标准化创新行为[12]、企业并购意愿[13]等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等,现已成为行为意向研究的普适模型。对于事件信息报告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站在信息加工角度来诠释整个行为决策过程[14],其本质即剖析行为产生机制,从而针对目标群体,提出敏感性的干预措施[15]。
TPB是开放式模型,为提高其解释和预测能力,在不同的实证研究下可适当增添新的变量[16],根据国外的Lawton[17]和国内的陆秀文等[18]的研究成果,认知(包括对事件信息上报流程、范围、意义及相关制度等的了解及掌握程度)显著影响事件信息报告行为。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思想,根据事件信息报告行为分析及影响因素梳理结果,构建通用航空企业事件信息报告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虚线为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其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为内因潜变量,认知、感知成本、感知收益、示范性规范、指令性规范为外因潜变量。
图1 通用航空企业事件信息报告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Fig.1 Theoretical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incident information report of general aviation enterprises
1.2 研究假说
本文对通航企业自主上报事件信息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做出如下假设:(图1中H1~H10分别表示潜变量之间的假设路径)
H1:行为态度显著正向影响事件信息报告意向。行为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行为态度,且当企业的行为态度越积极,那么其进行事件信息报告的意向就会越强烈。
H2: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事件信息报告意向。主观规范越强,企业进行事件信息报告的意向越强。
H3:知觉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事件信息报告意向。知觉行为控制指主体对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感知程度。知觉行为控制越强,企业进行事件信息报告的意向越强烈。
H4:感知收益(Perceived Benefit,PB)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
H5:感知成本(Perceived Cost,PC)显著负向影响行为态度。Zhao等[19]曾证实感知成本与感知收益影响主体行为态度,因此,认为感知成本和感知收益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
H6:示范性规范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
H7:指令性规范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主观规范包含示范性规范(Demonstration Norm,DN)和指令性规范(Mandatory Norm,MN)。示范性规范指参考群体通过自身示范性行为影响企业进行事件信息报告;指令性规范指参考群体通过强制指令促使企业进行事件信息报告,指令性规范是行为主体对外部压力的感知,感知压力越大,主观规范越强。
H8:认知(Cognition,C)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
H9:认知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知-信-行理论认为行为的产生受行为态度的影响,行为态度又受到主体认知影响,Evans等[20]证实,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不足影响其态度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报告行为。
H10:企业信息的不同在自主上报事件信息的各影响因素方面有显著差异,进而影响企业行为意向。企业信息主要从企业性质、员工数量、成立年限及所在地等方面进行调查,企业性质往往代表企业逐利性,通常民营企业更加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会更加排斥影响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成立年限体现文化底蕴,员工数量代表企业规模,成立年限越久远、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管理、规范往往存在一定优越性及可借鉴性;其次,企业所在地往往影响着其受到的当地局方的监管力度,从而影响事件信息报告行为。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和收集
本文实证研究借助线下和网络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问卷的初次修订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访谈了安全信息管理人员、通航企业管理人员及民航安全信息管理研究方面的教授等专业人士,根据访谈内容及专家咨询表的收集结果,整理得到专家意见并对问卷内容进行相应的修订。二次修订采用小规模的预调查,对预调查的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并修订,最终生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共收集170份,剔除存在明显规律或内容缺失的11份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59份。
2.2 样本特征与变量描述
样本数据显示,国有性质企业占比较高,占62%;被访问企业中以成立年限超过5 a的为主,企业中员工数量少于30人的最多,占比42%,企业员工人数大于500的最少,占比9%,表明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等7大管理局。
为防止数据过度偏态,本文采用李克特7分量表,其中1表示完全不了解/非常不同意/一定不会,7表示完全了解/非常同意/一定会。变量问题设计方向,见表1。
表1 变量问题设计方向Table 1 Problem design directions of variables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样本信度和效度检验
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发现:在剔除克隆巴赫α系数不符合标准的题目后,剩下的题目经过再检验,潜变量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在0.714~0.856之间,符合大于 0.7的标准条件,表明测量结果稳定、一致及可信;KMO>0.5,Bartlett球体检验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样本的效度符合标准,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
经过信效度分析,满足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基本要求,借助AMOS 24.0软件构建通航企业自主上报信息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图,导入问卷数据,对模型进行计算,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是否匹配。在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修正指标的提示,综合考虑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图和修正指标,对模型加以修正,修正后的通航企业自主上报事件信息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如图2所示,本文按照国际惯例选取7个指标来评价研究。模型适配判断,结果见表2。
由图2可知,潜变量即一级指标的因子载荷量的最大值是0.93,最小值是0.21,显著性概率值P都在0.01置信水平下显著,方差、误差值均为正,表明结构方程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可以较好地适配。由表2可知,最终除GFI,AGFI外各拟合指数均达到标准水平,考虑到仅GFI,AGFI未达标,且其值接近0.9在可接受范围内,故认为修正后的模型整体适配度达标。
依据图2中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因子载荷系数。各潜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系数,结果见表3。
1)认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企业认知对企业行为意向具有正向直接效应,假设H9得到验证,结合图2可知,对企业认知影响系数最大的因子为法律法规认知程度,此外还包括报告范围及报告意义认知程度等。提高企业对于事件信息报告相关法律法规、报告范围及报告意义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行为意向。
图2 修正后的通航企业自主上报事件信息意愿结构方程模型路径Fig.2 Revi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path of self-report willingness about incident information of general aviation enterprises
表2 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摘要Table 2 Summary of model fitness test results
2)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行为态度对企业行为意向具有正向直接效应,假设H1得到验证。结合图2可知,对企业行为态度影响系数最大的因子为重视程度,其次为义务与责任感及主观态度,提高企业对于事件信息报告的重视程度、增强企业义务与责任感、普及事件信息报告的必要性,有助于提高行为意向。此外,感知收益正向影响企业行为态度,感知成本负向影响企业行为态度,假设H4,H5得到验证。
3)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主观规范是行为意向的最大影响因子,假设H2得到验证。主观规范主要来自局方规范及行业规范。此外,示范性规范及指令性规范均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假设H6,H7得到验证,2者通过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效应。结合图2可知,企业示范性规范主要来自局方鼓励性、行业趋势及局方宣传培训,指令性规范主要来自局方监管力度及诚信管理制度。
表3 各潜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系数Table 3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each latent variable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4)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直接效应,假设H3得到验证。结合图2可知,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因子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报告能力、人员配备、可用资源,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硬软件等配置,对提高企业行为意向具有积极作用。
3.3 差异显著性分析
按照企业性质将企业划分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按照企业员工数量将企业划分为30人以下、30~100人、101~500人及5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按照企业成立年限将企业划分为成立3 a以下、3~5 a、6~10 a及10 a以上企业,按照企业所在地将企业划分为东北、华北等7大地区企业,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经检验(企业性质:P<0.01,企业规模:P<0.01,企业成立年限:P<0.01,企业所在地:P>0.05),因此,不同性质企业、不同规模企业和成立年限不同的企业行为意向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地区企业行为意向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假设H10得到部分验证。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成立年限企业行为意向对比,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性质、规模、成立年限企业行为意向对比Fig.3 Comparison 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enterprises with different natures, scales and years of establishment
由图3可知,国有企业的事件信息报告意向显著高于民营企业。500人以上较大规模企业行为意向显著高于500人以下较小规模企业。成立3 a以上的企业行为意向显著高于成立3 a以下企业。
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对不同性质、规模、成立年限企业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如图4所示,不同性质企业在损坏形象、影响利益及可用资源3个因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更担心报告事件信息会损坏企业形象、影响企业利益,另外民营企业可用于事件信息报告的资源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从而导致民营企业行为意愿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报告能力、人员配备和增加工作量3个因素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500人以下较小规模企业进行事件信息报告的自身能力较弱,安全信息管理人员配备较不完善,且更加担心事件信息报告会增加安全工作量及工作难度,从而导致较小规模企业行为意向显著低于较大规模企业。不同成立年限企业在义务与责任感和对事件信息报告的意义及法律法规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立3 a以上企业对于事件信息报告意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显著高于成立3 a以下企业,且其对于事件信息报告具有较强的义务与责任感,从而导致成立时间较长企业的行为意愿显著高于成立时间较短企业。
图4 不同性质、规模、成立年限企业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对比Fig.4 Comparison on factors affec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enterprises with different natures, scales and years of establishment
4 结论
1)通过研究表明,从问题改善性及事件警戒性入手提高企业事件信息报告的感知收益,降低事件信息报告对于企业形象、绩效、利益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对于提高企业行为意向具有积极作用。
2)对法律规章的约束力及规范性的认知,亦是主要影响因素,加大对通航企业事件信息报告相关规章、制度、罚则的宣传、教育,使其发挥警戒作用,培训教育内容应尽量多结合实际案例,引发企业共鸣,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事件信息报告的重要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企业性质、规模、成立年限显著影响通航企业事件信息报告行为意向。
3)局方应充分重视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反馈内容的有效性。反馈的及时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再次报告意愿,而反馈内容的有效性能帮助企业改善问题,企业可借助局方丰富的可用资源数据库获取类似事件综合信息,从而获取改善问题的可借鉴经验及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