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公开专利中中医治疗抑郁症的遣方用药特点

2021-03-11景成辉高长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行气方剂抗抑郁

景成辉,高长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抑郁症(depression)是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的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常伴有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等表现,并且还可出现躯体化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 年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抑郁症患者约有3.22 亿,患病率4.4%,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为4.2%。高患病率、高致残性、高疾病负担使得抑郁症成为困扰全球的严重健康问题[1]。抗抑郁药的运用是治疗抑郁症的必要选择,目前临床治疗抑郁症多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但往往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如腹泻、头晕、恶心、呕吐等,从而降低患者的依从性。抑郁症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证候多样,西药抗抑郁不良反应大、易成瘾、有药物依赖性等缺点[2],并且常见的抗抑郁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从而增加死亡风险。我国中医学对抑郁症认识较早,《黄帝内经》中“悲”“忧”“不乐”等是关于抑郁症的较早记载;大约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的“伏翼”“合欢”等是干预治疗此病证的最早中草药记载[3]。后来伴随中医药的发展,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更深刻地认识了抑郁症,总结出养心、温阳、疏肝、健脾等治法。中医学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并注重整体治疗。在理法方药上具有灵活性,在药效上具有安全性,因此在未来抑郁症的治疗中拥有独特的优势。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并无完整的体系和统一的标准,本研究通过对近13 年公开专利中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的研究,统计出在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时选取频次最高的检索证型、方剂和中药,分析归纳遣方用药的基本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检索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2007 年(包括2007 年)—2019 年所有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资料(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以主题词(抑郁、郁证)+关键词(方剂、中药)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文献544 篇。其中收录标准如下: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7 年1 月1 日—2019 年12 月31 日(共13年);文献阐述疾病属于中医学郁证、百合病、脏躁、癫狂范畴,西医抑郁症范畴;文献中所纳入的病人不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临床干预因素:中医方药为主的中医疗法、中医方药结合西药。

1.2 排除标准

无具体中医方药的研究文献;以动物实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文献;合并有躯体性疾病者,包括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抑郁症状及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特定抑郁症患病人群,如怀孕后、更年期及卒中后抑郁患者等;重复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e 3.1 建立数据库,根据文献收录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文献数据采用双人录入的方法录入数据库,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录入情况

根据检索方法,共检索到文献544 篇。然后按照收录与排除标准剔除以动物实验为主、抑郁症合并其他疾病、无具体方药和重复发表的文献478 篇,最终录入66 篇。共涉及证型15 种,方剂45 首,中药126 味。

2.2 所录入证型频次分析

在录入的66 篇文献中,存在明确辨证分型的文献有11 篇,大部分文献没有明确辨证分型。经统计,共涉及证型15 种,肝气郁结型最为常见,在有明确辨证分型的11 篇文献中共出现8 次,其次为肝郁脾虚型、痰气互结型和心脾两虚型分别各出现4 次。出现频次在前7 位的证型见图1。

图1 证型频次分布图

2.3 所录入方剂频次分析

中医学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仍是经方占据主导地位,经统计,所入选文献中共录入方剂45首,出现频次最多的4 首方剂分别是温胆汤10次、半夏厚朴汤5 次、逍遥散5 次和甘麦大枣汤4次。柴胡疏肝散、梅核解郁汤、血府逐瘀汤、归脾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现频次各为2 次。

在录入的45 首方剂中有几首为两首经方的合并,如半夏厚朴汤合木香槟榔丸加减、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大多数为经方加减,如温胆汤加味、甘麦大枣汤等;也有小部分自拟方,如自拟解郁安神丸、自拟中药解郁汤、自拟抗抑郁汤、自拟金萱解郁方。另外,近几年新研究出的治疗抑郁症的方剂有欣悦1 号、欣悦2 号、欣悦3 号、欣悦4 号、欣悦5 号、喜乐宁颗粒、解郁安神颗粒、槟榔十三味丸、脑灵素胶囊、刺五加脑灵胶囊、百乐眠胶囊。出现频次在前11 位的方剂见图2。

图2 方剂使用频次分布图

2.4 所录入中药频率分析

经统计,共涉及药物126 味,药物出现总频次为721 次。使用频次最高的13 味中药分别为茯苓40 次,甘草39 次,柴胡和半夏各37 次,白芍和陈皮各24 次,郁金23 次,香附20 次,厚朴18 次,白术、川芎、大枣和生姜各17 次。茯苓、甘草、柴胡、半夏的使用频率超过半数,其中茯苓使用频率为60.6%,甘草使用频率为59.1%,柴胡和半夏使用频率为56.1%;白芍、陈皮、郁金、香附的使用频率也略高,白芍和陈皮的使用频率为36.4%,郁金的使用频率为34.8%,香附的使用频率为30.3%;厚朴、白术、川芎也是医家治疗时常用的药物。频次在前13 位的中药见图3、表1。

图3 中药使用频次分布图

表1 2007~2019 年发表中医治疗抑郁症研究文献中常用的11 味中药情况

3 讨论

现代医家认为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不可一概而论,主要涉及心、脾、脑、肝、胆,其差别主要由患者的体质因素、性别、年龄、所处环境不同而引起。金光亮等[4]提出“七情所扰,病归于肝”,认为抑郁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七情所伤引起肝气郁结,从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病。郝万山[5]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精神刺激有关,但心、肝、胆三脏是引起抑郁症发病的主要脏腑,三脏阳虚、气虚是发病的体质因素,而精神情志刺激则属于诱发因素。因此,抑郁症的发病主要与心、肝、胆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抑郁症的发生多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密切相关,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以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病位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初病因气滞而挟湿痰、食积、热郁者,则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如久郁伤神,心脾俱亏,阴虚火旺等均属虚证。

3.1 方剂运用特点分析

通过统计发现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在治疗抑郁症中相对使用较多。温胆汤更是位于首位,温胆汤在中医方剂中是祛痰剂,功用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或呕恶呃逆,或眩晕,或癫痫等,苔腻微黄,脉弦滑。加味温胆汤中加茯苓、厚朴、合欢花、石菖蒲等药物,以增强其健脾理气、燥湿化痰、宁神解郁的作用[6];据临床观察加味温胆汤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减轻患者情绪低落、纳差、失眠等症状,有助于提高抑郁患者的执行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有效抗抑郁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6]。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痰气互结之梅核气的代表方。功用为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气。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为臣药;二药相合,化痰结、降逆气,痰气并治。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无由生;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以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本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气顺则痰消结散,痰化则气行郁开,痰气并治,行中有降。郭春华等[7]通过大鼠行为学实验测试得出半夏厚朴汤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甘麦大枣汤在中医方剂中是安神剂,为治疗脏躁之代表方,功用为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主治脏躁,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略数。方中重用小麦,取其味甘性凉,补心养肝、益阴除烦,使心神安宁,为君药,《灵枢·五味》曰“心病者,宜食麦”。甘草味甘性平,可补气养心、和中缓急,为臣药。大枣味甘性温质润,可益气和中、缓急润燥,为佐药;三药相合,共奏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逍遥散在中医方剂中是和解剂,功用为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据临床观察无论是逍遥散经典方还是其衍生加减方均有较好的抗抑郁疗效[8]。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方剂中是理气剂,功用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柴胡疏肝散加味加精神治疗有利于解除病因,使患者正确认识对待疾病,增强信心,促进郁病的好转和痊愈;柴胡疏肝散加味配合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9]。血府逐瘀汤在中医方剂中是理血剂,功用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据临床观察其对于抑郁症的气滞血瘀型具有较好的疗效[10]。归脾汤在中医方剂中是补血剂,功用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脾不统血证,据临床观察其对于抑郁症的心脾两虚型具有较好的疗效[10]。

从以上方剂特点可以看出近些年中医治疗抑郁症(郁证、百合病、脏躁、癫狂)的选方多为理气剂,其次为祛痰剂。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而痰饮致病易阻滞气血运行,易于蒙蔽心神,因此常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理气剂、祛痰剂的应用则可使肝气条达,脾气健运,气顺则痰消,气血调和,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所以理气剂、祛痰剂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抑郁症。

3.2 中药运用特点分析

所录入前13 位中药中茯苓使用频率最高,其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可用于痰饮眩悸、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能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另外有研究发现茯苓的有效成分之一硫酸茯苓多糖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11]。甘草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其功效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气不足,心悸气短,脉结代等。近年的药理研究发现甘草的多个有效成分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12]。柴胡疏肝解郁、疏散退热、升举阳气,可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等,为治肝气郁结证之主药。柴胡有效成分之一柴胡皂苷α 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13]。半夏功效为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证,还用于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等。白芍功效为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陈皮功效为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郁金功效为凉血、活血行气、利胆退黄、清心解郁。香附功效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厚朴功效为消胀、行气、平喘、燥湿。川芎功效为祛风止痛、活血行气,有“血中之气药”之称。《本草汇言》谓其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上行头目”。从以上中药功效特点可以看出其共通之处皆立足于心、肝、脾三脏。由此可以看到近年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多从补益心脾、疏肝行气、健脾祛湿化痰论治。

通过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医治疗抑郁症的遣方用药特点,其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抑郁症辨证组方提供参考,并为基层医生对抑郁症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猜你喜欢

行气方剂抗抑郁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