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1-03-11陈素梅
陈素梅
摘 要: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综合运算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的形成审题、解题的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当设立正确的问题讨论环境,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文章就学生数学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解题能力
引言:
小学二年级涉及一些简单的推理过程,需要学生在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形成数学解题逻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思维。在此期间,教师需引导学生清晰的理清各类应用题中条件和结论的关系,结合所学习的知识点展开思考,从而解决各类数学难题。另外,教师也应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自行理解梳理知识点脉络,形成科学的解题习惯。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二年级阶段数学问题大多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现,学生仅需提炼出应用题型的重点,抓住问题的题干,才能正确的理解问题。学生应当具备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在实践探讨中掌握问题的分析思路,再结合混合运算模式找到问题的解法。因此,教师应当侧重开发学生的审题、解题思维,在整理题目信息的过程中形成做题思维,有利于让学生在强化读题、解题期间掌握问题的考察实质。同时,教会学生精读各类数学问题,也能帮助学生明白题目所叙述的要点,可在开发学生审题习惯期间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 侧重数学概念引导,夯实理论基础
数学教学渗透期间,教师应当整理所学习的知识点内容,要求学生结合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分析与题目相关的运算技巧和运算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运算方法、运算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侧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指导学生从数学问题出发,整理出可使用的数学条件,方便解决各类数学难题。例如在人教版《混合运算》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说明常见四则运算、括号的知识点内容,说明乘除法、加减法、括号的运算等级,加深学生对运算等级知识点的理解。此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指导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条件元素[1]。①二年級(4)班共有48名学生和8名任课老师,“元旦节”活动要求本班的师生参与演出,每6名学生共同表演1个节目,每1名老师表演1个节目,试问本次元旦节文艺会演本班要完成几个节目?整个题目是关于简易数学问题的混合计算,需要学生理解“人数”和“节目”的关系,并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A则想到这个问题使用了除法和加法两组运算,并提出“每6名学生要表演1个节目,所以学生们要表演48÷6=8(个)节目;每1名老师要表演1个节目,所以老师们要表演8÷1=8(个)节目,那么本题文艺会演需要表演8+8=16(个)节目。”通过指导学生自行罗列出题干和问题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在理清问题逻辑的同时进行数学计算,可帮助学生在巩固学习期间掌握数学解题方式,也能帮助学生解决审题过程的失误。
2. 明确发散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期间,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探讨,分析各组问题的内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中融入特定的探究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情境中的提示展开思考,审清题目中所包含的条件内容,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讨各类问题。例如人教版《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运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生活中多彩的物体形象,如天安门、客用飞机、蝴蝶、双喜窗花、汽车、手机、水杯等元素,让学生细致感受各类物体的特征。在此期间,教师可提出问题,“在上面所提到的物体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理解该问题期间,学生需自主联想各类物体的构造方法及构造特点,尝试画出展示物体的样貌。其中,学生B利用客运飞机的平面模型图进行了探究,探究中他发现客用飞机的左右两边的构造是完全一致的,并且还想到战斗机的左、右两侧也是一模一样的,于是他将这两个图像进行了对折,发现两张图中均有一条折痕,而折痕左、右两侧的形状是相同的。此时,他分别将其他物体进行了对折,发现本题的考察要点是“轴对称”,那么保持图形左右两侧完全重合的线就是对称轴,满足这个条件的有天安门、客用飞机、蝴蝶、双喜窗花和汽车;但是手机和水杯模型对折后的图形无法重合,原因正是手机的只有左侧有摄像头,而右侧没有。通过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思路并解决问题,发现与对称轴相关理论要点,得到了“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也能让学生根据问题想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2]。
3. 结合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巧用生活化问题提出与数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根据实践问题提出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对数学难题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创造各类生活化情境,教会学生快速抓住问题中的条件和提问考察的方向,快速处理所提及的数据。例如人教版《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即“一、十、百、千的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观察以下空间中发生的故事。“运动会需要使用体育馆,试着想想观众席可以容纳多少人?”在本问题的探讨中,学生审题后发现考察的是“人的总数”这一问题,于是展开了问题设计。其中,学生C提出“观众席的座位数可以一个一个数,加起来就是容纳人数。”学生D则提出:“观众席的座位数是固定的,所以我只用数出有多少排,有多少列,再使用乘法运算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体育馆有35排,29列,所以一共可以容纳35×29=1015(人)”在探索中学生还发现“十个1就是十,十个十是一百,那么十个100,就是一千。”总之,为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教师可营造出不一样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自行想象,将它们列式计算,得到问题的结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培养期间,教师应当设定科学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在审题期间自主掌握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邢丽娜. 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才智,2019(07):24.
[2]张帅.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7-18.
3688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