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程提问模式的有效措施

2021-03-11富瑶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措施

富瑶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形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育模式限制了高中数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课程提问模式应时而生,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潜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收获一定的启发,从而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提问模式;措施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只注重提问数量、不注重提问质量、缺乏层次感、缺乏趣味、不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等提问的弊端,创新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从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程提问模式的有效措施来进行阐述。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出台,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当中积极贯彻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提问环节关系到教学质量,借助此种教学方式,将使教师更为高效地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进程,同时亦能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当中,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养成与提高。借助课堂提问,亦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就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点和帮助,从而达成教学相长的目的。可以说,高中数学教师依托有效的课堂提问,将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专注力进一步加强,进而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进步,从而使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综合教学能力都得到显著增强。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程提问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把握好所提问题的质量

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中对学生频繁提出问题,不过其中的一些问题实际教学意义有限,实则是这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形式主义,课堂氛围看似热闹,实际教学效果却十分有限,而且过于频繁的提问会让学生因为急于对问题进行作答而无心认真对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从数学知识点掌握的角度来看,也会让学生无法洞悉学习的重点,最终背离课堂提问的初衷。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意识到的一点是,课堂提问并非问题的简单堆积,应当确保和突出问题的质量,同时还应当立足于对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洞悉与把握,假若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积极作答,则意味着学生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此时便需要教师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补足知识短板。

教学提问应该讲究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并且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可能意味着学生对于教师所教学的内容无太大兴趣,此时教师应该调整提问的策略或者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提问真正地参与课堂。

(二)依托递进式提问,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从高中数学课程涵盖的知识点来看,不同知识点之间均有关联性,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在向学生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使学生清楚该知识点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才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为此,教师应当采取递进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提问活动而言,也应当如此,每节课都包含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往往不易消化理解和吸收。此时,教师应当采取递进式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点着手展开思考,而后加以延伸,提高问题的难度,促使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洞悉问题的求解路径。为了确保递进式提问的效度,教师必须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加以摸底,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回答。

(三)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难度大大提升,趣味性也大大下降,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参与度也大大降低了。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多提问一些有趣味、开放性、创造性强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

比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内容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三条直线能不能做到相互垂直呢?如果不能,为什么?如果能,怎样才能做到三条直线相互垂直?”学生听到这里后,都来了兴趣。很多学生感觉三条直线是不可能相互垂直的,他们在纸上画了很多种情况,都排除了三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情形。这时,一个同学突发奇想:老师,平面上是不可能有三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情况的,但是在立体的空间里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想到了很多三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情况——粉笔盒、铅笔盒,等等。接着,教师又给学生出一道新题:“是否存在三条直线相互相交成60°角的物体?”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后,告诉教师正四面体中有三条棱所在直线相交成60°角。这时,学生对学习立体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愿意置身于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科学把控课堂提问的频率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具备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并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问题的设计不宜过难,如果过于艰深,则会导致学生因无法破解问题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致。此外,教师必须科学把控课堂提问的频率,确保提问的速率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因为若是提问过于频繁,学生的分析与思考时间必然受到压缩,但若不进行课堂提问,也会出现教师持续讲解,学生持续被动吸收的状况,课堂师生互动环节为零,学生的学习兴致无法被调动起来,就会造成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加以了解。有鉴于此,教师应当科学把控课堂提问的频率,并借助提问环节实现对学生即时学情的了解,同时达成使学生保持专注注意力的目的。

(五)提出的问题应当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教育学相关理论可以知道,学生通常需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才可以实现对新接触和学习的知识的有效理解。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已知区到最近发展区,最终发展到未知区的过程。有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确保所设计和提出的问题能够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可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思考路径实现对问题的求解,进而达成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椭圆这一图形及其性质形成深刻的认知,可要求学生先行回忆在前面的学习过程当中习得的作图技法,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作图时,首先应当找出什么?椭圆图形包括几个主要点?在连接这些点时,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椭圆图形的特征是什么?通过这种提问方式,使学生按照自身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展开思考,从而达成对椭圆这部分知识点的有效学习。需要教师把握好的一个提问要点是,所设计和提出的问题在难易度适中的同时,也应当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钻研热情, 从而达到对学生数学思维有效锻炼和全面提升的目的。

(六)对问题加以反馈

以上指出了提问的内容应当紧密围绕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展开。在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应当已经了解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即学生对于哪些知识点已经较为熟稔,对于哪些知识点还表现出含混认知。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使学生厘清相关知识点。在学生作答完毕之后,教师也应当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指出学生之所以作答错误的原因。在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点评时,教师应当注意方式和方法,如果学生的作答正确,教师应当对其加以鼓励,以此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若学生作答错误,教师也应当帮助其查找和剖析出错的原因,而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否则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甚至出现对于数学课程的排斥态度和抵触心理。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希望教师能充分认识有效提问教学法的优势所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而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国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微探[J].山西青年,2020(4)

[2]謝素侠.有效提问——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7).

[3]伍硕.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

2615500783249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数学措施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