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策略
2021-03-11马梦颖
马梦颖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以“你知道吗”为标志的数学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尝试从数学文化角度看待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教材,试图在概括小学数学教材中阅读教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材料;数学文化;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那么注重体现数学文化,主要以“你知道吗?”为标志展开,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在小数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又做到“不浮夸”又“润物细无声”呢?笔者认为小数教材阅读材料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深入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的内容时,需要教师围绕教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灵活处理,使得数学文化地传递更加充分。
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百分数中,介绍“恩格尔系数”(人们把一个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率称为“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到家中,向自己的父辈祖辈了解不同时代的生活情况,在实际调查中去搜集数据,进而得到十年前的恩格尔系数,然后回归课堂,将话语权交给真正去实践、去调查的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自己的体会,如此一来,学生收获的就不单单是冰冷的数学概念了,而是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不知不觉便培养了严谨认真的调查研究态度,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这样一举多得的“省事”之事,教师应该多多进行尝试。
二、引经据典,沉淀浓郁人文味道
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小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个学生也许可以说出许多文学家的名字,但问及所知道的数学家,能说出人的却寥寥无几。难道是数学文化不够丰富?不足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记?当然不是这样,《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所以《课标》中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要求也对每一位执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有自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能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能够将数学文化作为滋润学生心田的良药,做出有品质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片段一:
师:孩子们,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特征就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研究的,圆确实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知道古人是怎么说圆的特征的吗?
(板书:圆,一种同长也)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一中”指什么?
生:(抢着)一个中心点。
师:(笑着)什么同长?
生:(争抢着)半径的长度都是一样的!直径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师:(反问)圆,是有这个特征吗?
(学生们认可地点头)
师:(若有所思地)难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它们不是“一中同长”吗?
(学生么沉默、紧张地思考着,片刻,学生的手陆续举起来)
片段二:
师:“圆,一中同长也”,是墨子说的。墨子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以前多年……
生:(惊叹地)哇——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试着以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
生:(摇头晃脑、学着古人读书的腔调)圆,一中同长也——
(大家被该生的样子和腔调逗笑了,也为他的勇气鼓起章来)
生:(也学着古人的样子)圆,一中同长也!
师:(微笑着)嗯。另一位古人!
上述两个片段选自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仅仅一句“圆,一中同长也”,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圆的性质,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上数学文化的历史厚重感。相信每一位小数执教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者结合起来,也能让小数课堂鲜活灵动起来。
三、完美融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能否意识到具体目标背后蕴含的那个最高的目标的价值追求,可以区分一个教师究竟是真正的教育者还是仅仅是一个教书匠。”小数课堂应该教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笔者在阅读特级教师王俊“平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教学课例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片段三:
师: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就曾借助它们之间的关系来阐释人生的哲理。瞧,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一天,他的学生对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師,您已经非常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芝诺随手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回答说,“大圆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显然,我的知识比你们多。但是,这两个圆的外面就是我们无知的部分。大圆的周长比小圆长,那么大圆与无知部分接触的边缘就多。这就是我要不断学习的原因。”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时,有没有体验到知识越多越困惑呢?
最好的教育风景在教室,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史料讲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如阿基米德面对敌人,说出“不要破坏我的图”;祖冲之潜心研究圆周率……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
但课余生活中,教师是不是可以带领学生玩一玩数学游戏?24点、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等,这些都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帮手,学生既然喜欢,教师又可以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将魔方玩具转起来,数学模型做起来,数学小报画起来,数学读物读起来,真正让数学知识用起来、活起来。
笔者认为,我们小学数学老师也应与学生一起挖掘数学中的文化内涵,感受其中文化底蕴,认同数学的文化价值,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定会更加平易近人,学生学习数学也定会兴趣盎然,数学教育定会在文化层面取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卫红.“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编写设计与实验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财经学院,2004.
[2]刘令.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
[3] [21] 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223、195~196)
[4]肖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02
348450190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