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在统战工作中的价值

2021-03-10冯利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校

冯利 刘 阳

摘 要:在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内外侨胞共同参与的新冠抗疫战争中所形成的中国抗疫精神,已成为中国精神谱系中崭新的丰碑与标识。高校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与统战工作结合起来,既是实现抗疫精神价值转换的需求,也是巩固统一战线思想引领的重要依托。高校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可以激发统战对象的爱国情怀,积聚团结最广泛的力量,弘扬艰苦斗争的意志,彰显亲仁善邻的大国担当,进一步丰富高校统战工作的时代性,奠定高校坚持大统战格局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大统战格局;中国抗疫故事;高校;精神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新时代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社会基础、工作领域、工作内容更加广泛的局面[1],统战工作面临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等挑战。如何将这一数量庞大、价值多元、需求多样的群体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寻求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平衡,必须在坚持大统战格局的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营造和巩固共识,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范围、打造情感共鸣、激发价值认同。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统一战线联盟所表现出的强大组织动员、凝心聚力效能,不仅验证了新时代坚持大统战格局、凝聚共识所带来的正向社会效应,而且也为后疫情时代高校进一步巩固大统战联盟、坚持大统战格局提供了宝贵的精神价值资源。高校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凝练抗疫战场中的精神价值,对于高校坚持大统战格局、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抗疫故事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价值

在这场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内外侨胞共同参与的抗疫战争中所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担当共同凝聚成了中国抗疫精神,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已经成为中国精神谱系中崭新的丰碑与标识。具体可以概括为:勇往直前、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挺身而出、逆水行舟的奋斗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担当处事精神。

1.抗疫战场中勇往直前、无私无畏的坚定爱国精神,有利于激发爱国情怀。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抗疫大局,听从指挥,从抗疫一线到全国各地区乡村县,都表现出了祖国需要高于一切的勇往直前、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全国各地倾力相助、将最优秀的医护团队派往湖北疫区,各地医务工作者深入疫区,真正做到了关键时刻奋不顾身、视死如归,而且毫无怨言、无私无畏。除了国内人民捐资捐物支援抗疫,海内外华侨心怀着对祖国的牵挂,竭尽所能、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时期和时代,爱国主义呈现的形式也不一样,越是在遭遇重大事件时,越容易激发出民族爱国情感,通过疫情凝聚起的国内外强大向心力,正是坚定的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高校通过将抗疫战场中这种具体的勇往直前、无私无畏的爱国故事讲好,有利于激发高校统战对象的爱国情怀,而且这种激发具有具体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抗疫战场中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伟大团结精神,有利于积聚团结力量。面对新冠疫情,任何个人都是难以独自面对的。但是,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成为了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在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一线医护工作人员、驻军部队、社区干部志愿者、科研工作者、各行各业的服务保障人员、海内外华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4亿人民积极响应国家“不聚集、少外出”的号召,共同铸就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伟大力量。这种团结的力量是在突发情况出现、短时间内汇集起来的,呈现出目标高度一致的特点,全国人民在短时间内迅速达成共识,既然不能全部奔赴一线,那么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这场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战争让全国人民的心靠得更近了。高校通过讲好抗疫战场中这种体现“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故事,可以为大统战格局背景下高校的统战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和内容,能够更好地感召统战对象,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本来就有的团结精神,积聚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为统战工作的开展和大统战格局的巩固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3.抗疫战场中挺身而出、逆水行舟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弘扬斗争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2]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引擎。中华民族在饱受磨难之后依然能够自力更生、屹立不倒,并且不断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所形成的强大力量持久不息。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以及社会服务保障工作者“挺身而出、逆水行舟”的奋斗精神,“义无反顾、不畏艰难、冒着随时会被感染风险”的牺牲精神,挽救了无数生命,确保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这种面临重大危险与困难“挺身而出、逆水行舟、全身心投入”的艰苦奋斗精神,全体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处都是有目共睹的。高校通过将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拼搏奋斗故事讲好,不仅有助于引导统战对象形成价值认同,而且也有利于加深统战对象对国家政策以及制度优势的理解,进而形成“崇尚艰苦奋斗、以拼搏斗争为美、以实干为本”的价值观念。

高校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构筑大统战格局的策略

高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可以重点从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引导参政议政方向、贡献高校抗疫经验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巩固大统战格局政治共识、打造大统战格局情感共鸣、保障大统战格局价值认同、增强大统战格局责任担当。

1.凝练中国抗疫经验,注重凸显制度优势,巩固大统战格局的政治共识。世界卫生组织应急行动司司长理查德·布伦南认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面对新冠疫情,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于感染人群进行密接追溯、积极系统的隔离举措,动用一切公共卫生资源安排患者住院治疗,坚持轻症和重症分开单独治疗,极大地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些措施行之有效,效果明显,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扩散,经验值得借鉴。”2020年4月下旬,疫情的重灾区湖北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实现了清零,这也标志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大多数地区已进入复工、复产、复学阶段,社会经济活动也正在步入正轨。这些有目共睹的成绩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统筹国力,全方位开展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的基础;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这是武汉封城、“一省包一市”的中国特色对口支援顺利进展、全国最精湛的医务人員以最快速度向武汉集结、火神山医院10天高质量交付使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得以最快速度执行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干事创业的重要法宝;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即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高校结合抗击疫情实际,通过将中国抗疫经验进行系统的讲解,进一步引导统战成员加深对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天然优越性进行系统深刻认识,进而在实际行动中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执行国家重大政策,重温多党合作初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这不仅是一个巩固已有政治共识、达成新的政治共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广泛吸纳认可这种政治共识的各类群体丰富统一战线的过程。

2.深入挖掘抗疫案例,注重寻求内在共性,打造大统战格局的情感共鸣。在新冠疫情防控这场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高校可以在2019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切实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大统战联盟情感共鸣的强化做实、做细、做扎实,使得情感共鸣产生的一致性效果能够主导统战成员的行为,进一步夯实“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冠疫情的防控战役中,各民主党派第一时间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行动、全力投入,如民主党派作为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许多成员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他们主动请缨,写下战书,义无反顾奔赴最危险、最困难的一线疫区。例如:2020年除夕夜第一个报名加入一线的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民盟成员周萍;一个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亲人相继感染的武汉市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农工党党员朱国超;家族中有5位医务人员奋战在一线的台盟盟员、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医师钟国祥等。他们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安危放在了个人的安危之上,将疫情防控、奋战一线作为自己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生活内容,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牺牲精神践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使命担当,诠释着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好帮手和好伙伴。典型榜样力量的宣传感化润物无声,通过对典型抗疫案例的挖掘、梳理、宣传,在统战成员进行共性探寻和发现的过程中产生内在情感互动,激发其产生持续情感共鸣的共振点,关键时刻这种感化的有效性会不由自主地体现出来。

3.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注重参政议政导向,保障大统战格局的价值认同。对中国抗疫故事中有关各民主党派的部分,应该进行重点梳理和宣讲。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各民主党派向中央、国务院报送的意见建议约22篇,向其他职能机构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1,700余件,如“九三学社”提出的“统筹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建议”、民盟提出的“有针对性地帮扶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建议”、民革中央提出的“疫情期间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等意见。其中,有的意见建议被立即采纳,有的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疫情防控战役的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高校统战对象主要具有强烈的爱国心、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联系广泛、知识层次较高、参政议政能力高、民主意识强、价值需求层次多元多样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在讲述中国抗疫故事时,可以着重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相结合、将民族精神与个人情怀相结合、将国家政策导向与实际形势问题相结合,坚持讲身边人、身边事、自己人、自己事的原则,重点突出高校学科专业特色,注重以参政议政为导向、搭建尽职履责平台、提供建言献策途径,在确保高校统战对象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保障大统战格局的价值认同。

高校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与统战工作结合起来,既是实现抗疫精神价值转换的需求,也是巩固统一战线思想引领的重要依托。在大统战格局背景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高校应该有所为,也应该能够有所为。高校作为一支重要的抗疫力量,涵盖涉及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在这条统一战线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拥有着天然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责任。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更须从长计议,主动承担责任,将疫情留下的教育价值、精神内涵作为开展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素材和内容,整理好、保存好、传承好,讲出精髓,讲出效用,在巩固政治共识、打造情感共鸣、保障价值认同和增强责任担当的前提下,建立最广泛的大统战联盟,实现各统战组织之间的共通、共融,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储备经验和方案。

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党建研究课题(项目编号:DJ20200204)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尤权.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EB/OL].(2019-11-26)[2020-12-2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1126/c1001-31473916.html.

[2]桂從路.团结一心,争取更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9-07-29(5).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