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研究

2021-03-10高喜军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会

高喜军

摘 要: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于保障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而重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工会组织的政治职责,工会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情感优势、资源优势等,通过完善工会组织架构、强化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提高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亲和力、提高维护服务教职工的精准度等措施,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工会

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性及着力点

1.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性

“教师工作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方面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存在重教学科研业绩轻思想政治考核的现象;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重依靠思政课教师、党团学工干部队伍,轻依靠专业教师及其他人员开展全员育人的现象等。部分教师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精神方面出现一定偏差,少数教师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出现行为失范,损害了教师形象。加強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保障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而重要。

2.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着力点

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重点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应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育人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要教育引领教师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四个自信”。要教育引领教师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相互关系,尊崇劳动精神,自觉增强抵御消极和低俗价值观的能力。应教育引领教师强化教书育人意识,自觉提升育人能力和本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做到言传身教、行为世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应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引导广大教师坚定职业理想,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工会组织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的职责和优势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工会组织的政治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工会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因此,高校工会组织既要体现工会组织的群众性,更要体现工会组织的先进性和政治性。高校工会组织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承担起引导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特别是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2.工会组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优势

第一,政治优势。工会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有力保障工会组织围绕落实“三全育人”的工作任务,旗帜鲜明执行学校党委关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决定和任务部署,充分体现工会组织的政治性。

第二,组织优势。高校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工会组织覆盖至所有基层单位,通过工会组织的工作渠道,能够迅速将党组织和上级工会组织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和工会会员,也能够及时将基层情况和问题反馈至上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此外,高校工会主席一般兼任学校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有利于围绕学校工作大局推进工会工作,也有利于工会工作与其他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第三,群众优势。高校的工会组织在会员构成上,除编制内的教职员工外,其他多种形式用工并签订长期劳动关系的人员都可被吸纳为工会会员,这种会员身份的全覆盖,使得高校工会组织能够更直接、更快捷地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更直接且最大限度地服务和保障全体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工会成员有存在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工会组织所具有的广泛的群众优势,有利于筑牢对教职员工包括对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群众基础。

第四,情感优势。从中国工会的历史发展脉络看,“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中国工会的天然属性和生命线”[2]。长期以来,高校工会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在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群众方面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广大教职工与工会组织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建立了深厚感情。工会组织应重视运用已建立的感情基础,开展既有原则、又有温度的思想政治引领。

第五,资源优势。高校工会组织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包括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教代会、职代会议事的制度渠道,创建不同层级优秀、模范职工之家的建家资源和场地资源,开展各种积极健康文化体育活动的活动资源,按规定为工会会员发放福利、互助帮困的经费资源,组织开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心理健康辅导等教育资源等。工会组织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开展各项工作和丰富多彩活动的过程中,嵌入对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元素,培育和弘扬优良的校风、师风,并以此带动优良的学风,推进育人质量的提升。

保障工会组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相关措施

第一,完善工会组织架构。高校工会除设立专职主席、副主席外,应认真落实上级“学校工会至少要有1名劳模先进或一线教职工担任兼职副主席”的要求,具体兼职副主席数额可结合各校教职工队伍规模和需要确定,应注重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公信度高、有影响力的一线教师担任。高校工会委员会一般设有女职工委员会、青年委员会、文化体育委员会、生活福利委员会等,教代会执委会一般设有提案委员会、教学科研委员会等,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还应设立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建设、教师发展方面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按照增强代表性的要求,提高劳模先进和基层一线教师在教代会代表、委员和常委中的比例。

第二,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高校工会组织在履行四项职能过程中,应着力加强教育职能落地见效。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统筹下,积极组织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引导教师正确理解和自觉支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引导高校教师不断增强“四个自信”。高校要通过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突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要通过“三育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等评选,真正把师德崇高、业绩显著、可敬可学的优秀教师选树起来,挖掘并宣传他们思想、行为中的师德闪光点,用身边榜样教育引导身边广大教师。此外,大力开展榜样进校园活动,可邀请优秀校友、行业楷模、科技领军人物、劳动模范等走近教师和学生,大力弘扬具有教师身份特征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氛围。

第三,提高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水平。一方面,高校要切实通过教代会、工代会等制度平台,引导教师以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高校每年召开教代会,应明确与学校事业发展形势任务需要相关的主题,做到既关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维护教职工权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也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完善提案工作。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教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教代会提案工作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内容及教师参与提案工作的积极性等都发生一些改变。高校教代会提案工作,应引导教师提高政治站位,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能力和育人质量等方面问题,保证提案的问题指向和质量水平。

第四,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亲和力。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群体,工会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简单用理论说教的方式,要充分运用工会的自身优势,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工会组织可结合不同时间节点的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任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的讲座培训、座谈交流、参观参展等活动,让教师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提升引领。在推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工作中,应强化关于落实“课程思政”的思想引领,评选一批“课程思政”成果突出的青年教师,培育高校浓厚的思政氛围。工会还应充分发挥开展文化、体育、竞赛等传统活动在凝聚教师、增进感情、陶冶身心、锻炼体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注意引导师德楷模走入教师的活动圈,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思想引领作用方式活起来、实起来,通过朋辈的榜样作用,提升思想引领的亲和力。

第五,提高维护服务教职工的精准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群众利益无小事,工会组织为教师及其他职工群众服务,既要有服务意识,又要有政治觉悟,服务中蕴藏着政治。高校工会组织要以教师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个性化和多样性服务。要“回应”教师关切和需求,关切教师所急、学校所需、工会所能的领域,努力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合法权益问题和实际困难,做到民(教师)有所呼、我(工会)有所应。要区别“回应”和“迎合”,对于教师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如现行政策或条件确系无法解决的,不能无原则“迎合”,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做到依法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避免简单生硬。要特别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重视科学心理疏导和心理解压,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

第六,加强工会与学校其他部门工作的协作配合。高校的全部工作是围绕育人工作开展的。工会组织的工作源头作用于教职工,工作成效则体现在育人过程中教师队伍素质和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工会工作要与学校其他党政部门特别是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工作处、学生处、团委等密切合作,在党委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作用,目标同向、统分结合、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不断增强高校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高校教师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201.

[2]历昕明,朱海波.中国工会的历史发展和在新时代的使命[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8,33(2):16-24.

(作者系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工会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工会是什么公司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工会“共享梦”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