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靶向施策 探索创建高校精准扶贫新模式
2021-03-10马启华张静邹丹
马启华 张静 邹丹
摘 要: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北京邮电大学作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贵州省长顺县,充分发挥作为行业特色型高校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学科优势、教育资源优势与人才队伍优势,精准对接长顺县脱贫需求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围绕长顺发展的痛点,精准寻找帮扶切入口,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以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和消费扶贫为主体,智力、文化、产业扶贫为协同的“三主体、三协同”特色帮扶模式,为高校结对帮扶提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邮方案”。
关键词: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11月23日,全部83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可以说,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按照上级部署,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自2012年开始定点帮扶贵州省长顺县。在党中央、教育部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制定了《北京邮电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举全校之力,在麻山深处全面投身脱贫攻坚“长顺决战”。在这一过程中,北邮和长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与优势,紧紧围绕长顺发展“痛点”,创新开展以科技、教育、消费扶贫为主体,智力、产业、文化扶贫为协同的“三主体、三协同”特色帮扶模式,为精准扶贫贡献“北邮方案”。
发挥北邮学科优势,促进科技赋能,推动科技扶贫产业发展
在信息时代,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工业,必须强调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理念充分融入到扶贫工作中,打造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减少由于地域差异带来的发展困境。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创新智慧扶贫新模式,科学指挥扶贫工作,让贫困户真正受益,实现由传统技术手段向智慧手段的发展,是“北邮方案”的“重头戏”。学校充分发挥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扶贫理念、扶贫工作相结合,不仅仅传授技术致富的方式,更传递技术创收的思想,为“智慧长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思想指导与帮助。
一是从宏观规划上助力长顺信息化蓝图的实现。印发《北京邮电大学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扶贫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并在长顺县召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科研工作‘十四五规划研讨会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学研合作对接会”,13所参会高校交流科技创新及科技扶贫工作,高校教师代表、地方政府及企业代表、北邮校友企业家代表参与产学研对接活动,将科技元素带到长顺,让创新为长顺持久赋能。举全校之力组织专家教授团队编制《长顺县信息化发展规划》,全力推动“西部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其内容已列入长顺“十四五”规划建设内容。
二是助力长顺构建“互联网+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基于信息技术带动脱贫的发展理念,北邮帮助长顺县构建了以供销社为主体的“互联网+农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与规模经济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集中产品,创建“品长顺”品牌,进而解决政府在农业与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在销售渠道上存在缺陷的问题。通過统一平台,将分散的产品集中化销售、将单一的产品销售转变为多样化产品销售,逐步提升大数据公社的影响力,将其从销售平台转化为销售渠道,从创业基地转化为孵化平台,打造以大数据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申报“2017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是在实践上运用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举办“北邮—长顺科技文化周”活动,助力长顺县成为贵州省首个启动5G建设的县市。筹措资金1,300多万元,推动建设“智慧长顺”项目。开发系列信息系统,辐射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板块。成立“北邮—贵州电子通信行业人才交流中心”,引入华为北区高级维修工厂、TCL科技集团、维时科技(闪修侠)、回收宝(阿里巴巴集团)等企业,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人才交流平台,通过技能培训,帮助解决就业,助力自主创业,人均增收4,500元。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增强教育扶贫的实效性
扶贫的目标是不仅让脱贫人口能够“站起来”,而且要能够“走得远”,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结对帮扶是纽带、脱贫攻坚靠勤快”,要想真正走出贫困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老百姓自身有强烈的意愿走出贫困,并愿意为之进行相对应的投入。教育扶贫能够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北邮在帮扶长顺县脱贫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高校在教育资源、人才队伍、科技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的物质帮扶转为精神帮扶,硬件与软件建设两手同时抓,确保脱贫的可持续性,给人民群众充分赋能,提高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在这场教育扶贫的攻坚战里,学校充分发挥“信息黄浦”的作用:一方面,让人们看到了技术与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与资源,传递新的教育观念与思想文化,拓展当地人们的精神视野,拓宽眼界,打开“互联网+教育”扶贫在当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让人们掌握技术,通过宣传和志愿者服务与讲解、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等多种方式,探讨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互联网基础知识普及的方式与内容,让人们能够了解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同时,也给人们提供资源和机会,运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致富,普及互联网在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长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平台。在过去五年里,北邮投入资金90万元设立奖学奖教金,累计受益师生700人。组织各类教师培训,开展研究生支教服务。建好“优质生源基地”,录取14名长顺籍学生来北京邮电大学就读,助推长顺高中通过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协调社会捐赠3,000余万元,建设“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电脑教室,大力改善长顺办学条件。引进阿里巴巴集团松果公益项目,为长顺县31所中小学提供价值93万元的系列兴趣教育课程资源,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络化实现新的突破。
二是强化对教师和领导干部的教育与培训。举办长顺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暑期教师研修班等项目,助力长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养不断提升。在北京连续开展五期“长顺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组织教师赴长顺开展专业技能及互联网等各类科普培训,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与互联网使用技能。2020年,更是克服疫情影响,组织“云端”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学科专题培训、教学科研与教师发展研修班、特岗教师岗前培训班等7期培训,提升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举办领导干部大数据专题培训班、组织对全县村支“两委”干部互联网基础应用培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以信息技术手段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是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开设职教专业。引进200万元帮扶资金在长顺县中等职业学校建设5G智能终端维修技术专业,编写教材,实施5G智能终端维修技术培训项目,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招收学生在全国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佳绩。
守正创新,协同合作,发挥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的优势
政府对贫困农民扶持政策,最终是要避免弱势群体及其子女出现弱势状态的不断复制和代际传递,消除弱势群体因其子女的生存发展问题而再次返贫的现象。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既要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同时通过解决就业、子女教育等方式,实现赋能式扶贫。要想彻底摆脱贫困现状,内生动力与外生作用必须同时发力,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北邮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学生与教师、产业与消费等多主体、多方式实现有效协同,充分发挥高校创新的活力与“基因”,利用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和消费需求,将传统销售渠道与电商和直播等有效结合,打造多层次、全方位高校结对帮扶新模式。
一是积极创新消费扶贫形式,让长顺农产品“响起来”。因交通闭塞、产业化程度低,长顺县农产品一直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难题。2016年,学校挂职干部开始网络代言长顺县特色农产品“绿壳鸡蛋”,开启贵州省县级领导干部“触网”直播首次尝试,超过115万名网友观看直播,点赞数高达5,460万,迅速提升长顺农产品知名度,助力“黔货出山”。在做好品牌宣传的同时,引入产品溯源体系,完成全县7个溯源点的建设,10余款农产品上架至溯源平台试运营,把“土特产”打造成高附加值的“名优品”。
二是助力电子商务体系搭建,让长顺电商“快起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制定电商示范县建设方案、电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电商发展五年规划,推动建设电商服务站57个,开通贫困村电商网店39个,实现贫困村电商网店100%全覆盖。开通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供应链”。着力加强对实体企业开展电商工作的引导,通过农产品上行,协助带动长顺县600余贫困户近3,000人脱贫。
三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产品销售“火起来”。2020年,受疫情影响,长顺农产品一度销量受阻。一方面,北邮发起消费扶贫倡议,广泛动员师生校友、校友企业力量,以挂职干部网络代言、组织历任挂职干部直播带货等形式,線上宣传带动线下销售,摆脱疫情不利影响,全年帮助销售2,428万元农产品,同比2019年翻了两番,增速居全州第一。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农校”“农超”“农医”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农产品销售机制,推动贫困户农产品进校园、超市、医院、机关食堂。
四是通过重点发展食用菌种植,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等,实现田土上“有产业”、家门口“能就业”、本土上“会创业”。2020年,学校累计投入435万元对长顺县13个帮扶项目予以支持,项目包含基础设施、种植、加工等不同类型,受益贫困户454户、1,795人,集中力量啃下“硬骨头”。支持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贫困户671人,增收致富成效显著。
除此之外,建设“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长顺县委党校(长顺县行政学校)共建基地”“北京邮电大学青年师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千余人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大学生艺术团赴长顺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北邮科技扶贫项目成员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中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研究生支教团扎根教育扶贫一线的事迹得到孙春兰副总理批示肯定。学校有关工作获国务院、教育部肯定,并在新华社等几十家媒体累计报道百余次。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将在稳定脱贫成果和破解相对贫困方面持续作战,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无缝对接。在新时代,面向“十四五”,北京邮电大学将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加强人、财、物方面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实现定点扶贫工作从短期向长效、从治标向治本、从摘帽向振兴的转变,促进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20-03-06)[2020-12-10].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2003/t20200306_138549.shtml.
[2]袁利平,丁雅施.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2019,40(8):139-149.
[3]马敏.教育扶贫:高校如何精准发力?[J].北京教育(高教), 2017(4):5.
[4]任友群, 吴旻瑜. 走向“生活世界知识”的教育—再论“教育扶贫”[J].中国教育学刊, 2018(7):21-25.
[5]孙久文. 网络扶贫为农民“拔穷根”[J].人民论坛, 2017(2):56-58.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