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美德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1-03-10贾晓丽
贾晓丽
摘 要:要在中职学校政治学科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中职政治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美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5-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06
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学科中应该加强德育渗透教育,这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从多方位展开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在中职学校政治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中渗透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涵了多种品质,多种精神,多种情感,包含了优秀道德品质,优秀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以及高尚的民族情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一些青少年而言,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因此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比如,有的青少年有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思想,有人觉得金钱至上,喜爱享乐,并且自私自利,不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从而让青少年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中渗透美德教育的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人生观教育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要不断挖掘出丰富的素材,在政治知识中渗透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出政治学科的特殊功能,而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师也应该肩负起这一重任。教师可以在政治教材中不断挖掘,从而更好地展开德育渗透教育,结合时代特点,结合青少年实际情况,在中职学校政治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渗透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学会奉献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二,渗透文明行为教育,一切以集体为主,让他们具备社会公德,具备家庭美德,爱护公物,孝顺父母,讲诚信,敬业守业等,教师还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他们注重交往礼仪,注重训练职业礼仪,从而更好地踏入社会工作,教他们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教师还要渗透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懂法、知法,懂得岗位规范,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
三、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对于政治这门学科而言,其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鲜明素材,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不仅才华横溢,并且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民众,有着高尚的思想情怀。因此,政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素材,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这些历史伟人身上的品质与精神,政治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原有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的德育目标要符合实际情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德育渗透教育。
(二)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创设情景,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懂得做人。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制订一套专业的渗透教育教学手段,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让他们爱护机房的设备,懂得保护公共财物,遵守机房的相关规则,让他们拥有协作精神。对于服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注重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让他们拥有服务理念,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德育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抛出问题,让他们不断思考,分析问题,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格,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时,不怕艰难。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采用鲜活的例子,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具有辯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他们坚韧的品格和意志,提高学生的审美。
(三)结合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材中有很多有关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显性的内容与隐性的内容,政治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美德教育素材,深入研究,统筹安排,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美德教育。比如,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节内容,有关于如何让学生高效地展开此节内容的学习内容。首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懂得要想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必须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企业时采用先进的理念,要想管理好企业,必须要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如今,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开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被自己所喜爱的企业选中,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好好把握现在,努力提升自己,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培养各方面的素养,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优秀企业家的创业之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激励自己,锻炼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展开探索与思考,在课堂中,教师要讲清楚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去独立解决问题,不能只将答案讲述给学生,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好相关问题,大部分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当然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就能够解决问题,不能设置太难的问题,太难的问题毫无意义,如果学生实在解决不出来,教师再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理顺思路,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增加自信心。另外,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不能灌输知识,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灌输知识,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更好地展开的美德渗透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而不是仅仅用粉笔、书、黑板,还应该借助多媒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政治教师还应该提高对设备的应用能力,提高课件制作能力,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作出高效的教学课件,从而更好地展开德育教育,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的知识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只有足够了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制订教学计划,更好地开展渗透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在中职学校政治教材的教学中,教师不直接讲授我国的政体,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自主研讨,可以组建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身的意见与见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社会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比较有限,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面对挑战,不怕艰难,让他们懂得发散自己的思维,懂得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政治课堂中接受的德育教育内容应用到生活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因此,政治教师要想更好地展开德育教育,需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受益终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优化自身品格,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注意自身的行为。
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传统美德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自己。教师还可以结合热点政治,结合实时新闻,展开公民道德教育,鼓励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展开社会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写调查报告,让学生去探究社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出来,从而规范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四、结语
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育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应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中职学校政治教育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必须要明确教育目标,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結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挖掘政治教材中的美德教育素材,深入研究,统筹安排,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自主展开探索与思考,教师要做好引领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格,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使他们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素会.浅谈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3(6).
[2]曾海燕.浅谈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8(10).
[3]吴保庭.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