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矸石山注浆加固治理效果评价

2021-03-10黄玉生

山西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波速煤矸石矸石

黄玉生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0 引言

煤炭在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矸石,因其利用率较低,一般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在露天场地堆积填埋,最终形成巨大的矸石山[1]。一旦堆积超过极限,再加上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极易引起煤矸石山失稳,进而出现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等现象,对邻近的耕地、林木和居民区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研究矸石山的灭火及加固措施,但是系统性评价治理效果的研究较少[2-5]。本文以晋城某矸石山为例,针对注浆加固治理矸石山失稳的措施进行系统性评价,为其他类似工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工程概况

研究区矸石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以北1 km处牛山村、郭山村境内,东北部坡脚下有一条村级公路及多处民用建筑,西部有一片经济林及一座水库。经过分析,该矸石山存在失稳可能,尤其是在降雨影响下极易失稳。为提高边坡稳定性,从而确保周围林木、耕地及居民区不受边坡失稳所带来的威胁,需进行加固处理。

根据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人为将治理区域划分为六个部分:Ⅰ区、Ⅱ区、Ⅲ区位于矸石山东部,Ⅳ区、Ⅴ区位于矸石山南部,Ⅵ区位于矸石山西部。具体各治理区域范围见表1。

表1 某煤矸石山治理区域范围 m

2 治理方案

2.1 治理思路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某矸石山6个区域坡体内部存在着火点且温度较高,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强度损害较大,不宜采取灌注桩或锚索、肋柱、挡墙工程。根据相关规范,并结合矸石山现场情况拟采用在斜坡坡顶平台位置施工钻孔、注浆加固及覆土绿化的治理思路。具体方案如下:

1)通过向矸石缝隙内灌注复合浆液,将边坡外边缘的散体矸石进行固结,并最终形成似重力式挡墙结构;

2)采用注浆法对矸石山边坡深层进行加固,使得多个区域形成微型桩效应,从而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3)对各个区域边坡的表面进行适当覆土、种植绿化、设置排水沟,从而减小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2.2 主要参数

1)钻孔分类。

钻孔分为两类,Ⅰ类为浅孔,间排距均为8 m,梅花形布置,主要填充浅层的矸石块体之间的缝隙,增强其抗剪强度;Ⅱ类为深孔,与Ⅰ类孔间隔布置,间排距亦为8 m,同样呈梅花形,穿过矸石山底部并进入原状土,除了改善深孔矸石块体之间的强度之外,还对矸石山基底原状土进行加固,其余参数见表2。

表2 钻孔参数表

2)注浆材料及配比。

注浆主要材料有水、粘土、水泥、粉煤灰及速凝剂等。浆液固水比为1∶1~1∶5;粘土浆质量比:m粘土∶m水=1∶3~1∶5;水泥粘土混合浆质量比:m水泥∶m粘土∶m水=6∶4∶30;复合浆液质量比:m水泥∶m粉煤灰∶m水= 2∶8∶20,3∶7∶10,4∶6∶10。

3)注浆参数及结束标准。

注浆压力取0.9 MPa~2.5 MPa之间。在给定的条件下,注浆1 h后,浆液的渗透范围为4.02 m;注浆3 h后,浆液的渗透范围为5.8 m。单孔段注浆压力达到2.5 MPa情况下,单位灌注量小于50 L/min坚持灌注15 min以上;或地面出现冒浆,即可结束注浆。

3 治理效果检测

3.1 检测内容及方法

注浆工程效果检测方法以钻探检查为主,同时进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孔内波速测试、注浆结石体室内试验、变形观测及边坡稳定性评价等方法,对矸石山注浆加固治理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3.2 检测成果分析

1)检测孔钻探情况。

本次检测工作中,六个治理区域内共布置22个检测孔,所有检测孔全程取芯,取芯率均达到89%以上,注浆液体充填情况较好,岩芯较完整,大部分岩芯为碎块注浆后的结合体,占到全部岩芯长度的60%~65%,局部呈短柱状,短柱长度为1 cm~7 cm,占到全部岩芯长度的25%~30%,局部岩芯呈碎块状,占到全部岩芯长度的25%~30%。钻进过程中进尺平稳,冲洗液部分漏失,局部漏失严重,孔壁较稳定,无卡钻、埋钻现象,局部存在塌孔现象,钻杆温度正常,孔口无烟气外冒。

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本次检测对各区检测孔进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试验成果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注浆治理后,六个治理区域内矸石层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击数平均值在20.6~25.3之间,修正击实数平均值达到20次以上,矸石层密实度为密实。

3)孔内波速测试。

检测孔成孔后,对每个检测孔的全孔深进行波速测试,测点间距1.0 m。注浆治理后,六个治理区域煤矸石层位的剪切波速在243.7 m/s~559.12 m/s之间,六个治理区域煤矸石层位平均剪切波速分别为473.19 m/s,484.43 m/s,473.56 m/s,417.78 m/s,448.50 m/s,434.87 m/s,平均剪切波速在300 m/s以上,根据相关规范,场地地层类型属于中硬土。

4)室内试验。

本次检测工作中,检测孔成孔后,对达到试验要求的岩芯进行室内试验,共采取注浆结石体试样82组,每组试验试件数量为3件,对注浆结石体进行密度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得到的试验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治理前后物理力学参数对比

注浆治理后,矸石体密度提高了,粘聚力及内摩擦角也有明显提高。注浆结石体强度均大于一般工程要求(一般工程要求为注浆结石体抗压强度大于0.6 MPa)。

5)边坡裂缝观测。

根据对边坡裂缝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后发现,从施工开始到竣工3个月之间,各区域矸石山边坡未出现明显的裂缝,仅在坡顶部分钻孔周围出现些许细裂缝,宽度均小于1 mm。此外,矸石山边坡未出现崩塌、滑移、隆起等其他破坏。

6)边坡竖向位移。

从图1可以看出,注浆治理后矸石山边坡竖向位移很小,坡顶和坡中竖向最大位移分别为17.0 mm和12.8 mm。监测期间,尽管该区域经历了三次强降雨(7月~9月该区域出现3次300 mm/d的强降雨),但是边坡变形量未出现明显的增大,进一步证明了边坡治理效果良好。

7)边坡稳定性计算。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整理出边坡稳定性分析所需计算参数,并通过采用理正基坑7.0软件对边坡稳定性计算对各区域治理后的矸石山稳定性进行评价,判定结果见表5。

表5 各治理区稳定性验算结果

对Ⅰ区~Ⅵ区矸石山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满足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注浆后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

4 结论

1)矸石山注浆加固方案为:在斜坡坡顶平台位置施工钻孔、注浆加固治理。具体方式为在治理区域内打孔注浆,采用水泥粉煤灰复合浆液对边坡松散煤矸石堆积区域进行加固,形成似重力式挡墙结构,加固后对治理区域边坡进行坡表绿化。

2)以现场原位测试为主,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孔内波速测试、注浆结石体室内试验、变形观测及边坡稳定性评价等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测,对注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本治理区内钻探岩芯完整度较好,强度较高,矸石层剪切波速提高显著,矸石山边坡安全系数达到设计要求,在强降雨影响下,治理后的某煤矸石山边坡位移很小,未出现明显裂缝、滑移、崩塌现象。综合评定该矸石山治理注浆工程质量为合格,治理后整体稳定性较好。

猜你喜欢

波速煤矸石矸石
行波效应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研究
2013-12-16巴东MS5.1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特征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煤矸石在高等级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矿井矸石山环境危害与防治措施分析
基于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矸石山注浆钻孔布置方案研究
锌改性煤矸石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
矿山矸石绿色充填系统设计及参数研究*
基于实测波速探讨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解译标志
粗矸石回收系统改造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