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田古城发展演变研究

2021-03-10杨至德

山西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玉田鼓楼古城

陈 静 杨至德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00)

1 玉田县地理位置概况

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唐山市最西部,隶属于唐山市,总面积约1 169.3 km2。北临燕山余脉,西、北部毗邻天津市蓟州区,南邻天津市宁河区。玉田县位于京、津、唐腹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玉田县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玉田北部为燕山余脉,丘陵地势,中部为平原,土壤肥沃,便于作物种植,南部为洼地。玉田境内有还乡河、兰泉河等河流流经,便于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玉田古城千百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玉田古城发展历程

玉田古城历史悠久,玉田古城及其周边区域是冀东地区开发较早的区域。1986年在玉田城东所发掘的孟家泉遗址确定为旧石器时期遗址,孟家泉遗址的出现,将玉田的这一地域的历史文明向前推进了上万年。玉田古城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开发历史悠久,清朝乾隆期间,玉田古城经济文化有了飞跃式的发展。道光十二年,朝鲜学者朴思浩途经玉田,回国撰写的《燕行录》对玉田古城内的繁盛景象描述如下:“玉田小城也,然市肆扑地,楼阁如画,稳籍富丽,似胜于蓟州。”由此描述可以想象到当时玉田古城内的繁华程度。直至清末玉田古城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

2.1 春秋至两汉时期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建立周朝,少数民族山戎族分封至无终山,并在此地建立无终子国,据记载位于今玉田县城西北6.7 km处。通过一系列的外交与军事活动,无终国领域不断扩大(包括了今玉田、丰润、丰南、蓟州以及平谷等地),成为“大无终国”,建立无终邑为都城(今蓟州境内)。《汉书·地理志》记载:“无终子国,浭水西至雍奴为海。”[1]《水经·鲍邱水注》对其地理位置的介绍更加详细具体,书中引用《魏土地记》一书的记载可见:“右平北城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其水又南入灅水,灅水又西南入庚水。庚水世亦谓之柘水也,南迳燕山下。”[2]浭、庚同音,根据古书上所记载的有关山、水的位置以及名称,可寻无终国之踪迹。战国时期,玉田隶属于燕国,为右北平郡。秦代归属于右北平郡下属的无终县。两汉时期,玉田被分割为徐无、无终两县,先后分别隶属于燕郡与右北平郡。

2.2 南北朝至明清时期

北周时期徐无县被废除并将其一同并入到无终县地,隶属于渔阳郡,无终县也因此范围在不断扩大。隋初并无变化,隋炀帝时期将无终县更名为渔阳县。唐武德二年,将渔阳县东部划出并将其更名为无终县,玉田属之,县治为今玉田城关处。贞观元年,无终县被撤销并入渔阳县,公元667年,复置为无终县,玉田隶属之,为幽州地。

玉田一名来源于“阳伯庸种玉”的传说,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中用218个字详细叙述了阳伯庸种玉的传说,原文中片段记载:“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3]武则天统治时期通天元年,将无终县更名为玉田县,玉田之名起于此。由此玉田也是唐山市内确定名称最早、使用如今名称时间最长的行政区[4]。神龙元年改属营州地。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地,八年,又属营州地,十八年改属蓟州地。辽代仍为蓟州地,属南京道析津府。宋宣和六年将其改为经州,七年又复名为玉田县。永乐元年,北平府改为直隶顺天府,玉田县隶属于顺天府蓟州。明初,属北平府蓟州。永乐元年,改北平府直隶顺天府,玉田县直隶顺天府蓟州。清雍正三年,玉田隶属于永平府,乾隆八年,改直隶于遵化州。

2.3 民国时期至今

1913年废州府设置道,玉田县直隶于省金海道。1928年废道,直隶于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玉田县的地域规划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变化而变化。1939年,建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玉田为丰玉遵联合县地。1940年,与玉田西南部建立玉田特别区,属蓟宝玉联合县地。1941年改丰玉遵联合县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1943年又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同年八月再度划分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1943年7月与玉田特别区和丰玉宁联合县北部、西部建立了玉冀宝联合县。1945年划玉冀宝联合县为玉冀、玉宝两个联合县。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了玉田县建制,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河北省唐山专员公署。五十年代初,全县共划分为八个区。1958年区制撤销,并成立八个公社。直至1962年,玉田所辖范围包含唐山丰润、蓟州、宁河等部分地区,共辖40个公社。1983年,撤销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改属唐山市。同年4月~8月,政社分离,将40个公社改为39个乡,1个城关镇。现如今玉田县辖14个镇、6个乡,总面积1 170 km。

3 玉田古城平面探究

3.1 古城位置

从清代玉田疆域图上来看(见图1),玉田古城位于玉田境内中北部,北临无终山、麻山等山脉,南部依河,玉田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玉田古城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方便对外交流以及防御外敌侵入。玉田古城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北部地区开发较其他地区早,发展较快,从平面布局看,建筑整体集中在古城北部,鼓楼以北,这与今天玉田县城的发展整体偏北部不无相似之处。玉田鼓楼,名为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鼓楼高约18 m,分为上下两层,基座为砖砌拱券式结构,高约9 m,宽约17 m[6]。玉田鼓楼在战争时期遭受到严重破坏,最后于1953年因拓宽街道拆除,现玉田鼓楼东街与鼓楼西街因位于原鼓楼两侧而得此名。鼓楼原址位于现新华书店、和兴大厦以及玉田供销大厦中间地区,现遗址低于地面约1 m。根据现有玉田县鼓楼遗址的位置,并结合《县志》中对鼓楼外围城墙的周长记载,可以推测出玉田古城的具体位置。如图2灰色区域所示,古城位于现玉田县城的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6.9万m2。现今玉田县城城区规划总面积为29.7万m2,城区主次干道共63条,“四横八纵”的城市路网总格局现已建成。玉田老城区确定为明清时期古城所在位置,自2007年起城区规划范围不断向北推移,以北外环为主轴形成了玉田新城区。通过古今玉田城市之对比,可以总结出玉田古城的位置以及整体布局对现代玉田县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玉田城市是在原有古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范围不断扩大。

3.2 城墙

古城创始无从考究,玉田古城在明代之前为土筑城墙,1468年在巡抚阎立本等人的倡议下,用砖墙以替代之。周围一千二百二十步,约1.5 km,高二尺七丈,古城的东、西、南三面开门见楼,东为迎旭门,西为拱宸门,南为来薰门,北门不通,门楼为真武阁[5]。隆庆元年,又将城墙增高三尺并新建六座城郭。崇祯八年,再次重修。康熙年间,古城日渐破败,建筑多废弃,急待整修。乾隆十五年,国库拨付约两万两千两银子来拆掉旧城墙,建筑新城墙,新建城墙外砖里石,十分坚固。据乾隆时期《玉田县治》记载:“周围四里二分零二十八步,计七百七十丈,均高二丈,顶均宽一丈四尺,底宽二丈五尺,垛口计一千三百零三十个。”[5]此后,清朝国库日益空虚,且后期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城墙便没有再维修。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东西城楼已受损严重,至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古城连遭炮火,早已破败不堪。根据清代《玉田县志》中的城垣图以及建筑遗址位置分析来看(见图3),外围城墙宽和长之比约为1∶1.5,可估算城墙的长为233丈(770 m),城墙宽为155丈(513 m)。从城垣图中可以看出(见图3),玉田古城内建有都司署、察院、县治、捕衙、文庙、大觉寺、净业寺、马王庙、武庙、智水寺、魁星阁、莲花庵、城隍、土地祠等,且都分布在鼓楼以北,可见古城内建筑密集并且其各自执行着不同的功能。察院、捕衙以及县治等发挥着政治功能且分布较集中,文庙、武庙、土地祠以及其他祠庙等发挥着教育与祭祀功能[6]。

3.3 学宫

在清代《玉田县志》中附有学宫图,学宫俗称文庙、孔庙,为祭祀孔子、宣传孔孟之道的场所(见图4)。文庙原址位于现玉田府前街西部。依据《玉田县志》文字记载文庙为辽乾统年间建立,明洪武年间改建至西门外,后督学御史阮鹗将其移至城内,康熙四年重修。由图中可以看出,学校占地面积较大,三座石桥通向学校牌楼,学校正门为戟门,共三间,康熙四年建成,正门所对为大成殿,校内有东西两座七间庑殿,其内还设有忠义祠、名宦祠、乡贤祠、土地祠、园桥等[7]。其中,名宦祠位于西厢房南侧,祠中祭祀着玉田本地勤政爱民、为官清廉的县令以及巡抚、总督等。乡贤祠位于东厢房的南侧,与名宦祠东西相对,供奉玉田历代品德高尚、贤明之人。忠义祠位于文庙的仪门外,其内供奉着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玉田爱国战士。文庙北侧自西向东依次建有训导署、教谕署、崇圣祠、明伦堂。教谕署、训导署分别是教谕与训导的办公场所,教谕是县令的属下,主要管理科举与祭祀孔子之事,并对县内的秀才进行督导与考核,训导为教谕的助手。崇圣祠为祭祀孔子先辈的祠堂,孔子在我国教育史上可谓有着崇高的地位与突出的贡献,所以其先辈都受封并建崇圣祠以纪念。明伦堂为传授儒学、宣传封建纲常伦理之场所,其相当于现代大学校园内的公共大教室,秀才们平时听课与参加考试都在明伦堂内进行[4]。由以上可看出文庙占地面积较大,功能丰富,为古城内最为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也反映出当时统治者对于教育事业十分的重视。

3.4 公署

公署,又称县治,俗称为衙门,为县内官僚办公之处。清代乾隆时期的《玉田县志》对古城内县公署具有详细记载并附图(见图5),今位于玉田县内府前街东部。县治位于城西北角,正堂三间,匾上题名“节爱”,公署前为轩,后为川堂。宅门内有燕堂三间,东书房三间,西库房一间,门房两间,厨房六间,燕堂西南北房九间,幕厅三间,茶房两间,书房五间,燕堂后内宅寝室五间,西角正房三间,楼一座,东西客房各三间,房屋总数达到数百间,可见当时公署面积较大,其内基础建设以及功能相当完备,也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水平较高。且从唐朝建立玉田县至清朝灭亡再到新中国成立,县公署所在地从未改变,即位于今府前街北侧东部,直至2007年玉田县政府搬迁至玉田北外环路。

3.5 察院与都司署

现玉田境内有察院街、鼓楼东街、鼓楼西街和帅府小区等地名,此名称属传统名称,自古代传承而来。察院为都察院的简称是明代中央政府对中央和地方官吏进行监察所设的机构。其内官员有总管都御史,副职左副都御史与右副都御史,其余统称为监察御史。察院遗址现位于县医院院内。

都司署是明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设的军事领导机构。永乐二年,把原在承德一带的兴州左屯卫迁到玉田境内,其指挥机关都司署设置在玉田城内,俗称“帅府”。都司署内曾有刻有“兴州卫新城记”的顾北,是为纪念重铸玉田城墙而设立的,所以在《玉田县志》的《城垣图》中可以看到都司署内标记有“商辂碑记”字样。至于明晚期,卫所制遭到破坏,都司署也便随之无人问津。

3.6 净业寺

清代玉田古城内寺庙约有8座,其中净业寺位于古城东门内。现遗址位于联通公司北部。净业寺始建于辽圣统和元年,是玉田古城内规模较大的寺庙。辽道宗咸雍年间,河北地区发生地震,净业寺也因此毁于一旦。大安年间在一位游行僧的带领下,仅用一年时间就将其重修。事成之后,以碑文纪念,现碑文拓贴位于台湾傅斯年博物馆内。民国期间,净业寺成为日伪军驻地。至20世纪60年代,净业寺被彻底拆毁。

除上述官署、文庙以及寺庙以外,古城内还有商业建筑以及住宅建筑等。商业建筑集中于鼓楼东街与鼓楼西街。富人宅院集中于鼓楼北路、察院街与帅府街。与现在玉田城内功能布局基本相似。除此之外,贫民宅院多散落在古城角落。以上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玉田古城内功能丰富,可以满足其市民上学、祭祀、休闲等生活需求,古城发展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8]。

4 结语

玉田古县开发历史悠久,对于古县的深入研究,探析其发展历程,有助于挖掘玉田县文化底蕴,发展玉田文化,使人更能体会到千年古县的魅力[9]。同时,弘扬古县文化,有利于积极发展玉田县的文化产业,完成经济转型。对于玉田古城的研究,可以根据明清时期的古城布局以及内部功能对今天玉田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对古城位置以及各类建筑形式的研究,有助于将玉田古城再一次完整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猜你喜欢

玉田鼓楼古城
通海古城缀记
老人废品站“淘”书上万本捐建图书室
凝眸古城淮安
鼓楼颂
鼓楼颂
良渚古城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玉田
——我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