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传统文化,让古诗词教学更聚焦

2021-03-10薛朋民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承有效策略古诗词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有提高学生语文文化水平的任务,更具有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古诗词的美好与美妙之处,进而自觉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传统文化;传承;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薛朋民(1991.10—),男,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夏驾河小学,一级教师。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在新时代中需要更多的人予以关注和继承,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更应得到关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需要承担起传承经典、发扬优秀文化的责任。最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用专门的章节来编写古诗词,这些古诗词的内涵和外延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编者希望通过古诗词教学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一份自豪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追求更高的境界,不仅仅要帮助学生背诵、默写、积累古诗词,更要引导学生多感悟、多探究、多实践,体会古诗的深远意境,从而更加有效地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构建校本古诗词课程,发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样,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也需要教材的支撑。目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一学期的古诗词教学内容都集中在一个或者两个章节里,这就为教师开展系统性古诗词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不能呆板地要求学生背诵、记忆、默写,这些只能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要想实现学生古诗词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美好与美妙之处,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传承热情,还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级学生的特点、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来构建校本古诗词教学课程,让学生在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中深入学习、探究、感悟古诗词。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有效发掘教材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传统古诗词的精神与力量。

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材中一共有六首古诗,集中在第三单元与第七单元中,其中第三单位古诗词的主旨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主要内容是古诗词作者对于某些事物的细致观察,并将其中蕴藏的特点细致刻画出来。编者安排了《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各具特色的同时又有相似之处:都是诗人细致观察后的有感而发。诗人白居易站在长江之边,对所看到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将一幅美景图生动展示在读者面前,同时白居易也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蕴藏在诗句中,写下《暮江吟》。《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雪梅》一诗,诗人将梅与雪比较,在细致的观察下把梅与雪的特点妙趣横生地表现出来。可以说,三首诗各有风格,但又都让人感受到细致观察的乐趣。

为了构建校本教学课程,我根据三首古诗的內容,结合本地区的几个旅游景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景点去细致观察,选择一个景点中的花草树木、建筑人文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尤其是能结合自己学习过的古诗词来描述自己的所见,将古诗中习得的观察方法、描写方法应用于其中,这是对课堂所学的内化与运用。通过与当地文化相契合的校本课程的建立,使得学生在学习一类古诗时,不再如空中楼阁,而是有具体的抓手,努力追求鞭辟入里、细致入扣、有章可循的教学境界。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古诗词校本课程,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在年级内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古诗词课外活动,在依托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古诗词的校本课程开发,让校本课程为传承经典服务。

二、创设古诗词教学情景,带给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多更深的认识

传统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否达到考试要求比较重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以背诵和记忆为主,认为学生只要能在考试的时候默写出古诗词即可;或是要求学生能一句一句翻译诗句的意思,或是贴标签式地记下诗的主题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片面的教学过程难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与外延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还不成熟,很多时候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无法有效想象出来,无法形成立体的印象。所以,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意境,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寄托的精神世界,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创作过程,领悟其中的不易与伟大之处。

例如,我在讲解《雪梅》这首古诗的时候,如果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需要会背诵即可,但是对于学生领悟作者写作目的、感悟这首诗的意境的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实现。为此,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合适的教学情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傲立着一株梅树,一株开满花的梅树。接着我要求学生一边阅读这首古诗,一边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慢慢地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仿佛置身于那片白茫茫的雪地中,感受着梅花的倔强与芳香,对卢钺想要表达的对梅花的情感有了更为深入的感悟,同时也正是在这感悟中认识到作者写作手法的独特、情感表达的委婉、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不由得对这首古诗充满了敬佩之情,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再如教学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一诗时,我不仅仅要让学生认识石灰石由岩石变为粉末的煅烧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通过图片、视频等情境创设,让学生知道石灰石变成石灰的过程是漫长且艰难的,是需要忍受千分万分的痛苦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些痛苦石灰都不为所惧,只是为留下一身清白。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下,学生对石灰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格的理解便可水到渠成。除此以外,再补充诗人的生平和诗的创作背景,探究诗人以石灰言志,用一生去坚守少年时的信念和追求的品格,感悟诗人的精神境界。这样的教学基于可感的情境,给人意料之外的收获和体悟。

课堂实践表明,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让学生从生动、立体的视频和图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再配上契合的音乐作为背景,学生的思绪在情境中翩飞,学生的感悟在情境中升华。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得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气息的舞台,成为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天地,成为学生获得精神成长的港湾。

三、巧妙拓展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不能局限在古诗词内容本身,而是要适当拓展,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活的背景等历史及文学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到古诗词的内涵与外延,学习到作者创作这首作品的所思所悟,更要能让学生对文化力量、文化历史有更多的认识、更深的体会,从而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不朽的魅力。由此可见,对古诗词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是新时期坚持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有力举措。

例如,我在讲解《夏日绝句》这首古诗的时候,这首古诗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英雄的赞赏、对项羽的敬佩。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我首先将李清照这位伟大的宋代女词人介绍给学生,李清照擅长琴棋书画,女词人小的时候生活无忧、家庭富裕,但是随着北宋的没落,女词人家道中落,在金兵侵入北宋之后,女词人被迫流落南方,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女词人的生活更加孤苦。但是最让女词人悲伤的不是生活的凄苦,而是国家的不振。通过对女词人一生简单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李清照的一生不仅仅是创作作品的一生,也是胸怀大志、立志报国又无门的一生。通过对作者、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领悟到北宋末年真实的社会状况,让学生感悟到文学作品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将满腔热情跃然纸上。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魅力的感悟,感受文化作品的力量,我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所思所悟,通过检查,我发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更加深刻、更加深远,都积极表示要将这些优秀文学作品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描述给自己的小伙伴听。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基于此,教师在拓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选择恰当的拓展点,把准教学契机,有效地进行拓展,切不可好高骛远、照搬照旧,否则不仅得不到收获,反而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对文化的传承可以说是没有益处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何时才是拓展的良机,這都是需要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不断摸索与探究的。

四、开展古诗词实践教学,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认知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要求学校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能借助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改造生活。具体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也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词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文学家凭空乱造的,而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再创造、再提炼。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多为学生设计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古诗词、去感悟古诗词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去领会创作者如何对生活常见情景进行艺术化处理。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要注重活动内容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合,能被小学生有效驾驭,同时能和古诗词本身的教育价值相融合,从而实现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语文本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多元化的语文实践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中也需要融入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

例如,我在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词的时候,在课堂上将这首诗的中心意思分析给学生之后,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实践作业,主要内容是看一看家中有没有长时间不回家的亲人,在确定对象之后,和这个家人打电话或视频,聊一聊在外地的他对家人的思恋,对独自在外乡的所思所想。在视频通话之后,结合对本首古诗的字面意思,能去感受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期间,一个人在外地的孤独感、那种“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无奈感。诗人虽然通篇没有谈到孤独,但是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学生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简单描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并谈一谈现代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观察到的身边人的经历,在自主表达中实现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与诗人同悲共喜。这样的延伸性的古诗教学活动对学生古文学修养的培养,远比教师苦口婆心的理论讲解要有效得多、好操作得多。

再如在教学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拓展。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诗人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中原统一时要告知九泉之下的自己。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首诗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在和平、富强社会中的我们青少年该如何践行爱国,虽不用上阵杀敌以热血报效祖国,但也可以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在成人成才之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的开放性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领他们立足自身,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以此获得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陶冶。

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再是表面的,而是能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内涵紧密融合起来,实现对古诗词全面、深入的理解与感悟,也能充分认识到古诗词的伟大之处,能在受到经典文化滋养的同时,更加自觉地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而古诗词是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与教育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明确认识到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要有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做题得高分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力量,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是如何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展示出来的。要始终坚信正是由于引导学生不断关注与领悟古诗词,才能感受到古诗词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周小娅.关于传统文化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祖国,2018(13).

[2]张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渗透和熏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

[3]陈巍,张国军.初探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祖国,2020(18).

[4]王桂梅.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8).

猜你喜欢

传承有效策略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