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本培训中 促进保育员成长
2021-03-10丁红儿
丁红儿
保育员是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保教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教育是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保育员距离孩子生活更近。所以,他们也是孩子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他人。然而,在幼儿园里,大家对保育员的专业成长相对没那么重视,保育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到了幼儿园后勤管理岗位后,我对保育员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关注。
一、保育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日常巡班过程中,我发现保育员在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重卫生轻教育。在班里,保育员主要做卫生工作,很少做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有时教师需要保育员配班教育,他们也没能做到位。(2)多包办代替,少引导支持。在生活中,孩子不会系纽扣、不会系鞋带、不会穿鞋子等情况经常出现,面对这些情况,保育员总是直接动手替孩子做了,很少通过引导、支持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3)解决问题简单直接。比如,有些孩子在洗手时喜欢挤洗手液、玩泡泡,把水甩到镜子上、甩在地面上,保育员看到了,总是二话不说,直接把他们请出盥洗室。
是什么原因导致保育员有这样的工作行为呢?我们曾对部分保育员进行访谈,访谈中经常听到她们说“保育员就是搞卫生、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的阿姨”。可见,保育员把自己定位为“非教育者”角色。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没能有意識地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缺乏教育意识和行为。另外,幼儿园对保育员缺乏培训和引导,也是造成他们工作中轻教育等问题的原因之一。保育员在上岗前只参与3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以卫生保健与幼儿生活管理为主,很少涉及教育理念、方法等内容,培训的形式多以讲授为主。入职后,保育员的在职培训又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所以,他们对保育工作的认知局限于把卫生搞好,把安全顾牢。
二、改变保育员的观念及行为
针对保育员的工作现状,我园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保育员的园本研训活动,在学习与实践中,促进保育员成长。
●加强学习。为转变保育员“非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打破保育员对自己角色定位的固有认知,我们从学习入手,对保育员进行园本培训。
学政策文件。为了让保育员认识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组织保育员学习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边学边议、边学边实践的方法,帮助保育员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学工作流程。根据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安排,我们梳理了一日保教工作流程,并组织保育员进行学习。重点学习流程中生活管理和配合教育方面“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样”等内容。在文本学习后,我们让保育员说说自己对生活管理和配合教育工作的理解,对照流程内容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哪些做得比较好、有哪些需要改进,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对于新手保育员,我们要求逐项做好反思记录,重点记自己不理解或操作有困难的内容。对于有经验的保育员,我们要求能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反思记录。然后,我们把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共性问题通过集体研讨等途径解决,个性问题通过一对一讨论、引导等策略解决。
学专家做法。为能让保育员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我们经常组织园外专家作讲座、园内专家聊心得活动。比如,我们邀请园外专家给保育员做《保育员的生活教育》《学做一名会配合的教育者》等讲座。专家们阐述了保育员应该有的角色定位,并以丰富的事例生动地讲述科学的保育工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保育员深刻感悟到“成人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的意义。此外,我们还每周安排园内专家开展“聊心得”活动。比如,后勤组长向保育员分享“班级两教一保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及“如何实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心得等。
●实例辨析。在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要改变保育员的观念和行为,除了加强学习外,进行实例分析、研讨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我们经常组织保育员分析实例,通过辨析,明确怎么做才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例如,有一次我们组织大家看视频案例:保育员看到孩子挑食,就在所有孩子面前大声说:“小小,你今天如果不把黑木耳吃完,餐后别的小朋友去玩了你就没得玩。”这时小小哭了,保育员接着说:“哭也没用,今天必须把黑木耳吃完,你看看兵兵,他吃完了就可以去玩了。”这时,小小哭得更大声了……观看视频后,我们组织大家讨论,通过讨论让大家明白:案例中的保育员没能关注个别孩子的情绪,用“不准玩”等语言吓唬孩子,加重了孩子的不良情绪体验,这样会使孩子对用餐产生抵触、抗拒的心理,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接着,我们又让大家观看第二个视频案例:餐饮里有个别孩子不喜欢吃的黑木耳,保育员轻轻地在不喜欢吃黑木耳的孩子耳边说:“黑木耳长得像小耳朵,你吃了以后你的耳朵肯定会变得特别灵。”孩子的脸上还是有为难的表情,保育员接着引导:“今天你先吃两朵黑木耳,给自己的两个耳朵加油!”听到保育员这么说,孩子点点头,愉快地尝试着吃了起来。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当孩子面对不喜欢的食物时,保育员能关注孩子的情绪,并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积极的情绪,这样即使饭菜确实不对胃口,孩子也愿意积极去尝试。通过对比以上两个案例,保育员进一步明白了成人的教育意识、教育行为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让保育员根据实际情境进行讨论。例如,我们向保育员描述下面的情境:孩子们在安静地用午餐,突然“咣当”一声,小宝不小心把勺子掉到地上了……然后我们组织保育员讨论:“碰到这样的情境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为什么?”通过讨论、辨析,保育员明白了怎么做才是合适的。
●经验分享。平时,我们常听保育员说“我也知道孩子的有些行为需要引导,但我就不知道怎样的方法是合适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少保育员在指导孩子开展生活自我服务时,会总结出“小妙招”。例如,小班孩子穿反鞋子是常有的事,有的保育员通过引导孩子找鞋子上的小耳朵——鞋子上的小耳朵也像小朋友的耳朵一样长在两边,以帮助孩子分辨左右鞋子,减少孩子穿反鞋子的现象。有的保育员还引导孩子找到两只鞋中间藏着的一轮“小月亮”,让孩子把两只脚并在一起,如果中间的“月亮”不见了,说明鞋子穿反了。果然,孩子们穿反鞋子的现象逐渐消失了。又如,孩子在洗手时,特别喜欢使劲按压洗手液压嘴。有的保育员就在洗手液按压管的中间贴上醒目的标签或系上漂亮的丝带等,使之变成“戴围巾的洗手液”,以提醒孩子轻轻按压。在实践中,这些经验很有效,值得大家分享,所以我们经常组织保育员开展经验分享活动,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保育员的观念和行为在悄然改变,他们能蹲下来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尝试着与孩子进行良性互动。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直坚持,重视对保育员的培训,不断促进他们成长。
330150033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