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2021-03-10张煜炯孙崇鲁张祺照徐晏周静峰陈良福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5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张煜炯 孙崇鲁 张祺照 徐晏 周静峰 陈良福

摘要:为积极推进和深化高职院校和企业产教融合,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基于协同的基本理论原理,分析高职教育和企业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梳理了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构建政府、行业协会、高职教育和企业在产教融合的内部和外部协同融合机制,以此形成优势互补,最终使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共赢,从而推动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协同理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9.2

Abstract: In order to actively promote and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build a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ynergy Theory, this paper comb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llabora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s in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so as to form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finally make schools,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cooperate and win-win,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Key Words: Synergy Theo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Mechanism

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职业教育,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扶持和优化职业教育大环境,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動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并将其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发展创新和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将推动职业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1]。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支撑当地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精神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使高职教育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积极开展“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2]。在相关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下,高职教育与企业能密切结合、优势互补,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目前,产教融合已成为高职教育重要的办学理念之一,各高职院校在此基础上,推进多种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内强外联,优化自身院校的专业布局,积极引导高职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从而来推动高职教育专业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效应,不断丰富办学主体,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行业进一步产教融合,培养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但是,高职教育在实施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产教融合的概念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学校和企业行业未形成有效共识,对产教融合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第二,对产教融合,往往理论研究多,停留于表面,在具体实践环节,缺乏有效衔接,尤其缺乏必要的融合机制。第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深度联系,尤其是行业和企业在参与度上缺乏动力,融合程度不够紧密。第四,产教融合最重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来提高办学水平,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产教融合的融合路径、具体职责的划分等。

目前,协同理论已在其他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合作方的共同协同,研究相关融合机制,产生出“1+1>2”的效果[4]。朱雷鹏[5]等学者利用协同理论,研究铁路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为区域铁路运输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焦洁庆[6]等基于协同理论,提出深度融合、推进内涵式建设、内外协同打造高端师资队伍、多方联动聚力整合各类资源、机制创新统筹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建设路径。因此,本文将根据相关文献,调研相关企业,结合协同的相关基础理论,梳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构建政府、行业协会、高职教育和企业在产教融合的内部和外部的协同融合机制,以此形成优势互补,最终使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共赢,从而推动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1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外部协同机制

1.1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外部影响因素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调查访谈,总结出产教融合外部协同机制主要受4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在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宏观教育政策是最直接的、最具有指导性的纲领,是影响产教融合能否深入推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主体制定的管理办法等,凡是涉及产教融合方面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都属于宏观教育政策[7]。正是有了这些外部的宏观教育政策的支撑,才能引导和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

第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产教融合下对高职教育办学培养模式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更需要高素质人才的补充,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更高,通过政府的主导、行业协会的倡导,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强化共同意识[8],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第三,社会环境对产教融合具有一定的引导和评价作用机制。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契合,在实施产教融合中,可通过一些特色产业为载体,与相关特色企业进行融合合作,在科研水平、人才培养上进行特色探索;社会认同是指该地区群体对该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的认可,认可程度不仅会影响到产教融合实施过程的信心和决心,也会影响到其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四,科学技术因素中的科研能力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这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持续开展的影响较大。高职院校所具有的科技、科研能力水平往往会对高职教育和地方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所拥有的科研成果经企业转化到生产实际中,助推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双赢局面。相关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深度融合,积极开展、解决一些生产技术方面的瓶颈问题,以此获得政府性的相关科技成果,通过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影响更为直观,对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

梳理好上述4个方面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外部環境因素,基于协同理论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需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在外部环境协调过程中的具体发展机制进行相关性研究。

1.2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外部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并非单向受宏观教育政策、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4个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双方相互协同、共同发展,属于一种联动机制[10],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高职教育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之间,双方存在着联动机制作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会对企业、行业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产教融合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作用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此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内部协同机制

通过查阅产教融合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文献,以及根据自身学校在实施产教融合实践过程,具体分析高职教育产教融合3个发展阶段的内部协同机制。首先通过总结归纳,内部协同机制主要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其次为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内部协同合作机制,这是高职教育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最重要内部协同机制;最后为相关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指导和评价机制。具体概括的内部协同机制如图2所示。

2.1 政府的引领和调控机制

高职教育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政府虽不是主要核心地位,同时也不是主要的直接参与者,但在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和发展过程中,对产教融合的内部协同上,起到了重要的调控和引领作用[11]。高职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是否开展得顺利,是否开展得紧密,是否开展得有序,跟国家与地方政府在推行产教融合方面的政策、投入的物力、财力息息相关,只有完善的政策、精细的服务等精准调控,企业和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才能有序发展。

2.2 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内部协同合作机制,这是高职教育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的重要内部协同机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内部协同水平直接决定了产教融合的结果。如图2所示,高职院校和企业协同合作的过程主要包括6个环节,第一,企业和高职院校通过互相走访调研座谈,基本确立实施产教融合合作意向;第二,对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相关内容、制度体系等进行准备;第三,高职院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产教融合;第四,在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可以根据双方合作的基础条件,进行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使产教融合的合作双方都能互惠互利;第六,合作双方可以在以往基础上,总结相关经验和成果,推动该产业的转型发展。

通过对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内部协同合作机制具体分析和刨解,同时基于协同理论的基本原理,可将这6个具体环节划分为4个发展实施阶段:协同共商、协同共育、协同共享、协同共赢。

第一,基于目标导向的协同共商。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在政府的引导和行业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共同商议产教融合的各项事宜[12],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双方确立合作意愿。在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产教融合大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寻找产教融合的切入点并确立合作意愿;其次,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协同共商的基础上,共同围绕发展目标,在产教融合的政策、师资、配套经费、章程,以及目前行业所发展的前沿科技等进行相关信息的线下沟通,具体途径可通过双方走访、会议交流等方式,从而最终确定双方合作意愿;最后,围绕协同共商的基本理论,在达成初步合作的意向背景下,可初步制定出产教融合合作双方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协同培养人才管理办法、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岗位设置,以及人员管理指导意见、共享资源与成果管理办法、产教融合创新奖学金等管理办法,从而指导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产教融合后续具体工作,切实保障合作双方的顺利运行

第二,基于有序参量的协同共育。通过有序参量原理的基本要求,合理制定出产教融合各协作单位参与协同作用的程度大小[13]。在产教融合的几个合作对象中,政府、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和企业,都不是序参量的制定者,而是上述四方,在基于协同的基本理论,共同推进产教融合整体发展。在基于目标导向的协同共商合作意向之后,高职院校和企业可进入到产教融合的核心阶段,即合作育人阶段,包括人才的培养和标志性成果的培养等,从而形成产教融合的协同共育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合作双方可以进行专业建设、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共享、交流访学等方面进行协同共育;其次,协同共育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为培养出更贴近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技术性人才,解决了企业在生产环节的用工荒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场地和毕业后的就业率;最后,围绕协同的基本理论原理,通过序参量的制定来协同共育的过程中,还可制定出新专业、技术的转型升级、师资的共享等间接培养成果,这些直接和间接成果的取得,协同共育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新发展阶段。

第三,基于反馈机制的协同共享。在产教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合作双方需建立反馈机制,对制定出的相关序参量考核指标进行客观评价。那些协同共育机制的制定,科技成果的取得等,对企业和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实施有积极推进作用[14]。通过前期的合作意向达成、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协同培养人才管理办法、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指导意见、共享资源与成果管理办法、产教融合创新奖学金等管理办法进行反馈机制,从而更进一步推进产假融合的深入发展。基于反馈机制的协同共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产教融合实施过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共享反馈,高职院校可以更贴近地方经济,更贴近于企业的实际生产环节,从而设置更有利于企业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等,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地方和合作企业输送能直接顶岗工作的技术型人才,通过这种正向反馈更有利于推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其次,高职院校的科研业务能力水平、科研学术环境和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等科研优势,能够积极推动生产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最后,通过建立协同共享的反馈机制,可以使得政府、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和企业四方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推进产教融合的核心階段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和标志性科研成果,从而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共育机制,协同共享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新发展模式。

第四,基于协同效应的协同共赢。产教融合协同各系统因素,相互作用,使最终的结果呈现出“1+1>2”的协同共赢效应[15]。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政府、行业协会等的作用下,围绕相关政策,产教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入,彼此产生出协同的效应关系,这也是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教育和企业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的发展目标。基于协同效应的协同共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的牵线下,为地方经济培养出更贴近于生产实际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得到了体现,通过协同效应,又反哺了高职院校专业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课程设置等;另一方面,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通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业务能力支撑、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企业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上升一个新台阶。

3 结语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握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培育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积极深化和推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产教融合,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体系,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本文基于协同的基本理论原理,分析高职教育和企业在以往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梳理了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内部、外部因素,并构建了高职教育、企业在政府、行业协会作用下的内部和外部的协同融合机制,形成优势互补,最终使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共赢,从而推动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炜.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发展的成效与展望[J].中国民族教育,2021(6):25-28.

[2]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5-11.

[3]梅瑜娟,朱华兵.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产教融合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6):78-83.

[4]徐畅,解旭东.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19):25-30.

[5]朱雷鹏,钱勇生,曾俊伟,等.基于协同理论的铁路运输与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研究[J].公路工程,2021(4):29-31.

[6]焦洁庆,张燕.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双创实验室建设路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247-250.

[7]姚育楠,熊季霞,夏晴,等.协同理论视角下卫生领域热点问题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4):1-3.

[8]余霞,石贵舟.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9):35-40.

[9]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10]罗成翼,王琦.湖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20(6):86-96.

[11]李梦卿,刘博.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9(3):80-85.

[12]薛耀文,王丽,常梅.高校内部协同创新与外部协同创新的协同度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20(2):54-61.

[13]潘浩,张强.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94-195.

[14]罗汝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成效的监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9):39-44.

[15]贺书霞,冀涛.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4):35-41.

3634500338276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