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语境下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1-03-09沈移
沈移
摘 要 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的传统文化素材,古诗文便是突出代表,借助新媒介手段合理开展教学,能够很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介语境下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媒介语境;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在单一式的教学方式下,古诗词课堂氛围也显得十分枯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教学质量。而借助新媒介手段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将枯燥的知识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新媒介语境下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探究意义重大。
一、新媒介语境下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
1.适应教育现代化
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传统文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石。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基础上,如果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那就好比是否定历史和民族精神。所以,中国要想实现民族振兴的目标,必须得从弘扬传统文化着手;二是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现代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精神,能激励我国人民奋发向前。同时,其中存在的教育理念,如循序渐进、有教无类等,对于现代化教育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2.促进古诗文教学
就古诗文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只看重古诗文的讲解和翻译,之后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吸收。在这种方式下,古诗文学习显得十分枯燥,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而在传统文化渗透中,则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和挖掘古诗文内容,然后将其中的内涵、精神等合理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学习理解起来便能更加轻松,文化素养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推动教学效率更上一个台阶。
3.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教育最为主要的目的便是培养一大批生活的审美者,每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在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前进。在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语文课程,理应勇敢承担起这一重任。古诗文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审美因素,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不过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这一目标的达成。而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古诗文中的社会美、自然美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二、新媒介语境下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主要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
在新媒介语境下,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背景的介绍,基本都是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将所有的内容直接展示出来,没能脱离灌输的束缚。而对于学生而言,基本都是走马观花的接受信息,不仅难以深刻理解,而且学习兴趣还会逐渐受到影响,教学效率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学其实就是披着新媒介外衣的另类传统教学模式,对于传统文化渗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学生思考能力下降
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组织开展教学,学生长时间下来也会逐渐养成懒惰的习惯。具体表现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积极思考,而是等待着课件呈现正确答案。或是学生即便思考,往往还没理清头绪,教师就已经通过课件给出答案了。这样,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会逐渐下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也会受到很大阻碍。
3.教学与实际相脱离
在具体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能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有效结合,只是盲目的照本宣科,而这种理论化、书本化的事物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简单来说就是表面看起来理解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具体应用。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流于形式。
三、新媒介语境下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1.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产物,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借此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在翻转课堂具体实施中,需要中学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同时,还得精心制作课件,然后合理呈现。
例如,在《饮酒》这一课文的教学中,在课程开发前,教师便可以基于课文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作一个简短的视频,之后上传至学习平台上,以供学生课前预习。在视频课件中,教师可以将诗词中美好的田园风光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并在其中增设一个朗诵的环节,让学生练习;在课前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观看学习视频,同时借助网络等查找作者生平资料和其他作品等,了解课文创作背景和缘由,初步感悟陶渊明的高尚节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花费几分钟时间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帮助学生解决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朗读完成后,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结合实际布置合适的课后作业,以便学生进行巩固。
2.借助微课组织开展教学
所谓的微课其实就是一段精练、简短的教学视频,通常就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将其合理引入中学语文课堂,能够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有效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微课仅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
例如《游山西村》的教学,教师便可以围绕“风俗节日”这一主题合理制作微课,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又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教师便可以在课件中融入杜甫的《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等,然后让学生将其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给学生呈现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优秀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截取其中的优秀片段,如名家点评、诗词朗诵等,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传统文化更好的弘扬提供助力。
3.建立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学习系统,有着交互性、开放性等相关特点。在其中,可以围绕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专题设计各种模块,并从多个角度转手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具体而言,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可以分为作者简介、翻译与鉴赏等模块,同时设置沟通交流等相关窗口,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中学语文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明确学习任务,并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进行问题的分析、讨论以及探究等。同时,还要注重跟踪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古诗文学習能够顺利进行,并且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这样,便能很好地满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并且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然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推行的重要要求。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合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借助新媒介手段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发展提供助力,促进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
[作者通联:浙江海宁市周王庙镇钱塘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