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力,引阅读走向深层
2021-03-09吴丽莉
摘 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的积累比较好评价,可是语感的培养、思维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如何落实与评价的呢?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教师会通过布置提问的预习任务,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提出贴合文本的问题,但是往往很多时候会浮于形式、流于表面,实现不了语文学习的预定目标。课堂中,教师的问题有时候又过于琐碎,优质问题的提出较少。课后学习提升学生阅读的策略几乎是没有发现的。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让阅读能够走向深层,让学生能够真正发展思维呢?笔者认为从培养学生的提问力入手,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教授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评价策略让学生爱上提问。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定会让阅读更为扎实有效,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阅读;学生;提问力
一、 引言
宋代陆九渊曾经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那么反观现代小学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比较紧张,教师将精力放在教学上,与学生互动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还是以教材为主,认为教材是正确的。若是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就是质疑教材,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大受影响。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如果学生不会提问、不爱提问,对于思维的发展是有很大限制的。那么如何利用提问力,促进阅读走向深层,从而达到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目标呢?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二、 教授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在预习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让孩子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前的时候,就能够针对文本提出贴近主题的问题,实现高效课堂呢?
笔者认为在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爱上提问。低年级的孩子总是有许多问题,有时候问题是贴近主题要求,有时候问题是结合生活的体验。对于没有贴近主题的问题,先不要直接否定,保持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及时反馈提问的数量,每周进行提问小明星的評选等。当提问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引导,让他们运用合适的方法提出优质问题。
(一)课后问题模仿法
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课后问题,进行焦点的聚集,课后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单元目标的落实方法,问题相对比较集中。例如,在初读课文的时候笔者没有出示课后习题,就让学生进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预习的提问,收集到65个问题,只有不到15个问题是与主题比较切合的,较多问题都是能够在书本中直接或者间接找到答案的,证明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还是缺乏一定的思考。第二次给予学生课后习题,习题指向性比较明确,在出示课后习题之后,让孩子们学会提取关键词。习题中包含着“爱国、内心”这类关键词,孩子们的提问质量明显提高许多。对于之前的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都主动删掉,初步明白了什么为优质问题。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都能模仿课后习题,进行焦点的集中,更能够提出较为有质量的问题。
(二)关键词句聚焦法
对于中心比较突出的文本,课文的题目或者中心的词语句子就能够带给学生无限的思考,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的标题,中心的词语句子进行提问,例如古诗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有一个关键字眼,也叫诗眼。很多时候我们能从这一“诗眼”中体会诗歌情感。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时候,起初学生没有掌握方法的时候只能传统的利用注释进行简单的一句一词的理解。这首诗相比之前的古诗来说篇幅比较长。当教授学生抓住诗眼“喜”进行提问之后,学生聚焦的问题都是“为什么会喜,狂喜表现在什么地方,从哪里体会到诗人的喜”等。这些问题的不仅对古诗的理解起到帮助,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再比如,教学课文《珍珠鸟》文中情感最为集中的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关键句子中,提取到信赖、美好等,孩子们围绕着关键词进行提问,带着问题再去学习课文,对比之前的教师指导,孩子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升华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赖”。
(三)图片观察延伸法
图片对于文本的理解,有时候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课文的插图很多时候都是凸显主题的元素。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前,课文中的插图很直观地展示了小艇的样子,这时候就可以从图片入手让学生进行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就能很轻松地提出:小艇的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的小艇为什么能成为主要水上工具……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正是我们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去学习思考的内容吗?学生通过提问,寻找答案,不断地推进对于文本的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再如,教学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配图就一幅简单的田园山水图,先让学生聚焦图片中的一个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再结合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展开思考。对于问题进行梳理后,再进行教学古诗,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学习的效果自然提升。
(四)文本主题提取法
部编版语文教材将每一个单元都进行统整,凸显了语文要素。比如,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猎人海力布》一文,单元要素是了解课文的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单元语文要素的前提下,再去看文本,如何将主题突出,兼顾该文本的特点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利用文本主题提取法,将两个主要的内容进行融合提炼。于是笔者将问题焦点设定为:传奇海力布,然后在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围绕问题焦点进行提问,孩子们的问题除了围绕主人公海力布提出相关问题外,还需要围绕传奇进行思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孩子们思考关于传奇的故事,从而打开孩子们的思路,将创造性复述的语文要素也在此进行融合。
三、 策略激趣让学生爱上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出于好奇心重、容易受到环境和氛围感染的年龄段,让学生爱上提问,能够将提出优质问题作为习惯,还需要我们后续的努力维护。
(一)游戏助力,保持提问兴趣点
游戏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提问环节游戏化,利用教学道具,通过抽签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时刻渗透思考的意识。
(二)积极反馈,保持提问动力源
教师的正面评价,同学的积极鼓励都是孩子们坚持的动力。定期将学生提出的优质问题进行展示,一方面,给予学生正面的示范;另一方面,也给予优秀的学生肯定。看到自己所提问题如此受关注,那种充满喜悦和成功的感觉能够给予他一段时间的动力。比如在单元的梳理的时候,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动笔写在自己的问题,告知学生提出的优质问题将会被选入教科书的编排,这时候学生的干劲十足。不仅会积极地写下问题,还会开动自己的脑筋不断地开发问题,使得问题更加多元。
(三)针对训练,确保提问能力均衡
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指导的时候要关注这方面的学生,对其进行课后的针对性帮助,定期进行跟踪,确保学生能力上的均衡。对于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小片段开始训练,避免一开始的长篇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总之面对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耐心与帮助。
(四)家校配合,扩大提问关注面
当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提问的方法,将可以将提问融入生活中。提问的关注面就可以扩大,从同学老师到家长亲人。特别是课外阅读的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加入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利用每次的课外阅读的机会,让孩子将提问的意识贯穿始终,不单单是文本的内容,应该拓展至课外延伸的部分。利用QQ、微信等信息平臺及时的反馈学生在家的提问能力。不断巩固提问力的训练,从达更高的能力目标。
四、 课堂实操让学生用上提问
(一)用问题来引领,以学为中心
当学生能够在面对文本时提出优质问题之后,教师就应该将身份转变,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往往时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但在训练之后提问也应该是学生的事。利用之前梳理出来的优质问题,教师再重新参照文本的时候就跟之前不同了。这时候的课堂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的,更为贴近孩子。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只有少数人真正投入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孩子们的思维互动会更加积极。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时候在预习时候进行问题的梳理,学生对比的写法进行探究。朗读完三个句子之后便开始接着问题的探究。最后发现一个规律,对比的事物都必须有相同的特征或者同一类型的。接下来进行对比句子的拓展就非常顺畅,当教师说出一个事物后,孩子们就能马上反应对比事物。在下笔书写的时候,一个个精彩的对比应运而生,比如小草很渺小,它没有大树的粗壮,但是它的默默无闻让我敬佩……
(二)用问题来检测,以思考来贯穿
学生的提问往往没有一下击中目标,但是问题的呈现往往是他们思考的一个过程。所以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以外的问题,教师可以用来课堂检测,在教学时候的思考,课末进行梳理总结,这样也是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思考的过程,让学习的过程看得见。比如,教学《桂花雨》课后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桂花雨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借桂花雨表达了故乡的思念。当学生梳理的问题都偏向美好回忆的时候,另外一个教学的重点就可以用来课堂的检测,检测的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的资料。反思问题的重点是否正确,以便接下来教学的调整。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阅读教学从预习提问开始,用问题引导思考走向深层。在上课的之前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利用问题继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相信在师生不断的努力下,能够让大家走进阅读的新天地,感受阅读带来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李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形成探究的思维习惯[J].教育革新,2011(4).
[2]赵桂香.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提问能力[J].教育革新,2011(10).
[3]王芳.备课的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王厚江.王厚江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吴丽莉,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