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静态”概念“动”起来
2021-03-09杨丽琴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知识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较为肤浅、数学概念学习脱离生活实际、引入方式的使用过于单一等,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笔者在文章中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问题;措施
何为数学概念,就是利用特定的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其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概念性。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多是形象思维,因此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路,让数学概念知识变得“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相关概念,并学会运用概念。
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 忽视数学概念间的联系与相似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将知识点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让学生熟记概念知识,这样就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知识,对其中的含义可以说是丝毫不理解。其实各个概念知识之间有密切联系,如果学生脑海中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学生就无法加深概念知识,也就随之会出现学习效果差、学习兴趣低的不良现象。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计数单位、数位这两个概念缺乏理解,这两个概念相似性非常大,他们如果不能找到其中的联系点与不同点,长时间下去就会混淆概念。
2.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理解较浅显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还有部分教师将自己当作教学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顾自地讲解概念知识,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本质缺乏真正理解。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死板”的概念性记忆试题有较好作答,但是对于一些概念变式问题却难以准确作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
3. 数学概念学习脱离生活实际,缺乏实践经验
素质教育提倡生活化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并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将教材中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概念知识,也无法将概念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二)教师方面
1. 引入方式的使用过于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发展时期,他们的认知程度以及智力水平都有限,因此,数学教师在概念知识教学中,从实际学情着手,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部分教师在讲解新概念知识的时候,直接用情景导入法导入本节课内容,没有与上一节课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对知识也没有深刻掌握。另外,再加上导入方法非常单一,这样就导致整个课堂异常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下降。
2. 巩固阶段中出示的练习题没有梯度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但是这与新课改所提倡的问题串复习方法相违背。所谓问题串,就是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用从简到难阶梯式的问题串呈现出来。现阶段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使用问题串的方式开展工作训练,因此学生对课堂概念知识的巩固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在完成相同的课后练习题就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下”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3. 应试教育下教师的认知偏差
在研究中发现,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说,他们在教授概念知识的时候,考试重点内容进行反复讲解,一些不经常考的概念多是一带而过,并且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概念知识时多是以他们的考试成绩为标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学生的成绩好,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为家长学、校以及学生所信服。但是数学概念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对概念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了解知识的形成,才能有效掌握概念知识,并用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
1. 问题引入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着知识,缺乏对知识与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这样,他们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也都是死记硬背,再加上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比较低,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数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运用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就像在《质数与合数》技这一节知识的教学中,两个数学概念就是“质数”与“合数”,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进行导入。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现在都知道每个数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因数,那么每个数有几个因数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因素的数量进行分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究,看看根据因数的个数会有什么新发现。”问题导入法主要是让学生有目的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并且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也更加深刻、牢固。
2. 借助旧知引入
每个数学概念都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数学概念相互联系,属于一个整体。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概念体系。在具体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掌握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另外,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一定认知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深入探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连接,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概念知识的应用奠定基础。就像在讲解《梯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式,那么本节课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这样一來,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利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从而将新旧知识有效衔接起来。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同化策略
1. 抓概念本质,联系生活实际
在研究中发现,数学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概念知识。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会显得非常匆忙,学生对本环节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便进入到下一环节,教师对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考虑较为欠缺。再加上过于重视教学过程,导致学生对难度比较大、抽象性比较强的概念知识只能死记硬背,无法真正理解其本质。实际上,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因此,教师在讲解新概念知识的时候,要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理解概念本质,然后再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形成过程,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就比如说约分这个数学概念,老师在讲解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其本质,分子和分母同除以不为零的数,分数大小不变;然后再利用生活中关于分数的案例讲解约分,让那学生明白约分的意义。
2. 找概念间异同,明确概念本质
在数学中很多概念比较相似,但是深入探究会发现它们的本质有明显区别,而学生对这一类的数学概念非常容易发生混淆,而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概念的本质,找到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明白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用“质数”与“合数”这两个概念来举例,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到2~12这些数的因数,并填入表格中,然后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因数的个数及特点,最后划分质数和合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找到质数与合数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掌握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含义。
(三)数学概念教学的巩固策略
1. 有梯度的练习,开拓学生思维
在课后,教师多是使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但是教师所给出的练习题都是一样的,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练习题的难度,学生会经常出现“吃不饱、吃不消”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螺旋增加问题的难度,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实现课后的高效巩固。
2. 比较中巩固,消除学生疑惑
概念同化环节的教学策略提到,要让学生找到相似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样的道理,老师在讲解一些相似概念之间异同点之后,让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对比,这样他们会在脑海中发生概念冲突,避免对相似概念的记忆发生混淆。紧接着,教师再对相似概念进行区分,减少学生存在的疑惑,加深他们对相似概念的记忆。
3. 整理中巩固,建立学生知识体系
数学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阶段所学习的概念是后期所学习的概念知识的基础,同样的道理,后面所学习的概念知识是前期概念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是因为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比较低,所以在巩固阶段,教师要帮助他们将数学概念整理出来,形成完善的概念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在该体系中提取和应用知识。
三、 总结
总的来说,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将概念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概念知识体系,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另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级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蔣萍.论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9(3):159.
[2]刘淑珍.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2):61.
[3]胡艳龙.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7(24):274.
[4]韩春华.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5(21):107.
[5]张萃芸.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20):45.
作者简介:
杨丽琴,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