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剪切性能的钢桥面STC铺装组合结构优化研究
2021-03-09孙克强
李 勇,孙克强,杨 波,常 城
(1.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州 510623; 2.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67)
超高韧性混凝土STC(Super Toughness Concrete)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1]。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效快速的交通网络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大跨径钢桥应运而生。为减轻自重,钢桥多采用正交异性桥面板结构,随着服役期增长,桥梁顶板与加劲肋交界处焊缝、顶板、横隔板开孔处、铺装层等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病害[2]。桥梁结构性开裂可通过改善施工工艺解决,铺装层开裂除材料本身因素外,还依附于钢桥面板刚度。国内外学者对钢桥面铺装层病害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公认桥面板刚度不均匀导致的应力集中,开裂部位在高应力幅下产生疲劳破坏是铺装病害的根本原因[3]。为减少上述病害,近几年出现一种采用STC+沥青混凝土的铺装结构形式,利用STC的高韧高强性能提高桥面板刚度,减小钢桥面板疲劳应力幅[4]。本文针对现有国内钢桥面STC铺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病害及成因,采用有限元法对造成病害的力学指标进行优化,提出预估公式,结合实例对铺装方案进行验证。
1 国内STC铺装调研
我国STC铺装层与钢板间设置密集剪力钉,设置在纵向加劲肋中间,纵向间距一般为40 cm~50 cm,相邻2排之间呈梅花状布置,剪力钉尺寸高度约为3.5 cm~5.5 cm,直径9 mm~10 mm。STC铺装层厚一般为4 cm~6 cm,内布置直径为8 mm~12 mm、间距为2 cm~5 cm的钢筋,沥青磨耗层厚度为3 cm~5 cm[5],如图1所示。其他结构型式因应用较少,可参考文献[6-7]。
根据JTG F4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国内气候分区,结合STC铺装实际应用情况,对我国夏炎热冬寒湿润、夏炎热冬冷湿润区、夏炎热冬冷潮湿区、夏炎热冬温潮湿区为代表的北京、天津、广东、湖南地区STC铺装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桥梁参数及使用情况见表1,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病害如图2所示。
(a) 组合桥面板结构
(b) 铺装结构
表1 调研桥梁情况
从表1可知,目前多数STC铺装应用情况良好,但仍有部分桥梁铺装在重交通荷载情况下出现推移病害。序号3桥梁处于夏炎热冬温区,序号4桥梁处于夏炎热冬冷区,2座桥区最热月平均气温均大于30 ℃,除磨耗层本身高温稳定性不足外,磨耗层与STC铺装层间粘结强度不足、铺装组合设计不合理导致层间剪应力过大,也是使磨耗层产生推移的原因[8-9]。序号8桥梁病害主要为伸缩缝设置不当引起,与铺装关系不大。经现场实测,序号9桥梁产生离析主要是施工质量控制不当造成。根据调研,STC铺装目前存在的结构性病害为磨耗层推移,主要因层间抗剪强度不足引起,为此,本文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探讨减小层间剪应力的方法,优化铺装结构组合参数。
2 数值分析
依托广东省榕江特大桥,以降低STC铺装层间剪应力为目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STC铺装结构厚度、模量进行优化分析。
2.1 建模
1) 结构体系
钢桥由中纵腹板、倾斜底板等组成,不同位置腹板高差大,若采用第Ⅲ结构体系(带加劲肋的盖板系统),无法考虑腹板及横隔板高度对铺装层受力影响。为此,采用钢箱梁节段局部模型(第Ⅱ结构体系)分析最不利荷位分布规律。在最大剪应力对应的荷位处,采用子模型对铺装结构进行优化分析[10]。最不利荷位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子模型如图4所示。为确保模型正确,减小计算量,假设所用材料均匀连续、完全弹性且各向同性。
图3 最不利荷位分析模型
图4 铺装结构子模型
2) 几何参数
由于大跨径桥梁通常位于主干道,车道数较多,取单侧3车道计算模型,钢梁节段尺寸为8.4 m×14.0 m,取节段的1/2结构为最不利荷位计算模型。钢材采用16Mnqc钢,防水粘结层采用高粘沥青,通过接触对单元定义层间粘结性能。接触对单元如图5所示,模型基本参数见表2、表3。
(a) 接触单元
(b) 目标单元
表2 模型几何参数
表3 模型材料参数
3) 边界条件
最不利荷位计算时,采用10节点实体单元模拟钢箱梁顶板和铺装结构层,采用壳单元模拟加劲肋腹板、横隔板,壳与体单元采用MPC多点约束耦合自由度,模型尺寸见表2。由于结构采用了对称,对称面处节点横向位移Dx、纵向转动自由度Ry和竖向转动自由度Rz采用对称约束,节段处节点采用约束方程建立刚域,在质心位置施加简支约束[11]。结构优化时,取最不利荷载位置处3倍轮载尺寸为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4) 荷载形式
根据实际交通条件,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车辆标准[12]。单轴双轮荷载形式,轴重140 kN,单轮重35 kN,轮压0.81 MPa,考虑冲击系数为0.35,汽车制动力取附着系数为0.6[13]。单轮接地面积432 cm2,宽度0.2 m,长度0.216 m,两轮间距0.1 m。双轮矩形均布荷载,如图6所示。
单位:cm
5) 加载工况
每个车道横向设置2个加载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布置3种加载工况:(1) 荷位1施加于U形肋正上方;(2) 荷位2施加于U形加劲肋和钢桥面焊点正上方;(3) 荷位3施加于两U形加劲肋之间正上方,如图7所示。纵桥向车辆从横隔板向跨中移动,共9个荷位,如图8所示,距离横隔板距离分别为0 m、0.108 m、0.156 m(1/16跨)、0.200 m、0.313 m(1/8跨)、0.500 m、0.625 m(1/4跨)、1.000 m、1.250 m(1/2跨)。此外,在中纵腹板处增加9个加载点,如图9所示。分析模型共(3×2+9)×9=135个加载点,3×6×9+9×9=243个工况。
2.2 最不利荷位
最不利荷位数值模拟分析时忽略防水粘结层,认为STC铺装层与磨耗层完全粘结。根据界面理论,在不同材料交界面上,材料变形具有不连续性,为反映这种情况,最不利荷位分析时采用剪切应变这一力学指标。取135个加载点处243个工况下最大剪应变值绘制成云图,如图10所示。图10中,Zx代表横向剪应变,Zy代表纵向剪应变。为反映剪切应变变化规律,在最大剪应变位置处沿纵横截面剖开,绘出最大剪应变沿纵横向变化趋势,如图11、图12所示。
图7 U肋处横向荷位示意
图8 纵向荷位示意
图9 纵腹板处横向荷位示意
对比图10(a)、(b)可以看出:1) STC与磨耗层间纵向剪应变与横向剪应变均对中纵腹板较敏感,纵向剪应变在距横隔板1/8跨处有极值;2) 横向剪应变大于纵向剪应变;3) 横向剪应变在纵向荷位9、横向荷位1处有最大值;4) 纵向剪应变在纵向荷位5、横向荷位1处有最大值。
从图11、图12可以看出:1) 沿横桥向,横向剪应变与纵向剪应变变化趋势相反,但均在中纵腹板附近有最大值;2) 沿纵桥向,横向剪应变在跨中处有最大值,纵向剪应变在距横隔板1/8跨处有最大值。据此,可取跨中处U肋正上方为剪应力的最不利荷位,以下子模型分析时,取此荷位为加载位置。
(a) Zx
(b) Zy
(b) Zy
2.3 层间最大剪应力分析
以表2、表3中参数为基准,2.2节得到的最不利荷位为加载工况,采用子模型对不同铺装层厚度、模量组合及不同粘结层综合模量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如图13~图15所示。
(a) Zx
(b) Zy
图13 层间剪应力随上下层模量变化对比
图14 层间剪应力与上下层厚度关系
从图13可见,层间剪应力与磨耗层模量呈负相关,与STC铺装层模量呈正相关,但对二者模量变化的敏感程度接近。在桥梁截面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为保证层间剪应力有较小值,磨耗层弯拉模量不宜小于400 MPa,STC铺装层回弹模量不宜大于43 500 MPa。
图15 层间剪应力与粘结层模量关系
从图14可见,当下层STC铺装层厚度小于30 mm时,层间剪应力对下层厚度较敏感;当大于30 mm时,层间剪应力变化率减小。考虑内部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及施工因素,建议下层厚度不小于45 mm。层间剪应力对上层磨耗层厚度较不敏感,计算厚度范围内降幅为15.1%,考虑混合料抗拉强度指标,磨耗层厚度不应小于35 mm。
从图15可知,层间剪应力与粘结层模量呈正相关,采用粘结层材料时应注意自身特性与结构的匹配。
本文根据函数拟合原理及量纲分析准则,提出STC铺装层间剪应力计算公式:
(1)
式中:τ为剪切应力,MPa;G为钢桥结构参数,对本文采用的结构,取0.022;E下、h下分别为STC铺装模量及厚度;E上、h上分别为磨耗层模量及厚度;E粘为粘结层综合模量,MPa。
以最小剪应力为目标,根据式(1)可优化铺装结构。下文将据式(1)计算榕江桥铺装方案层间剪应力,并与抗剪强度比较,验证铺装结构适用性。
3 应用案例
以榕江特大桥为例,设计方案为50 mm STC+高粘沥青砂+40 mm SMA13,如图16所示,根据广东省地方标准GDJTG/T A01—2015《超高性能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技术规程》,各铺装层材料参数取值见表4。
根据JTG/T 3364—2019《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4]附录C试验方法测得层间抗剪强度。有限元模拟结果、计算公式(1)计算结果、试验结果对比如图17所示。从图17可知,式(1)计算出的层间剪应力为0.498 MPa,有限元计算结果为0.475 MPa,两者误差在10%以内,且式(1)计算结果较有限元计算结果小,偏于保守;式(1)及有限元计算的层间剪应力均小于粘结层抗剪强度。
图16 原铺装设计方案
表4 铺装结构层参数取值
图17 不同方法所得层间剪切应力
由于粘结层施工质量的离散性,考虑1.40倍的安全系数后,层间剪切应力为0.695 MPa,即采用的粘结剂剪切强度应大于0.695 MPa。由图17可知,高粘沥青+碎石方案抗剪强度为0.78 MPa,大于考虑安全系数的剪切强度0.695 MPa,说明该铺装方案满足层间剪切性能要求。
4 结论
1)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钢桥面STC铺装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病害为磨耗层推移,造成该病害原因为层间抗剪强度不足。
2) 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为减小层间剪应力,磨耗层抗弯模量不宜小于400 MPa,厚度不宜小于35 mm;STC铺装模量不宜大于43 500 MPa,厚度不宜小于45 mm。粘结层模量与层间剪应力呈正相关,且对层间剪应力影响较大。
3) STC铺装层间剪应力可采用本文提出的公式(1)近似估计。
4) 采用50 mm STC+1.3 kg/m2~1.5 kg/m2高粘沥青砂+40 mm SMA13的铺装结构可满足榕江桥层间剪切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