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疣外洗方治疗多发性跖疣35例
2021-03-09陈雪燕
陈雪燕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跖疣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在外伤、摩擦或足部多汗等诱因下感染人乳头瘤病毒而发病,初起为细小透明的丘疹,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外观呈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单发或多发。对于皮损多发者,液氮冷冻、激光烧灼等物理治疗手段治疗难度大,恢复周期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耽误患者的工作或学习,且易遗留瘢痕。因此,为患者选取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众多医生关注的问题。笔者采用自拟祛疣外洗方治疗多发性跖疣,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愿意配合临床观察的多发性跖疣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其中因患者合并用药等原因,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跖疣的诊断标准[1],且疣体总数大于5个;②年龄18岁~65岁之间。③愿意配合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损伤、严重感染、糖尿病等疾病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曾有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史及全身过敏史;④入组前1个月内曾接受本病口服药物治疗者,或入组前1周内曾使用治疗本病外用药者;⑤足部皮肤有破损者;⑥不能耐受治疗或依从性差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用钝刀刮除增生角质后,予祛疣外洗方(大青叶30 g,板蓝根30 g,醋三棱15 g,乌梅20 g,马齿苋30 g,薏苡仁30 g,木贼15 g,桃仁12 g,当归10 g,牡蛎30 g,透骨草15 g)加水煎煮成1 500 mL,趁热先熏蒸后浸泡患处30 min,每晚1次,1剂药用2 d。
2.2 对照组
用钝刀刮除增生角质后,患者予10 %水杨酸软膏(厦门市中医院,闽药制字H04202006)外用,每日2次,并予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54],外用,每日4次,每次涂药后按摩患处约2 min。两组均共治疗8周,2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①皮损数目,0分:<5个;2分:5个≤数目<10个;4分:10≤数目<15个;6分:15个及以上。②皮损大小(以最大直径计),0分:直径0 mm;2分:直径<4 mm;4分:4mm≤直径<8 mm;6分:直径≥8 mm。③疼痛程度:0分:无疼痛;2分:轻度疼痛;4分:中疼痛;6分:疼痛剧烈。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痊愈:疗效指数≥95 %;显效:70 %≤疗效指数<95 %;有效:30 %≤疗效指数<70 %;无效:疗效指数<30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典型病例
娄×,女,23岁,2020年7月7日初诊。左足底角化性皮疹2 a,行走时疼痛明显,曾外院多次液氮冷冻及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皮疹逐渐增多,平素足部多汗。查体:左足底可见数十个米粒至黄豆大小灰白色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部分皮损融合成片。处方:予祛疣外洗方原方治疗,每日1次。2周后复诊,疣体大部分脱落,见散在米粒大小光亮丘疹。续药同前继续治疗2周后皮疹完全消退,局部可见在外院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遗留的瘢痕。3个月后电话随访,皮损无复发。治疗前后对比图详见图1。
图1 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的局部皮损情况
5 讨 论
多发性跖疣是因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人乳头瘤病毒而发病。因足底的角质层较厚,以致药物穿透性较差而难以到达表皮深层,加之足底摩擦、易出汗的诱因持续存在,该部位的皮损治愈率低而复发率高且疼痛明显。对于单发或散发皮损,可考虑予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但对多发者采取这些治疗,易造成组织大范围损伤,疼痛明显,继发感染、形成瘢痕的概率大大增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多发性跖疣属于中医“疣目”“刺瘊”等范畴。《灵枢》中对本病病因有记载:“虚则生疣”,《太平圣惠方》认为:“此皆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发生也”,《外科枢要》则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发。盖肝热水涸,肾气不荣,故精亡而筋挛也。”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素体禀赋不足,外感风热毒邪,邪聚肌肤所致;或平素急躁易怒,肝火旺盛,筋血不荣,气血阻滞,凝滞肌肤而发。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自拟祛疣外洗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共为君药;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薏苡仁利水渗湿、解毒散结,木贼疏散风热,桃仁活血祛瘀,共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醋三棱破血行气、散结止痛,透骨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乌梅味酸性平,柔肝养筋,牡蛎软坚散结,共为佐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大青叶、板蓝根、马齿苋、木贼、薏苡仁等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又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中药可以经局部吸收后进入人体起到一定的全身作用,又避免了口服给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及肝脏的首过效应[3],而直接作用于局部,直达病所起效迅速,“能补内治之不及此也”。《医宗金鉴》有“借湿以通窍,干则药气不入”的说法,皮肤的湿度越高,对药物渗透和吸收能力越强,同时温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进一步提升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效率。温热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4],在44 ℃或更高的温度下,其死亡率升高,且病灶细胞比正常细胞对温度更为敏感,损伤后更不易恢复。温热能促进朗格汉斯细胞迁移,促进局部细胞的免疫应答来清除病毒[5]。因此总结得出,祛疣外洗方熏洗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起到治疗作用:①方中有效成分的抗病毒及免疫刺激作用;②温水的局部温热作用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③温水的浸泡促进角质的软化,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药物渗透、吸收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57 %明显高于对照组41.18 %(P<0.05),尤其在减少皮损数目、皮损直径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自拟祛疣外洗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