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负压装置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腹腔引流中的应用
2021-03-09杨青兰林奕郝丽娟余友霞冯小平王渝
杨青兰 林奕 郝丽娟 余友霞 冯小平 王渝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是控制性促排卵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1-3]。研究显示,重度OHSS 发生率约为1%~3%[3],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急性体液及蛋白外渗入第三体腔,引起腹水、胸水甚至弥漫性水肿,腹腔内液体快速聚集,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及生命[1,4-5]。腹腔穿刺引流腹水作为治疗重度OHSS 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严重腹水、显著腹痛、呼吸困难等患者症状,同时因腹压降低,肾脏血液灌注增加,从而改善患者尿量[6-7]。我院临床实践表明,重度OHSS 患者住院期间约18.6%有1~3 次腹腔穿刺引流史,常规负压引流采用空针或一次性引流瓶抽取腹水,近年来部分研究者应用腹腔导管定期引流、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留置等[8-9]进行腹腔穿刺引流,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材料费用较高、长期置管维护不当、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及容易诱发感染等问题。因此,在保证治疗效果且无感染、穿刺失败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的基础上,为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科自制负压装置进行一次性腹腔穿刺引流腹水,经临床验证,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临床确诊为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108 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取卵(oocyte retrieval,OPU)术后30 例,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术后78 例,按照穿刺先后顺序分组,将单号纳入观察组,双号纳入对照组,每组54 例。纳入条件:体检示腹部张力大;B 超监测腹水深度>6.0cm;患者自觉明显腹胀、腹痛、呼吸困难;持续少尿;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条件:疑有腹腔内严重粘连;巨大卵巢囊肿;严重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严重异常;严重血小板减少及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腹水,观察组采用自制负压装置引流腹水,具体内容如下:
1.2.1 自制负压装置的制作 自制负压装置包括电动负压吸引器(鱼跃yuwell 公司,型号7EA),自制负压装置,一次性输液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型号0.7×19 TWLB),一次性使用输液连接件(江苏苏云医疗器材公司,型号LJ1-1.6 侧孔),一次性针头(江苏苏云医疗器材公司,型号1.2×30 TW CZ),一次性使用连接管(苏州新区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10.0 mm F30)。引流瓶由6 个500 ml 密封的消毒玻璃瓶组成,瓶与瓶之间由5 根一次性使用输液连接件相互串联,腹水可经连接管自动流入各引流瓶内,这样既保证腹水引流的连续性,又避免反复更换引流瓶;第1 个引流瓶与电动负压吸引器连接,应用电动负压吸引器抽吸各引流瓶内压力,抽吸负压时,关闭输液器调节开关,打开负压吸引器,使各引流瓶形成闭环式负压状态;最后1 个引流瓶与一次性输液器连接,用无菌针头将输液器过滤器刺通后连接腹腔穿刺针,腹腔引流时,关闭负压吸引器,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输液器调节开关作为控制负压大小的装置,既能控制引流负压大小,又能调节引流速度,避免负压过大、速度过快造成不良影响。
1.2.2 引流方法
1.2.2.1 穿刺前准备 ①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穿刺目的、方法及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自制负压装置:电动负压吸引器、6 个容量为500 ml 的消毒干燥玻璃瓶(由0.5%含氯制剂浸泡消毒或高温消毒后待干备用)、一次性使用连接管、一次性输液器、5根一次性使用输液连接件、一次性针头。③用物:无菌洞巾、一次性穿刺针、碘伏、无菌纱布、一次性大棉球、一次性无菌手套、5 ml 空针、10 ml 空针、0.5%利多卡因(备用)、医用胶布。④患者:协助患者排空膀胱,进入手术室后取半卧位、右侧卧位或左侧卧位,抬高床头约30°~45°,拉起手术床护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1.2.2.2 抽吸负压 预先用一次性使用输液连接件串联6 个密封消毒瓶,电动负压吸引器吸引管连接一次性针头,然后刺入第1 个消毒瓶,用一次性针头将1 次性输液器过滤器刺通,与最后1 个消毒瓶相连,关闭输液调节开关,打开电动负压吸引器,压力控制在0.4 kpa 以下,抽吸消毒瓶内压力,抽吸时间为5~10 min,同时可见连接管管腔呈扁状。
1.2.2.3 穿刺引流腹水 ①穿刺者:由我院有穿刺资质的临床医生和护士操作,医护双方洗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②穿刺方法:医师选取脐与髂前上棘中外1/3 连线处作为穿刺点,用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2 遍,消毒范围为20 cm 以上,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视情况(精神过于紧张者)应用0.5%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穿刺针连接注射器经穿刺点皮肤垂直进针,当有突破感时,回抽出腹水,证实穿刺成功,留取20 ml 腹水送实验室生化检测。③固定方法:护士将输液器乳头部与针头分离,输液器乳头部直接与穿刺针连接,协助医生用无菌纱布包裹穿刺针外露处,胶布固定穿刺针于无菌洞巾上,另用胶布将输液器延长管固定于护栏。④腹腔引流: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观察患者面色、生命体征、自觉症状、引流液颜色、性状,腹水引流过程中,随时观察引流情况,如(因负压过小)引流不畅,可关闭输液器调节开关,打开电动负压吸引器,重复抽吸引流瓶内负压,然后关闭负压吸引器,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继续引流,每次腹水引流量不超过3000 ml。
1.2.2.4 引流完毕后处理 ①患者:护送患者回病房,协助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②穿刺点:拔出穿刺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包扎固定。③腹水: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及引流后自觉症状、腹围、体重、尿量、腹水深度、并发症、平均住院费用、腹腔引流平均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觉症状情况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自觉腹胀、腹痛、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舒适度增加。
2.2 两组患者腹腔引流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时间、引流量、腹围、体重、24 h 尿量、腹水深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腹腔引流观察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无腹腔脏器损伤,引流过程中未发生出血、循环衰竭等并发症,体温无明显变化、无体温升高,局部穿刺点无红、肿、热、痛症状,亦无渗漏、感染等情况发生。
2.4 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与腹腔引流费用情况
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189±36.15 元,单次引流费用仅为55 元,无任何材料费用产生,对照组的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527±57.34 元,单次引流费用为85 元,含材料费30 元,且108 例患者中16 例患者行3 次腹腔引流,20 例患者行2 次腹腔引流,其余72 例患者仅行1 次腹腔引流。
3 讨论
3.1 自制负压装置的制作与设计理念来源
临床上部分重度OHSS 腹水生长迅速,患者腹胀明显、腹部发紧、腹部张力大,尿量减少,严重者膈肌上抬引起呼吸困难,腹腔穿刺放腹水量一般在1500~3000 ml,方可明显缓解患者自觉症状,促进患者康复[6-7]。然而,传统的空针穿刺腹腔抽吸腹水的方法耗时长,操作复杂,医务人员工作量大,且不利于临床开展。国内学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腹腔引流及腹腔置管定期引流腹水,避免了反复腹腔穿刺,但也存在置管时间较长,具有感染风险等缺点[8-9]。
我院每年收治600~700 例中重度OHSS 患者,约18.6%的重度OHSS 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行1~3 次腹腔穿刺引流,研究者借鉴国内外学者腹腔穿刺引流的优点,结合临床实际需要,以“患者利益最大化,注重卫生经济学效益”理念设计自制负压装置,既达到了腹腔穿刺引流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节约了患者治疗费用和医疗成本。
3.2 自制负压装置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优势
自制负压装置经临床实践验证,具有以下优点:①多个引流瓶相互串联的设计,既保证了腹水引流的连续性,又避免了反复更换引流瓶带来的不便;②抽吸引流瓶内负压时,各引流瓶形成闭环式负压状态,利于腹水引流;③输液器调节器的设计既能控制引流瓶内压力,又能调节引流速度,避免负压直接抽吸腹腔而损伤腹膜;④减少患者应用一次性穿刺包及引流导管的费用,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⑤术者操作简单,便于掌握及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自觉腹胀、腹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应用自制负压装置引流腹水后,患者的腹腔引流时间明显缩短81.04±9.80 min,引流量显著增加2770±40 ml,腹围缩小71.77±7.19 cm,体重减轻53.72±2.91 kg,24 h 尿量增加2694±33.26 ml,腹水深度明显变浅1.99±0.03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证明自制负压装置在重度OHSS患者腹腔引流中的效果显著。
我们设计的初衷在于为患者节约住院总费用与腹腔引流费用,本研究中腹腔穿刺引流的患者住院总费用较未行腹腔穿刺引流的患者增加55~165元,而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189±36.15元,单次引流费用仅为55 元,未给患者增加额外的材料费及经济负担,对照组的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527±57.34 元,单次引流费用为85 元,含材料费30 元,且对照组在穿刺过程中需要更换负压引流器2~4 次,由此增加患者费用、引流时间等。本负压装置由输液器、连接管、玻璃瓶、电动吸引器组成,耗材成本3~5 元,且材料易取,成本低廉,如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腹腔引流,材料费和导管维护成本更高,而应用自制负压装置在一次腹腔穿刺中仅材料费一项即可为患者节约60~120 元。
因此,综合考虑,自制负压装置用于重度OHSS 患者腹腔引流,操作简单易行。
3.3 研究局限与建议
本研究仅与一种腹腔引流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