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生实践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影响

2021-03-09赵志敏李鑫磊张晨晨杨丹妮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问卷教学模式临床

赵志敏 李鑫磊 张晨晨 杨丹妮

早期接触临床的宗旨是让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进入临床感受医生、护士工作状态,认识疾病与患者,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实践技能、沟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均衡发展[1]。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采用“基础—专业—实习”分段式教学模式,虽利于系统讲授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造成知识体系断裂,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不透彻、护生不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阻碍临床实习质量与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2]。近几年,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护理模式的转变,使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迈进。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作为连接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枢纽,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改革趋势[3]。基于此,本文探讨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生实践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级护理专业4 年制本科生133 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学籍编号顺序分为标准化教学组(对照组66 名)与早期接触临床组(观察组67名),每组43 名。纳入条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早期接触临床,且为全日制4 年制本科护生;学校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合格者。排除条件:依从性较差;实习态度不端者。对照组男2 名,女64 名;年龄20~22 岁,平均21.18±0.32 岁;课程成绩63~94 分,平均78.63±10.87 分。观察组男4 名,女63 名;年龄20~23 岁,平均21.21±0.35 岁;课程成绩65~91 分,平均77.59±9.81 分。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基础—专业—实习”分段式教学,在授课时,为护生展示2 个小案例,老师提出问题引导护生思考后,带着问题进行理论授课,护生通过学习课堂内的理论知识掌握课本内知识,以达到教学大纲授课的要求[4]。

1.2.2 观察组 护生在校期间,除理论教学外,组织护生到临床科室见习,根据规范化培训推荐护生临床系统轮转模式,并组织护生参加到临床中与患者、家属进行接触,了解医院的人文环境,并结合真实病例开展教学[5]。实施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期间,大一大二护生可在周末和假期参与临床查房与进入病房实习,共计6 个月[6]。

(1)临床体验:①病房选取,在临床教学基地进行相应的病房选择,依次轮转科室内科、外科、急诊科室,上述科室均收治临床常见病患者,涉及较多护理操作项目,可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同时提前对护理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明确见习内容、目的及要求。②病例选择,教师在临床选择相应病例,案例学习选择内容与学习大纲内容相匹配。病例选择完成后,护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情以及治疗情况等,评估完成后,探讨护理计划[7-9]。③沟通交流指导,在护理教学中,注重护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可通过书面、专题讨论、小组角色扮演以及专题讲座形式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同时带教老师应积极发挥言传身教的的作用[10]。

(2)理论授课:如配合临床医生接诊急诊患者,指导护生在配合临床医生接诊时,首先评估患者身体各项机能与生命体征,并保持患者气道开放,紧急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遵医嘱给予患者护理干预[9]。

(3)教学总结:利用课余时间护生进行分组讨论,围绕所采集的病例提出护理诊断、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等问题,带教老师将上述问题进行分工,护生根据分配到的任务翻阅资料查找答案,进行自主学习[11]。

(4)汇报答辩:护生均接受随访调查,完成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后,教师负责举办汇报答辩会,早接触临床实践组选择一位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并接受教师的提问。汇报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体讨论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要求护生在1 周内做好个案分析总结报告,教师将该报告纳入本学年度成绩考核体系中。

1.3 观察指标

1.3.1 实践能力 采用临床实践能力问卷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由护生自行填写。该问卷包括临床护理、沟通交流、科研、教学指导、专业、评判思维、自我发展7 项,共43 个条目,采用每个条目采用Liket4 级评分法进行评价,从不—总是分别赋予分值为1~4 分,总分172 分,取平均值,分数越高表示学生实践能力水平越高[12]。该问卷的Cronbach’sα 系数为0.886,信度较高。

1.3.2 沟通能力 采用杨方宇等在Steyn 制定的沟通量表基础上制定的临床沟通能力问卷进行评价,问卷由老师完成填写。 该问卷包含建立和谐关系、确认患者问题、敏锐倾听、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以及验证感受6 项,共28 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Liket4 级评分法进行评价,从不-总是分别赋予分值为1~4 分,总分112 分,取平均值,分数越高表示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越强[13]。该问卷的Cronbach’sα 系数为0.886,信度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实践能力比较

观察组护生实践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实践能力比较(分)

2.2 两组护生沟通能力比较

观察组护生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沟通能力比较 (分)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要求随之提高,不仅要求临床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不良就医体验[14]。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基础—专业—实习”分段式教学模式中,由于护生在学习基础知识阶段接触临床较少,缺乏对基础知识与临床之间的联系认知,并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学习,导致护生缺乏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不利于临床操作、临床思维及沟通能力的提升[15]。

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仅明确学习目的,还能够切身体会职业使命感及成就感。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各大医学院校已经开展多年。在法国,医学类本科生在第一学年度便开始在临床科室轮转熟悉医院环境与患者,初步培养医学生对临床的兴趣以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将临床学习重点放在第三学年度以后,且越来越多的教研成果证明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国内,有许多著名的医学院校研究报道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进一步证实了早期接触临床的可靠性。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护理、沟通交流、科研、教学指导、专业、评判思维、自我发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实践能力是指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一系列表现,也是可测量的一部分。在教师带领下进入临床接触真实病例,了解、熟悉和学习护理及相关临床护理知识,丰富教学方式,从而强化了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观察组建立和谐关系、确认患者问题、敏锐倾听、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以及验证感受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通过早期临床接触,在教学观摩中学习护患沟通技巧,不仅助于促进护生对患者的了解,且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对护理本科生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

猜你喜欢

问卷教学模式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卷大调查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问卷你做主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