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州湾海域春季不同网目尺寸地笼网渔获性能分析比较

2021-03-09任建钦黄六一许庆昌李玉岩程兆海冯卫东

渔业现代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渔获体长尺寸

任建钦,黄六一,许庆昌,李玉岩,程兆海,冯卫东

(1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3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4 中国水产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地笼网属于笼壶类渔具[1],学名为定置串联倒须笼网,其两侧交替开口,利用倒须装置诱引底栖生物进入从而捕获[2]。地笼网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投入劳动力少、大小兼捕等特点,曾被广泛应用在不同海域中进行作业。2013年,原农业部文件《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3]中,将地笼网列为过渡渔具,并规定黄渤海区域地笼网最小网目尺寸为25 mm。近些年随着黄河中上游污染源的排入以及渤海海域的持续过度捕捞等因素[4],导致渤海海域的渔业资源面临着进一步衰退的压力[5]。2014年,原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在《山东省海洋捕捞渔具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6]中将地笼网列为山东省禁用渔具。

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人工鱼礁及海洋牧场建设在全国沿海省市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已在黄渤海区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83处,累计投放各类人工鱼礁1 600万m3,建设海洋牧场超过6万hm2,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7]。随着人工鱼礁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如何合理高效采捕人工鱼礁区的渔业资源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山东省对地笼网的禁用,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地笼网在人工鱼礁区常用来评价资源丰度[8]、比较渔获物诱集效果[9]、研究渔获物群落特征和环境因子相关性[10]、评价渔业资源增殖效果[11]。渔获性能方面,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拖网[12-14]、定置网[15]、刺网[16-21]、虾笼[22]、海滩围网[23]和改进的渔船[24]开展了相关研究,但针对地笼网渔获性能研究较少。由于地笼网网目尺寸较小、海域(滩涂)使用权、渔具携带数量、幽灵捕捞等原因,被很多地区列为禁用渔具。目前捕捞口虾蛄等底栖生物成为海洋捕捞产业的支柱之一,拖网、刺网等不适合用于人工鱼礁区复杂的海底情况,仅能捕捞海洋中上层种类;张网、围网等渔具由于其作业方式和作业特点同样不适合鱼礁区底层种类的采捕。地笼网作为一种能耗低、操作方便的渔具,对人工鱼礁区底层生物资源开发非常有效,使得很多国内海洋牧场企业呼吁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地笼网。因此,研究不同网目尺寸地笼网的渔获性能,确定合适的网目尺寸,从而合理利用和保护人工鱼礁区海洋渔业资源,为山东省海洋牧场发展以及渔具使用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8年4月在莱州湾海域(119°05′~120°00′E、37°12′~ 37°40′N)(图1)进行地笼网渔获性能分析试验。作业海区位于黄河口海域附近,泥沙底质,作业水深10~15 m,是海洋生物的产卵场与洄游场。山东省在莱州湾及其临近海域规划建设有莱州湾、芙蓉岛、庙岛湾、砣矶岛、南北隍城岛、大小钦岛等多个海洋牧场。因此在此地开展地笼网试验,与海洋牧场捕捞具有较大的关联性。

1.2 试验方法、渔船与网具

试验船为当地进行地笼网捕捞作业的小型渔船,船长13.50 m,主机功率30.9 kW,船艏配备起笼机,船员2人。试验采用套网法[25],套网法局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试验地笼网网目尺寸分别为20、30、40、50、60 mm,网衣材料为聚乙烯,外笼(套网)网目尺寸采用12 mm,内外笼之间采用绳子固定。试验网的内笼框架尺寸为25 cm×40 cm、外笼框尺寸为40 cm×60 cm,框架间距45 cm,每条地笼有17个框架。试验时,将20条相同网目规格笼具串联成1组,共5组,5组不同规格地笼随机串联成1列(图3),试验使用2列,共投放10网次。每网次的作业时间在2~3 d。

1.3 取样方法

起网后收集所有渔获物,现场或带上岸进行生物学测量。对于数量少于50的种类则全部进行测量;当某个种类数量过多时,随机测量50尾。测量的体重精确到0.1 g,体长精确到0.1 cm。

1.4 分析方法

1.4.1 逃逸分析

运用以下公式计算渔获物逃逸比例:

(1)

(2)

(3)

式中:EW、EN和ES分别代表渔获物质量逃逸率、尾数逃逸率和种类逃逸率;WC和WN分别为外网和内网渔获物质量,g;NC和NN分别为外网和内网渔获物尾数,ind;SC和SN分别代表外网和内网渔获物种类数。

1.4.2 渔获优势种

生态学上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采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来研究群落优势种的成分[26]。

LIRI=(N+W)F

(4)

式中:LIRI表示IRI值;N表示某一种类尾数占总尾数的百分比,%;W表示某一种类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F表示某一种类出现的站位数占调查总站位数的百分比,%。以LIRI值为基础,LIRI>100为重要种,LIRI>1 000为优势种。

1.4.3 口虾蛄体长数量累加计算方法

口虾蛄的体长数量累加计算公式:

(5)

式中:R表示数量累加比;Li表示该网目下口虾蛄体长,mm;N(Li)为该体长下口虾蛄渔获数量;i为不同的地笼网网目尺寸,mm;T(i)为该网目下口虾蛄的捕捞总量。对数量累加数据采用核密度曲线模拟。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笼渔获物结构组成

本次试验内笼共捕获渔获物37种,其中:鱼类16种,占比43%;蟹类10种,占比27%;虾类6种,占比16%;头足类2种,占比6%;口足类、软体类和棘皮类各1种,共占比8%,

2.2 内笼渔获重要种和优势种

由内笼渔获物数据进行IRI值分析,表1为LIRI>100的渔获种类(非重要种未列出)。由表可知,共捕获重要种(LIRI>100)18种,总体上捕获的重要种数量随着网目的增大而减少;共捕获优势种(LIRI>1 000)8种,共同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口虾蛄、日本蟳和关公蟹;20、40和50 mm网目的优势种为5种,30和60 mm网目尺寸的优势种为6种,不同网目尺寸捕获的优势种组成和数量略有不同。

表1 不同网目尺寸下的重要种和优势种

2.3 不同网目尺寸地笼网内笼渔获种类与渔获量比较

表2为不同网目地笼网内笼捕获的种类数和渔获量。由表2可知,不同网目地笼网渔获物种类总体上随网目的增大而减少,渔获量随网目尺寸增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40 mm和50 mm网目渔获量差异较小。以20 mm网目渔获量为参考标准,30~60 mm网目捕获的渔获种类数相差4.3%~56.5%,渔获量相差35.0%~60.8%,表明较大尺寸的网目能有效释放渔获种类和重量。

表2 不同网目地笼网渔获种类数与渔获量比较

2.4 不同网目尺寸下内笼渔获优势种优势体长比较

表3为内笼渔获物优势种优势体长组成分布,试验中未对关公蟹和寄居蟹进行甲壳长测量,半滑舌鳎在各网目的捕捞数量均少于10,故优势体长未在表中列出。由表3可知,各渔获种类的优势体长最小值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而优势体长最大值基本保持不变。个别种类体长优势组最大值减小,可能是由于目前资源状况所致。

2.5 逃逸比较

逃逸结果见表4。40~60 mm网目释放了80%左右的种类,尾数逃逸率达90%以上,质量逃逸率达到50%以上,说明40~60 mm网目均具有良好的释放作用。

表3 不同网目优势种优势体长组分布

表4 不同网目尺寸渔获物逃逸率

2.6 不同网目尺寸与经济渔获量

本次试验内笼共捕捞经济渔获物11种,各个网目捕捞经济种类及其渔获量见表5。由表5可知,网目尺寸与经济渔获量呈负相关,与经济渔获量占比呈正相关。表明较大的网目尺寸能有效释放非经济物种。

表5 不同网目尺寸经济渔获量比较

2.7 不同网目尺寸下口虾蛄体长分布

通过计算内笼捕捞的经济渔获物数据可知,口虾蛄在本次试验中渔获数量最多(占经济渔获总量的46.4%),口虾蛄作为山东省沿海海洋牧场中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在各个网目下均有分布,故对不同网目尺寸捕获的口虾蛄体长进行分析。口虾蛄最小可捕体长依照《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为110 mm。20、30、40、50和60 mm网目地笼网口虾蛄幼鱼数量占比分别为34.4%、22.7%、16.7%、10.3%和16.1%。在《山东省海洋捕捞渔具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6]第4条中所有渔具渔获物的幼鱼比例不得高于25%,试验结果表明,除20 mm网目在捕捞口虾蛄幼鱼比例不符合,其余网目的幼鱼比例均低于25%,50 mm网目的幼鱼比例最少(10.3%),如图4所示,因此,对口虾蛄的选择性最好。60 mm网目释放效果不如50 mm网目,可能是口虾蛄资源分布差异造成的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网目尺寸地笼网渔获性能比较

在捕捞作业中,没有一个单一的网目尺寸可以适合所有物种的选择性捕捞,在针对某一个物种的情况下,任何网目尺寸的改变都将引起其他渔获物的减少或增多[27]。本试验为多物种捕捞,不同网目尺寸地笼网捕捞的主要渔获物中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略有不同,表明春季使用地笼网在该海域捕捞时,对优势种的捕捞,不同网目尺寸地笼网渔获性能差异较小,此结果应与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组成有关。对于其他季节地笼网对该海域渔业资源中的优势种捕捞性能是否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其他季节的试验研究。徐国强等[28]研究显示,当网目捕获渔获物重量逃逸率低于50%时,则认为此网目尺寸偏小。本研究中20和30 mm网目尺寸,重量逃逸率均低于50%,说明地笼网网目需要进一步增大;40、50和60 mm网目尺寸,重量逃逸率均达到50%以上,说明40 mm以上网目能有效起到释放作用。

3.2 管理建议

相关文献[29-31]表明,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捕捞渔获物的体长逐渐增大,这与本试验(表3)的结果相似。由于口虾蛄为本试验中的主要渔获物(占经济渔获总量的46.4%),同时口虾蛄作为山东近海一种主要的经济物种,在《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中已对口虾蛄做出最小可捕体长的标准,因此,在最适网目尺寸的选择上,以主要经济渔获物口虾蛄为例,由图4和表3可知,50 mm网目捕捞未达到可捕标准的口虾蛄体长占比最少,且优势体长组在110 mm以上,故50 mm网目地笼网更符合口虾蛄选择性捕捞的要求。结合主要经济渔获物占比和口虾蛄的释放效果,50 mm网目表现最好。且50 mm网目大于原农业部通知[3]中规定的地笼网最小网目尺寸25 mm,幼鱼比例低于山东省规定[6]的25%。综合分析,建议在山东省海洋牧场区域使用50 mm网目尺寸地笼网。

4 结论

试验结果显示,50 mm地笼网具有较好的渔获性能,其他网具由于其作业方式和作业特点均不适合在人工鱼礁区海底进行捕捞作业,建议在山东省海洋牧场区域使用50 mm网目尺寸地笼网。在保护海洋牧场区域渔业资源的情况下,可较好地解决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开发问题。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未采用选择性模型进行主要渔获物网目尺寸选择性的研究,未来将继续进行地笼网的渔获性能和网目尺寸选择性的研究,为地笼网在人工鱼礁区和海洋牧场的使用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渔获体长尺寸
东海区电脉冲与桁杆虾拖网渔获比较研究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丁香鱼围网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CIIE Shows Positive Energy of Chinese Economy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基于上岸渔获调查的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D90:全尺寸硬派SUV
利用几何相似性快速测量鱼重的数学模型
不同规格圆口铜鱼幼鱼的化学组成和能量密度